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及其效应研究*
——基于江苏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2014-12-25 06:13芮正云
关键词:科技园区园区农业

芮正云

(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凸显,据统计,“十一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1]。早在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2012年中央 “一号文件”也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并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2]。为此,国家科技部已经先后启动了四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试点建设工作。

作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生产经营规模化以及农业结构调整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关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孙振玉和贺晓丽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对策建议[3]。王朝全对全国农业科技园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典型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4]。王为农在总结发展农业科技园区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思路、目标定位以及发展策略[5]。龙罡和黄磊阐述了建立农业科技园的理论基础及一般功能[6]。蒋和平和江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指出了“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7]。这些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园区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园区的功能定位与区域优势相脱节,妨碍了这些园区的长期发展和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这些功能的实现又能带来哪些效应?鉴于以往研究对这些问题缺乏系统论述,故本文就此展开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成果。

一、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

研发孵化功能。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新技术集成创新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园区可以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园区建立科研基地、研发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和试验,研发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高的新品种,开发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及相关配套技术。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8]10,因此园区还需要扮演“孵化器”的角色,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孵化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生产加工功能。农业科技园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实体[9],承担着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重任,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加工是其基本功能。园区通过吸引相关的农业科技企业入驻,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同时,园区内企业作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载体,可以将农业科技与生产、加工相结合,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示范带动功能。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带动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任务。通过这些技术成果的展示、示范和推广,有助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10]。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农业科技园区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的养殖种植的热情和创业意愿,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集聚功能。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为彼此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便利。产业间或产业内的技术外溢、知识信息的传播,促使企业创新的成功和创新成本的降低[11],因此,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农业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加速产品和技术创新。另外,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使得企业能够与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互补和降低交易成本,逐渐形成产业网络[12],从而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教育培训功能。近年来失地农民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隐形的弱势群体,推广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13]。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基于人才和科技资源的优势为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开展教育培训,例如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通过创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园区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健全的培训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培训人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就业创业能力,以使其适应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休闲观光功能。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逐渐青睐自然风光和田园式的休闲娱乐方式,农业科技园区能够利用自身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提供生态休闲观光的服务,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集旅游观光、品尝采摘、科技展览和农业教育于一体。由于农业科技园既可游览观光,又可亲身体验,即可品尝又可购物,因而具有其他生态休闲方式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14]。当然,农业科技园区仍然应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突出农业高科技的现代特征和农村传统的自然特征,致力于建设具有科技内涵、乡土气息和文化乐趣的复合型园区。

二、案例分析

(一)园区概况与特色

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白马农业园”)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规划总面积40平方公里,主要由科技创新核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和辐射带动区三部分组成。园区于2009年3月规划建设,同年6月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7月省政府批准建立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具有两大特色:第一,注重现代高新技术的引进,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2011年,入园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共投入研发资金近1.2亿元;园区已取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百余项,其中新品种和新技术68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这期间园区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96项,其中省级以上85项。第二,注重发展生态产业,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白马镇是国家级生态镇,是江苏最大的有机农业示范区,园区现有绿茶、黑莓、蓝莓等多个万亩有机农业基地,是南京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蓝莓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

(二)资源条件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白马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山林、生态林面积6万亩,耕地面积约10万亩,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1 087.4毫米;水库塘坝较多,水源充沛,且水质良好,达二类水标准。作为国家级生态镇,环境宜人,森林覆盖率超过35%,拥有杨树山、周园等风景区。

拥有雄厚的智力支持。南京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众多高校以及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优势和人才高地效应明显。目前,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江苏省农机局等一批高校院所科研基地在白马农业园落户,园区内已建立国家、省、市级等各类研发机构10余个,创业或参与园区建设的科技人员达到400多人。

农业发展基础深厚。白马镇是著名的“黑莓之乡”,早在1987年,由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第一株黑莓就栽植在这里。全镇1.2万家农户有1.1万户种植了黑莓,种植面积达4.3万亩,占国内黑莓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蓝莓种植面积面积近1.5万亩;此外,还入选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拥有优质茶园基地1万亩、其他有机农业基地1万亩。

这些资源上的优势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奠定了基础,如图1所示。

图1 农业科技园区资源优势、功能定位与实现效应的关系

(三)园区功能实现的效应

白马农业园建设时间虽短,但通过努力,目前“农业硅谷”已雏形初现。本文基于白马农业园的实践,对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实现带来的效应进行探讨。

1.协调三重效益同步提升

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带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白马农业园经过探索,基本实现了三重效益的同步提升:

经济效益方面,园区通过做大做强做优黑莓、蓝莓等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上年的10 735元提高到12 665元。随着一批国内知名高端农业科技企业的集聚,园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园区的黑莓、蓝莓生产基地年产鲜果3万吨,辐射带动周边发展黑莓、蓝莓5万亩。并且组织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同时,观光农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通过发展“体验——购物”型的休闲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园区的收益,游客在当地的消费购物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社会效益方面,园区通过规划调整和土地整治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民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白马镇作为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先导试点镇,早在建设征地初期就规定,所有被征地人员纳入城镇保险;对非劳动年龄段的青少年,按照城镇保险标准补交保障金。另一方面,园区在发挥教育培训功能过程中,将农业科研、教育平台设在农村,使得技术、信息的普及直接面向广大农民,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以说,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农民“失地不失业、养老有保障”,提高了被征地人员的满意度,为园区及周边的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

生态效益方面,园区一直注重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有机种植理念的推广,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园区重点建设的绿茶、有机蔬菜等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中,有机绿茶基地年生产加工碧螺春等高档茶叶达1万担,有机蔬菜基地年生产各类有机蔬菜2万吨以上。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健康的有机蔬菜和杂粮、蜂产品、食用菌菇等有机食品。

由此可见,园区的功能定位可以支持三重效益的实现,园区各项功能的发挥使得三重效益协调一致、共同提升,如图2所示。在模型中,园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基本同步的,三个维度的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经济效益是园区建设的主要价值,也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社会效益是园区健康发展的基础,生态效益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多功能耦合推动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8]7。白马农业园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了园区多功能的协调性问题,不仅关注科技集成、应用等内涵功能和教育培训、农业科普等外延功能,同时也兼顾观光休闲等辅助功能,使得园区在生产、生活和社会领域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显著作用(如图3)。目前,在食品加工、生物科技等领域集聚了农业科技企业95家,园区企业年增长率达21.50%。同时,园区基于南京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入园创业,推进技术创新和孵化;通过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在园区设立教研和产业基地、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这些措施吸引了资金、人才和技术,使得园区的农业科技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有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繁荣以及传统农业的技术升级。

图2 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实现与三重效益同步提升的关系模型

图3 农业科技园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机理分析

除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园区的多元功能形成合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的非农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改善了农民原来的生活方式。例如,园区充分利用农业科教资源对农民开展创业和实用技术等不同主题的教育培训,2011年的培训率达16.2%,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还带动4 000多农户在园区实现就业创业,有效促进了农民融入现代化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园区的生态保护也保证了农村良好的生活环境。总之,园区各项功能实现相互促进、紧密配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改善了村容村貌,保障了农民安居乐业。

3.统筹“三化”协同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能够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发挥园区的承载能力,培育主导产业,能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基础性支撑。白马农业园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引进食品加工和生物科技型企业,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将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工业资源,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带动农区工业化。例如,品种和农业技术的更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时,园区在建设中通过土地流转,使得周边农民转变职业身份,积极就业创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工业的发展。

城镇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外在体现[15],农业科技园区带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进而促进乡村城镇化。一方面,白马农业园利用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城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农村的经济增长以及农民的收入增加缩小了城乡差距,为实现由“乡”到“城”、由“农民”到“居民”的转变提供了内生性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农民的非农就业也能为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园区的征地保障政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使他们完成空间上和职业上的双重转变,对提高城镇化质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16],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白马农业园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成果,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优质蔬菜瓜果的生产、包装和精深加工,并已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此外,园区还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业机械化,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利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以适应和掌握相关技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鼓励规模化经营。这些举措都能够提高当地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益,从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

由此可以发现,农业科技园区各项功能的实现可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领域中资源要素的转移[17],农业科技园区可以通过带动农业现代化来发展农业和农村,进而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必然推动城镇化;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刺激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实现“三化”同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实现与“三化”的关系模型①,如图4所示。

图4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实现“三化”的关系模型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发现,园区虽然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黑莓和蓝莓的生产加工初具规模,在此优势条件下园区企业没有努力争创名牌;尽管引进了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彼此间的合作还较少;园区内的龙头企业数量有待扩大;园区配套服务机制和政策的设计需要更符合实际。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硅谷”的承载力,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特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依托区域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园区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突出园区的主导产业。例如,白马农业园可以将具有传统优势的黑莓、蓝莓产业发展成特色产业,并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搭建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平台

园区应当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信息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例如,可以鼓励各方在新品种培育、蓝莓标准化基地建设、精深加工技术、农机装备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深度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式现代农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创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三)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园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企业往往引领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和规则制定优势,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另外,园区通过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还可以提高个体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龙头企业作为行业内的创新主体,承担着技术革新的重任,因此,招商引资的同时更要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切实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

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是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园区应当树立服务为本的思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需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园区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吸引高层次人才、高技术企业入驻。

注释:

① 限于篇幅,本文未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详细讨论,故在模型中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用虚线表示。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指南[EB/OL].[2001-07-06]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01/200512/t20051214_55014.htm.

[3]孙振玉,贺晓丽.试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J].农业技术经济,2001(4):20-24.

[4]王朝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1):32-36.

[5]王为农.农业科技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J].宏观经济管理,2007(4):23-26.

[6]龙罡,黄磊.论农业科技园的建立理论基础和功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8):11-13.

[7]蒋和平,江晶.“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J].科技与经济,2013,26(1):34-38.

[8]张华建.推进安徽农业强省建设的科技支撑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7-11.

[9]索玉华.农业科技园区特征与运行机制初探[J].农业经济,2004(5):46-47.

[10]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9(1):9-14.

[11]蔡志强,刘禹宏.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互动发展研究 [J].农 业 现代 化 研 究,2008,29(4):431-434.

[12]庄晋财,沙开庆,程李梅,等.创业成长中双重网络嵌入的演化规律研究——以正泰集团和温氏集团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2(8):123-133.

[13]黄祖辉,俞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3):135-142.

[14]杜姗姗,蔡建明,陈奕捷.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发展类型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167-175.

[15]徐大伟,段姗姗,刘春燕.“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学和机制设计理论[J].农业经济问题,2012(2):8-13.

[16]尹成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8(3):4-9.

[17]崔慧霞.“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相互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12(6):25-29.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园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论创业型大学科技园区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