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科技学院圈地风波调查

2014-12-24 01:57郑旭郭鹏
民生周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南安市康美闽南

郑旭++郭鹏

9月19日,一篇题为《闽南科技学院违法圈地河道建楼威胁百姓》的报道甫一发出,便被国内多家网站抓取,一时间,报道中所指的这所学院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这篇报道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虽然距事发已近1个月,但《民生周刊》记者见到闽南科技学院院长邱永渠时,他仍怒气未消,甚至将报道形容成“抹黑”之举。

事实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批评,学院管理层当时的反应也颇为迅速,第一时间便拟定了一份《严正声明》,由该院网络中心递交给转载上述报道的网络媒体,要求其撤稿。

但事件进展并未如院方所愿。一些收此声明的网站鉴于内部较为严谨的删稿流程未能及时撤换此报道,院方随即指责其受雇他人“收钱转载”。

显然,这样高傲的危机公关方式让很多网络媒体难以接受,随后便有网站刊出《闽南科技学院撤稿不成竟诽谤》的文章予以驳斥。

邱永渠强调,闽南科技学院作为福建省首批成立的独立学院,其母校为福建师范大学,因此院方向来都把自己的名誉和形象看得很重要,“舆论给我们8000多名师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民生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这座校址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民办院校虽在圈地风波中表现得很受伤,但未碰及筋骨,其疼痛程度远不及它脱离母体过程中产生的阵痛。

康美河畔的独立学院

“千山万水能相依相伴,相约康美河畔,一条路风华璀璨......”这是MV《相约康美河畔》的歌词,其作为闽南科技学院形象宣传片一直挂在该院的官方网站上。

康美河原为晋江(东溪)的一段支流,因流经南安市的康美镇而得名。

作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南安市把闽南科技学院当作一张城市名片。“一个县城能有一所本科院校,足以说明我们的软实力很强,这也是招商引资的亮点。”当地一位官员说。

正因为此,闽南科技学院的选址较为自由,而且校方认为是正确的。10多年前选择在康美河畔建校,如今这条河充实着该院的硬实力。“校园环境宜人,人文气息浓郁......”学院历年的招生简章中都会写上这样的文字。

但在院方看来,闽南科技学院的成立只是顺应了国内教育改革的主流,而能不能办好,关键还要靠综合实力。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学院。

经申请,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教育部批准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成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与其同期成立的还有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独立学院在2003年之前叫独立二级学院,虽然它的母体是公立普通本科高校,但与公立高校自己创办的二级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属性是民办。”

北京某民营教育研究机构研究员施晓峰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由学院的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而非国家拨款。不仅如此,这类学院因利用了母体的品牌、师资、管理等无形资产,因此每年还要向其母体缴纳管理费。“费率一般是独立学院学生学费总额度的20%。”他说。

据公开资料显示,闽南科技学院由福建师范大学与福建东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前者为学院设立的申请方,后者为学院的举办方,学院实行“董事会决策,院长负责”的管理体制。

作为闽南科技学院院长,邱永渠说自己到学院不过两年,他本人还是福建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委员会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这个学院创建初期专业设置才两三个,在校生不足千人。但随着学院越办越好,现在拥有2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突破万人。”邱永渠说。

院方否认报道之说

相比于邱永渠,更了解闽南科技学院的是该院董事长助理、副院长戴景星。

“这篇报道说学院圈地、占用河道建宿舍楼,这都不属实。所有人都知道圈地是说明我们有很多闲置土地没有利用,在河道里建楼更是眩人耳目,即便我们同意,学生和家长们同意吗?”戴景星否认了此前媒体的报道。

据其介绍,由于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闽南科技学院在南安市康美镇保留原校区的基础上,于2013年在南安市美林街道建立了新校区。为了便于区分两个校区,学院对外将原校区命名为“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新校区则为“闽南科技学院美林校区”。

“两个校区所有建设土地324亩均有土地证!”戴景星强调。尽管他对媒体批评学院占用河道建楼的说法予以否认,但他坦言,目前康美校区的13.3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有1697.74平方米在规划红线以外。

戴景星认为,虽然红线以外的建筑物离康美河河道很近,但由于当地政府并没有对这条河的河道规划治导线进行确定,因此不能说学院是在河道以内建楼。

河道规划治导线是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工程的依据。确定治导线是为了保证河道正常的行洪、泄洪,如不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不但会影响河水的走势,在洪水到来时,可能会导致溃堤等事故发生。

对于院方说法,《民生周刊》记者分别向南安市水利、国土等部门进行了求证。南安市水利局副局长黄垂林解释称,由于康美河属三级河道,河道规划治导线划定权限在泉州市水利局。

据他了解,这条河道的规划治导线在过去10年间曾经过多家设计单位规划设计并形成了不同的规划成果,由于事关上下游、左右岸各方利益,不同设计单位考虑不同等因素,规划成果难以保持一致,“这是导致康美河段治导线始终没有确定的根本原因。”

至于闽南科技学院红线外的建筑会不会对河道行洪安全产生影响,黄垂林认为,从近年来的水文资料看,康美河发生灾害性洪水的可能性不大,即便遇到突发情况,由于河道上游建有水库,也可对流量进行人工调节。

即便没有占用河道,闽南科技学院在规划红线以外建设永久性建筑该如何监管?黄垂林认为,水利部门对于这种行为没有监管权限。endprint

“我们也没有接到有关闽南科技学院问题的举报。”南安市国土局执法监察大队一陈姓工作人员说。

尽管如此,《民生周刊》记者还是在该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在闽南科技学院名下的土地只有接近200亩,这与戴景星所说的324亩存在差距。

“国土局说的这200亩土地指的是我们康美校区,其余的部分为美林校区,至于学院在规划红线以外的建筑,院方已经按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进行备案整改,并求得政府谅解了。”戴景星回应。

“独立”之痛

尽管闽南科技学院方面并没有向《民生周刊》记者明确自己名下的土地究竟是324亩还是200亩,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3年该院成立美林校区时,所用校舍为南安当地一所中学。这所中学在市区启用新址后,闽南科技学院便入驻其旧址。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按照现行土地法规,除非中学的土地权属已经变更至闽南科技学院名下,否则该学院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就只有国土部门和记者确认的200亩。

但根据教育部2008年起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独立学院应不少于500亩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国有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即便闽南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那么按照当时国家对独立学院设立的硬性标准,即“为了保证今后发展需要,应预留发展用地,校园规划占地面积不少于300亩”,这座学院的土地成绩也未及格。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闽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该院“现有占地面积近700亩,规划面积1000多亩”。调查至此,这份来自学院官网的数据显然“注了水”,其用意何在?

“独立学院要脱离母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这不仅是教育部的要求也是形势所迫。可我们学院土地面积不够,和独立有关的申报工作就只能延后。”邱永渠说。

原来,独立学院在“依附母体”发展阶段时,由于学费高昂导致生源紧缺,又要从学费中分出一部分用来上缴母校的管理费,导致独立学院之间展开激烈的生源竞争,不少独立学院钻“双轨制”下的制度空白,发生了降分录取、代理招生、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

对此,教育部在2008年春天提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要稳定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出台,其政策重点是明确独立学院发展方向,促使独立学院和合作母体公办高校剥离。

“当时教育部的要求是,2008年4月起,全国独立学院在5年内符合条件的都要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独立学院进行验收,合格的学校由教育部颁发办学许可证。”施晓峰解释。

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全国各地的独立学院中,已转设普通民办本科院校的有43所,涉及13个省份。记者注意到,福建省目前拥有的9所独立学院并不在其列。

今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推动独立学院尽快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或通过整改达到规范验收的要求。

随后,福建教育厅希望闽南科技学院、阳光学院等两所独立学院尽快与母体脱离。

“土地是硬杠,如果按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生均占地面积60平米以上、校舍面积30平米以上要求,我们按8000名在校生计算,学院至少需要有700多亩土地在名下,才能符合转设验收条件。”

邱永渠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南安市政府已经答应把新建设的南安市教育中心的土地交给学院使用,目前该中心涉及的345.5亩土地使用证正在办理中。加上康美、美林两个校区的324.4亩土地,届时学院规划土地就会接近670亩。

“虽然还差30亩,学院会尽快想办法解决。实在没有土地,我们就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缩减学院未来的招生规模。”戴景星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安市康美闽南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南安市首批石材产业星级人才初步人选公布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走进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南安市崎峰小学
康美“睡眠兽”开启减重5.0时代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康美药业 20岁正当年
易创升级 康美飞扬
迎接康美时代——2015康美直销事业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