刘 飞,代显华
(1.成都学院 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0106;2.成都学院 实验技术中心,四川 成都 610106)
成都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综合性大学,基于“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定位,努力培养为成都经济区域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但产业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却表现出了诸多不如意,究其原因主要为人才产业链体系尚未完善。具体表现为:第一,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严重脱节,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尚未形成学校与企业统一的人才标准;第二,从学校到培训机构、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供应与人力资源价值供应链。针对这2个问题,近年来,成都学院基于产业视角,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基于产业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
基于产业视角,学校首先建立产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对接机制[1]。学校根据产业界人才标准,明确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立培养目标,建构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实践体系和测评体系,从而确定教育教学模式,并按照产业界的人才需求标准进行教学评估、人才评估。同时,产业界与学校通过合作项目,招聘学生入职实践,实现产业人才储备等。这样,建立起产业界和学校人才培养的交互反馈通道,见图1。一方面,产业界降低了用人成本,另一方面,学校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图1 产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机制框图
学校建立大专业区域经济服务平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产业调整、发展为依据,打破学校内学院、学科、专业的界限,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在不改变招生类别和就读专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在平台上进行学科、专业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产业类课程的学习。同时,大专业平台是以区域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为标准搭建的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平台,在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时可以承担某一产业的项目群的研究和创新。在大专业平台上,教师既是平台的专业教师,也是平台上创业园区和科研园区的骨干;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或者专家既是 “官”,也是平台的教师;企业领导或优秀技术人才既是产业的行家,也是平台的教师(或投资者、合作者);学生既是大专业平台上的学习者,也是平台产业参与者 (或技术员),这使得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可以紧扣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2]。在大专业平台中,整合政府、产业、校内资源,基于产业视角,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机制、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完整的产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3]。
学校对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学校教师、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建构学习结果分类框架,建立完整的专业教学文件[4],将产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建立不同产业分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评估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评标准体系[5]。以机械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例的说明见表1[6]。
按基础实验层、专业实验层、综合实验层、创新创业实验层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自主化、个性化、体验化、场景化实验教学模式,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创新精神培养的目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见图2。
表1 机械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特征和标准
表1 (续)
图2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结构图
(1)基础实验层。以跨学科基础训练为主体,在基础课程阶段,通过基础训练使每位学生建立起最基本的专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践教学提供共性的软、硬件平台资源,以及共性的基本型实验课程。通过一般演示性、说明性的基础实验和分析类的应用型实验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测能力,以及常见技术工具的熟练使用。
(2)专业实验层。以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体,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基础、专业能力提升的实验教学及服务。服务于各专业,为各专业提供专用的软、硬件资源,通过手工操作、软件模拟等应用型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用技术工具的使用。
(3)综合实验层。以通用能力或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为主体,为各专业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及其综合实践服务。突出学科知识融合、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全校的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或创业精神培育。
(4)创新创业实验层。以就业创业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项目开发为主体,为多学科创新团队提供实验服务,为就业创业实践、创新性科学研究及大学生创业实战提供有利条件[7]。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以及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把握好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进行统筹规划,结合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从实践教学基础支撑建设入手,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内容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实践教学建设思路的逐级落实,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具有前瞻性、富有时代感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8]。要兼容并包,形成一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业精神,有助于降低教学成本与提高教学效果,集手工手段与电子技术手段、模拟仿真手段与实操手段于一身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管理方式,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管理为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9]。
学校整合政产学研四方资源,形成公共、开放、共享、互动的运行机制[10]。通过现场人才观测与选拔、校企合作项目、校外实习基地、行业师资引入、教师挂职、引企入校、校企联合会等合作方式建立政产学研协作共享互助平台,同时该平台为产业提供企业项目外包、企业人才远程面试、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企业人才测评、企业经营质量测评、企业劳动关系预测及预警等企业服务。企业服务体系见图3。
图3 企业服务体系
通过校政企项目合作与企业服务,从而构建人才供应与人力资源价值供应链,见图4。学校按产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校内实践,并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测评,进入学校学生人才库,即人才银行,学校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提供人才服务与人才定制。
成都学院基于产业视角,着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校政企合作成效明显,成都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落户学校,学校在美国建立孔子学院,设立“诗琳通泰国语言文化课堂”,原成都铁路中心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整建制划转为学校附属医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并入学校等。同时,在学校六大专业平台内立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120项,首批获准建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专业获批国家“卓越计划”试点,是全国第一所在美国设立孔子学院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平台内学生参与科研课题4 000余人次,发表学术论文172篇;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10 000余人次,获奖504项;8个项目入驻成都大学生创业园(全市仅10项);李威同学获中央电视台《创意中国星》冠军和50万元投资奖;连续5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省公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图4 人才供应与人力资源价值供应链体系框图
(
)
[1]周激流,赵钢,唐毅谦,等.关于构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16-17,13.
[2]唐毅谦,陈琳,王钟菁,等.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4-36.
[3]朱睿,陈琳,唐毅谦.打造 “政产学研”特色的大专业平台培养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98-100.
[4]王源远,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4-16.
[5]董慧.浅谈人才素质标准与测评[J].科技创业,2010(5):79-80.
[6]陈周娟.新建本科院校机械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2,30(2):67-70.
[7]刘钢,刘刚,殷柯欣,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23-224,227.
[8]周激流,赵钢,唐毅谦,等.紧扣需求:全力提升服务外包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8):21-22.
[9]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179-181,192.
[10]唐毅谦,曾玉玲,陈琳.建构大专业平台 创新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