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云+李成育+丁海元+张文霞+王厚胜
摘要: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风、光、温等气候资源,改善水稻群体内微气象环境,通风透光好,边际效应明显,与综合配套技术相结合,能最大限度满足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要各种条件,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高产栽培模式。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产量;综合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29
1 水稻高光效应用效果
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东辽县2013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2013年示范1.2万亩,平均亩产636.35公斤,比常规栽培水稻亩产550公斤增产15.7%,高产田亩产达到724.02公斤;2014年水稻高光效推广2.1万亩,平均亩产660公斤,比常规栽培水稻亩产558.3公斤增产18.22%,高产地块亩产达到829.05公斤,创造历史以来东辽县水稻高产新记录,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通过两年的示范、推广、研究、调查总结看,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不单纯是通过调整垄向,提高光能利用率就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必须与综合配套技术相结合,满足水稻各生育时期生长对各种条件的要求,确保水稻全生育期健壮生长,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才能发挥显著的增产效果。
2 综合配套技术
2.1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通过两年生产示范推广,高光效栽培高产田适宜品种有吉粳88、通禾855、科裕47等。
2.2 大中棚盘(钵)育苗,培育壮秧
改小棚、无纺布育苗晚,秧龄短、秧苗素质差,影响水稻高产习惯做法,高光效栽培采取在4月5日前,凡是搭建完大棚骨架的农户免费发给棚膜,切实做到在4月10~15日育苗。人工配制床土、稀播育壮苗、加强水分、温度管理,防好立枯病,秧龄达到35~40天,叶龄4.0~4.5叶,株高控制在13~15厘米,带蘖插秧。
2.3 高光效栽培技术
2.3.1调整垄向 用地质罗盘定位,将垄向调整到磁南偏西19度36分。用插秧架拉线插秧,小行距20厘米,大行距50厘米,穴距13~15厘米,穴插带蘖壮苗3~4株。
2.3.2 插秧时间 根据东辽县气候条件,水稻适宜插秧期为5月20~28日。
2.3.3生育期间调查 分蘖情况。调查品种为通禾855,高光效水稻在6月26~28日,平均每穴茎数达到28个,每平方米茎数达到560个,小行距开始封垄至达到排水晒田指标。常规栽培水稻平均每穴茎数16个,有效分蘖还在进行。高光效水稻有效分蘖期终止期比常规栽培水稻早5~7天;有效穗粒数。据9月4日调查,品种通禾855,高光效水稻平均每穴有效穗数22.34穗,比常规插秧每穴有效穗数18.6穗,每穴多成穗2.74穗。每平方米增加有效穗54.8穗,每亩多成穗3.66万穗;高光效栽培平均穗粒数115.3粒,比常规栽培平均穗粒数89.4粒,每穗多25.9粒;病害程度。水稻纹枯病高光效栽培在7月5日发生,常规栽培的水稻纹病在6月20日发生,高光效水稻纹枯病比常规栽培水稻发病晚,发病也轻。原因是高光效水稻通风透光好,水稻抗病能力增强。
2.4 农化结合,测土配方施肥
水稻施肥量过大,易发生倒伏和稻瘟病,施肥量小,水稻高产低。根据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品种喜肥特性、产量水平,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高光效水稻施肥量,结合旱旋耕每亩施生物有机肥160 公斤或腐熟农肥2立方米做底肥,化肥按正常用量(纯N:9~10公斤、P2O5∶5~6公斤、K2O∶6~7公斤)减少20%~30%。化肥40%氮肥、全部磷肥、70%钾肥做底肥、30%氮肥做蘖肥、20%氮肥和30%钾肥做穗肥、10%氮肥做粒肥。据调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水稻长势均衡、分蘖多、成穗率高,为穗大粒多、早熟、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2.5 采取浅灌—晒田—间歇灌溉控制技术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和施药、追肥等作业用水的特点,采取灌溉控制技术。浅水插秧;分蘖期寸水灌田,提高水(地)温,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6月末~7月10日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孕穗-开花授粉期,田面保持3~4厘米浅水层;灌浆成熟期,采用间歇灌水,乳熟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5~7天灌一次水;蜡熟期干湿交替,以干为主,7~10天灌一次水;9月10日停止灌溉。
2.6 防治病虫草害
2.6.1 除草 选择杀草谱宽、除草效果好、对水稻安全的2.5%五氟磺草胺,在插秧后7~10天,每亩施入40~80克(纯含量1~2克),保持浅水层7~10天。
2.6.2 防虫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防治潜叶蝇;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负泥虫、稻水象甲;选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在7月5日、10日各放蜂一次,每亩地放一点,用1.7米长玉米秆顶端破开,把蜂卡向内折叠夹入,下头插入田间,第一次放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
2.6.3 防病 重点防治稻瘟病,选用40%富士1号乳油、13%春雷霉素。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交替打药。在稻瘟病发生初期和水稻出穗前1~2天(破口期)用40%富士1号乳油100亳升或13%春雷霉素。三环唑100克,对水30 公斤喷雾防治稻瘟病。
2.7 适期收获
全田稻穗、支梗变黄,青粒率小于10%,水稻完熟期收割。
3 结论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的核心是调整垄向,宽窄行栽培,改善水稻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水稻群体光照、温度利用率的一种栽培增产措施。水稻要获得更高的产量,高光效栽培技术必须与综合配套技术相结合,满足水稻各生育时期对诸多因素的需求,尽量保证水稻健壮生长,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才能发挥更显著的增产效果。
作者简介:封云,东辽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