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建立正确的改善逻辑?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出现了问题,我们会说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不断改进。那么改善活动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改善就是改善流程,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这对吗?这其实不对。改善现在有了不同的定义,这个定义是什么呢?让我们先从核心讲起。
改善的核心是“现场主义”,是到现场、到实地、去看问题、去找根本原因,去找到快速的方法、也找到根本措施、去衡量措施的结果、去落实到流程中去,这是一个彻底的抓人、抓事、抓流程的模式,是一个人思考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彻底解决做事方法的过程。
而现场改善的“金科玉律”是:
1.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查看;
2. 检查现场事物(有关物件);
3. 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4. 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5. 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
由此可见,改善逻辑的金科玉律的核心就是不能坐而论道,不能在办公室内发发指令,而应该到现场中去,逻辑上这和惠普的“走动管理”是完全一致的,也和我们时下宣传的“到群众去”、“不脱离群众”所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另外,改善的最根本在于减少浪费,这里的浪费包括库存、生产过程的停顿、所占用的资源、批次间的转模过程、员工的的操作浪费以及工序之间等的交接和等待浪费。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第一时间到现场去,清除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发现根本原因,并由此获得短期的立即解决的效果,从而将这些成果转换成流程固化下来。
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到:改善强调的恰是严谨工作的四条规则:
●及时性,要求及时到现场(不要在办公室,高高在上,纸上谈兵),询问情况并查看看根本原因,同时去看具体的处置;
●做文档,要求用A3做报告,快速进行状态描述、原因分析、根本原因分解、快速修正,并找到提高的方法,记录改进效果、衡量标准,直至流程的修改和固定。这需有思考和落笔、落地动作。
●整案例,任何改善的题目,都是从发现、到改进、到落实过程,有了A3报告的逻辑,大概可以问:文化如何,过程如何,这些都可以转化成组织的经验和教训。
●不放过,任何事情若能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若能有落实到流程中去的动作,就可以认为是不放过了,体现出来的动作就是修正了根本问题、获得好的改进逻辑。
在改善的同时还要解决“无稳”、“无理”的问题。
“无稳”是指工作流(工作任务)节奏不稳定,可能会出现工作到节点处人时多时少,导致人力安排杂乱,工作任务会滞留在处理资源紧张的地方,总体降低了整个价值流的处理效率。这就是“无稳”问题的危害,会极大影响到组织的工作效率。一旦组织工作流上的安排不得当,每个人好像都很忙,实际上交接不迅速,效率很低,这也恰恰是组织层上的效率表现低下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理”的逻辑,是指工作安排没有道理,不能安排有经验或培训到位的人展开工作,这种无理的安排,可能是方法掌握的问题、也可能是工作量的问题,或者更深一步是培训体系以及培训的方法问题。这种“无理”涉及到流程操作、也涉及到员工培养、更涉及到员工工作安排进展的方式。
总结起来,改善的逻辑是一种符合严谨工作“四条规则”的工作方法,强化的是现场工作、到找出根本原因、到快速处置以及问题得以长久解决的工作逻辑。强化的是消除浪费、消除“无稳”、消除“无理”,以达到人员思考和工作方式提升、达到问题快速解决和根本解决、达到流程优化、执行的有效。
看起来,要真正改变其实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个人如是,对组织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