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正在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伊利集团大洋洲生产基地揭牌。屈指算来,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今年春节前给伊利留下“食品安全”课题后,伊利交上的又一份答卷。习近平主席对伊利的关注和严格要求,实际上是对中国百姓“喝奶”问题念兹在兹。
不妨来看看伊利与习大大这十次亲密接触中的那些食品安全故事。
为什么习近平主席这样念念不忘地留给伊利食品安全课题?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奶”,现在“奶”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开门第八件事,13亿人喝奶的问题是中国领导人挂心的大事。在习大大对伊利的严格要求,和伊利那一份一份食品安全答卷中,全世界都看到了伊利的努力,看到了13亿人的民生,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拳拳赤子心。
故事1
大年三十之前,习大大“出题”
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上午,习主席来到伊利集团液态奶生产基地。从产品检测到生产线,习主席在厂区走了一遍,边走边向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询问生产经营、节日供应情况,临走时还叮嘱大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这是习主席的关爱和嘱托,也是对伊利提出的一道“考题”——食品安全,要怎么拿出国际化、面向未来的真招呢。
故事2
中山装fashion风与食品安全
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访荷兰,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以王室最高规格的“白领结”盛装国宴招待中国客人。习主席及随团受邀出席国宴的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等中国企业家代表团,统一着中山装出席,在荷兰国宴上刮起一股中山装fashion风。对伊利来说,国宴当然也是一次交流食品安全的机会。
故事3
国宴上的答卷:反式创新
3月23日,在中荷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与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共同出席并致辞。之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代表中方企业家做主题发言,把中国乳业的发展成绩和“反式创新”理论向世界展示。反式创新,是在国际研发高地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技人才和专利,再将成果反向流回中国,让中国能在食品安全领域分享国际最新科技。
故事4
见证“中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3月23日,习主席作为中方“家长”,与“好亲家”威廉国王一起,共同见证了伊利集团与荷兰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达成共建中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协议。这个体系会结合两国实践,采用生物细胞培养,评价生物细胞安全和功能因子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引入大数据概念应用于两国乳制品的质量分析。食品安全自然更有保障了。
故事5
“欧洲菜篮子”的食品安全
3月23日,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参观中荷农业合作和荷兰郁金香花展。在了解“欧洲菜篮子”的食品安全情况时,习大大特意“关照”伊利展位前的两头“奶牛”,并在展位前驻足提升人气。
故事6
为大洋洲生产基地揭开“红盖头”
11月2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的汇报后,亲自向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介绍伊利的情况,担任“中国制造”的超级推销员,并与约翰·基共同为伊利集团大洋洲生产基地揭开“红盖头”。该项目覆盖包装、生产、深加工、科研等多个领域,一旦完工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
故事7
鼻息相通的新西兰国宴
11月21日,新西兰政府举行午宴欢迎习近平主席一行来访。随访的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受邀参加。此前,习主席本人和潘刚董事长都曾与新西兰的毛利人行了当地最尊贵的碰鼻礼。行过这个“毛利大礼”的人全部鼻息相通、肝胆相照。
故事8
见证“全球一体化乳业基地”
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见证伊利集团与新西兰怀马特市签署协议,又一次主持了伊利与海外合作方的“牛奶姻缘”。该项目位于新西兰南岛怀马特市,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伊利家的这个项目,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包装、上市的“一体化”,从根本上保障了食品安全。
故事9
“全产业链科研”着眼未来
“不创新,无未来。”11月21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共同见证下,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与林肯大学校长分别在乳业全产业链科研合作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项合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聚焦乳业全产业链策略,并将未来几年第一步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乳制品的营养创新及安全技术研究。这样,伊利家除了荷兰的欧洲研发中心,在南半球也有了食品安全的重量级海外研发伙伴,做到了研发体系的全球覆盖。
故事10
伊利家展台前,习大大笑了
11月21日,习主席在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陪同下,参观中国-新西兰农牧业技术展览时,再次走向伊利展台。在听了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介绍伊利的婴幼儿奶粉,和一年来各项食品安全举措后,习主席露出了笑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