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景
笑傲“信息制胜时代”的王者
李瑞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战,可以说是“火炮制胜”的年代,哪一方火炮的口径大、射速快,优势就在哪一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战,可以说是“航母制胜”的年代,哪一方航母的吨位大、数量多,就意味着拥有以空对海的非对称优势。
如今的海战,随着信息化革命的出现,可以称为“信息制胜时代”,哪一方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则意味着拥有以快打慢的绝对优势。
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曾说过:“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这一看似简单的描述,实质上反映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要制胜机理,而宙斯盾系统正是这场信息化革命中的典型代表。首先,它是现代海战场的“火眼金睛”,能够对海上、水下、空中实现三维搜寻,可以同时检测、识别、判断和跟踪多达400批次的目标;其次,它还是火力控制的“神经”和“大脑”,能够同时对多达12枚“标准”型导弹进行中段制导,实时向随行舰艇提供火控所需的探测和目标指示数据,为多部半主动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照射提供引导,并对武器杀伤效果作出及时精确的评估;最后,它还是“21世纪海战的多面手”,兼具反舰、防空、反潜、反导、对陆攻击及特种作战等多项能力。守,可以抵挡铺天盖地的导弹饱和攻击;攻,可以远距离瞬间精准秒杀对手。
当然,我们也不应迷信任何一件武器,宙斯盾系统也并非“全能”。如宙斯盾系统的核心AN/SPY-1雷达,虽然搜索目标的时间极短,反应速度极快,但也正因如此,它就很可能在实施拦截或防御时把一些本来并不具敌意的物体当作要搜索和攻击的目标全部加以摧毁,以致可能“误伤”甚至“错杀”许多非来袭目标。另外,虽然宙斯盾系统自称在对付对方“饱和攻击”方面颇有建树,但凡事皆有个度,一旦超出承受范围时也必然力不从心。因为所谓“饱和攻击”,是指在极短时间内从多方向、多层次发起的火力攻击,且火力密度令对方舰艇难以承受。目前在役的“宙斯盾”战舰中,装载的垂直发射导弹数量最多也不过120多枚,若是真遇上对方的“饱和攻击”,导弹数量就会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高科技现代海战的需要。另外,宙斯盾系统在对付低空高速飞行,尤其是超地平线低空高超音速飞行的导弹时,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世上本不存在无坚不摧的矛,更没有能抵挡任何攻击的盾。我们可以迷恋宙斯盾舰,却不应迷信宙斯盾舰。只要针对其弱点,仍能克敌制胜。当然,这种态度也同样适用于对待我国自行研制的宙斯盾舰——被网友亲切称为“中华神盾”的052C及052D型驱逐舰,盲目自夸和妄自菲薄都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