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张轲楠
摘 要:采用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制备了BiFeO3纳米纤维。所获得的BiFeO3纳米纤维在氮气中煅烧后具有斜方钙钛矿结构。
关键词:铁酸铋;电纺丝;实验
引言
近年来,BiFeO3作为一类多铁性材料,因其在室温下具有磁电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研究。特别是BiFeO3的能带隙约为2.2eV,具有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作用。BiFeO3纳米材料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合成方法来制备,在众多的合成化学方法中,电纺丝法是制备连续聚合物、聚合物/无机物以及无机纤维的一种简单、通用和高效手段。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纤维其直径在几十个纳米到亚微米级,同时具有高的表面体积比[1,2]。文章采用溶胶-凝胶和电纺丝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出了BiFeO3纳米纤维。
1 实验部分
将2gBi(NO3)3·5H2O和1.5gFe(NO3)3·9H2O溶解于5mL2-乙二醇甲醚溶剂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和乙醇胺,用于调节溶液的粘度和pH值,将此溶液标记为A。取一定量的PVP溶解于11.25 mL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溶液B。在强力搅拌下,将B加入到A中,形成了均一的PVP浓度为0.08g/mL的BiFeO3可纺前驱体溶液。
利用静电纺丝装置,将BiFeO3前驱体溶液注入到注射器中,铜电极探入到注射器前端,连接阳极,铝箔做为接收端,连接阴极。在两极之间施加12kV的高压电。将电纺后得到的纤维毡以1℃/min的升温速率在空气流通下进行焙烧,温度升高到350℃后,保温30min,然后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快速升温到550℃,焙烧2h后,就得到了BiFeO3纳米纤维。
2 结果与讨论
为电纺丝后获得的PVP/无机物复合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所示纤维的直径为220-480nm,长度可以达到几个微米。由于此时复合纤维是无定形的,因此这些任意取向的纤维具有光滑一致的表面。图1b是将上述电纺的复合纤维经过焙烧后,所获得样品SEM图。经过高温热处理后,纤维的直径由于PVP的分解减少到100-370nm,但纤维的长度仍然保持在几个微米,没有断裂现象出现。通过对纤维表面的观察发现纤维似乎是由相互紧密连接的颗粒组成,这与晶体结构的剧烈变化有关。在实验中发现只有当前躯体溶液中PVP浓度大于0.06g/mL时,溶液才可以进行电纺丝,此时所需的PVP浓度要比电纺单相铁电、铁磁或铁电铁磁复合纤维时所需要的聚合物浓度要高,这主要是由于在BiFeO3前驱体溶液中,铋离子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相应的碱式盐,导致了前驱体溶液电导率的降低。
由于BiFeO3纳米材料在焙烧过程中极易出现其它杂相,所以很难得到高纯度的BiFeO3纳米材料,而在保护气氛下对BiFeO3纳米材料进行焙烧,可以减少杂质相的含量,提高BiFeO3纳米材料的纯度。因此,本实验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对电纺纤维进行了焙烧,制备出了具有较高纯度的BiFeO3纳米纤维。通过与标准卡片(JCPDS 86-1518)比对,大部分衍射峰对应于BiFeO3的斜方钙钛矿结构。因此采用溶胶-凝胶与电纺丝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可以得到BiFeO3纳米纤维。XRD图中除了隶属于BiFeO3钙钛矿的衍射峰之外,还存在一些其它小峰,这些峰为微量的Bi36Fe2O57和Bi2Fe4O9杂相。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简便的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制备出了BiFeO3纳米纤维。所合成电纺纤维经过氮气高温焙烧后,具有斜方钙钛矿结构。
参考文献
[1]Park J Y, Lee I H, Bea G 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J].2008,14(6):707-713.
[2]Park J Y, Lee I H.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J].2010,10(5):3473-3477.
摘 要:采用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制备了BiFeO3纳米纤维。所获得的BiFeO3纳米纤维在氮气中煅烧后具有斜方钙钛矿结构。
关键词:铁酸铋;电纺丝;实验
引言
近年来,BiFeO3作为一类多铁性材料,因其在室温下具有磁电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研究。特别是BiFeO3的能带隙约为2.2eV,具有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作用。BiFeO3纳米材料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合成方法来制备,在众多的合成化学方法中,电纺丝法是制备连续聚合物、聚合物/无机物以及无机纤维的一种简单、通用和高效手段。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纤维其直径在几十个纳米到亚微米级,同时具有高的表面体积比[1,2]。文章采用溶胶-凝胶和电纺丝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出了BiFeO3纳米纤维。
1 实验部分
将2gBi(NO3)3·5H2O和1.5gFe(NO3)3·9H2O溶解于5mL2-乙二醇甲醚溶剂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和乙醇胺,用于调节溶液的粘度和pH值,将此溶液标记为A。取一定量的PVP溶解于11.25 mL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溶液B。在强力搅拌下,将B加入到A中,形成了均一的PVP浓度为0.08g/mL的BiFeO3可纺前驱体溶液。
利用静电纺丝装置,将BiFeO3前驱体溶液注入到注射器中,铜电极探入到注射器前端,连接阳极,铝箔做为接收端,连接阴极。在两极之间施加12kV的高压电。将电纺后得到的纤维毡以1℃/min的升温速率在空气流通下进行焙烧,温度升高到350℃后,保温30min,然后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快速升温到550℃,焙烧2h后,就得到了BiFeO3纳米纤维。
2 结果与讨论
为电纺丝后获得的PVP/无机物复合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所示纤维的直径为220-480nm,长度可以达到几个微米。由于此时复合纤维是无定形的,因此这些任意取向的纤维具有光滑一致的表面。图1b是将上述电纺的复合纤维经过焙烧后,所获得样品SEM图。经过高温热处理后,纤维的直径由于PVP的分解减少到100-370nm,但纤维的长度仍然保持在几个微米,没有断裂现象出现。通过对纤维表面的观察发现纤维似乎是由相互紧密连接的颗粒组成,这与晶体结构的剧烈变化有关。在实验中发现只有当前躯体溶液中PVP浓度大于0.06g/mL时,溶液才可以进行电纺丝,此时所需的PVP浓度要比电纺单相铁电、铁磁或铁电铁磁复合纤维时所需要的聚合物浓度要高,这主要是由于在BiFeO3前驱体溶液中,铋离子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相应的碱式盐,导致了前驱体溶液电导率的降低。
由于BiFeO3纳米材料在焙烧过程中极易出现其它杂相,所以很难得到高纯度的BiFeO3纳米材料,而在保护气氛下对BiFeO3纳米材料进行焙烧,可以减少杂质相的含量,提高BiFeO3纳米材料的纯度。因此,本实验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对电纺纤维进行了焙烧,制备出了具有较高纯度的BiFeO3纳米纤维。通过与标准卡片(JCPDS 86-1518)比对,大部分衍射峰对应于BiFeO3的斜方钙钛矿结构。因此采用溶胶-凝胶与电纺丝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可以得到BiFeO3纳米纤维。XRD图中除了隶属于BiFeO3钙钛矿的衍射峰之外,还存在一些其它小峰,这些峰为微量的Bi36Fe2O57和Bi2Fe4O9杂相。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简便的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制备出了BiFeO3纳米纤维。所合成电纺纤维经过氮气高温焙烧后,具有斜方钙钛矿结构。
参考文献
[1]Park J Y, Lee I H, Bea G 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J].2008,14(6):707-713.
[2]Park J Y, Lee I H.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J].2010,10(5):3473-3477.
摘 要:采用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制备了BiFeO3纳米纤维。所获得的BiFeO3纳米纤维在氮气中煅烧后具有斜方钙钛矿结构。
关键词:铁酸铋;电纺丝;实验
引言
近年来,BiFeO3作为一类多铁性材料,因其在室温下具有磁电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研究。特别是BiFeO3的能带隙约为2.2eV,具有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作用。BiFeO3纳米材料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合成方法来制备,在众多的合成化学方法中,电纺丝法是制备连续聚合物、聚合物/无机物以及无机纤维的一种简单、通用和高效手段。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纤维其直径在几十个纳米到亚微米级,同时具有高的表面体积比[1,2]。文章采用溶胶-凝胶和电纺丝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出了BiFeO3纳米纤维。
1 实验部分
将2gBi(NO3)3·5H2O和1.5gFe(NO3)3·9H2O溶解于5mL2-乙二醇甲醚溶剂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和乙醇胺,用于调节溶液的粘度和pH值,将此溶液标记为A。取一定量的PVP溶解于11.25 mL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溶液B。在强力搅拌下,将B加入到A中,形成了均一的PVP浓度为0.08g/mL的BiFeO3可纺前驱体溶液。
利用静电纺丝装置,将BiFeO3前驱体溶液注入到注射器中,铜电极探入到注射器前端,连接阳极,铝箔做为接收端,连接阴极。在两极之间施加12kV的高压电。将电纺后得到的纤维毡以1℃/min的升温速率在空气流通下进行焙烧,温度升高到350℃后,保温30min,然后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快速升温到550℃,焙烧2h后,就得到了BiFeO3纳米纤维。
2 结果与讨论
为电纺丝后获得的PVP/无机物复合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所示纤维的直径为220-480nm,长度可以达到几个微米。由于此时复合纤维是无定形的,因此这些任意取向的纤维具有光滑一致的表面。图1b是将上述电纺的复合纤维经过焙烧后,所获得样品SEM图。经过高温热处理后,纤维的直径由于PVP的分解减少到100-370nm,但纤维的长度仍然保持在几个微米,没有断裂现象出现。通过对纤维表面的观察发现纤维似乎是由相互紧密连接的颗粒组成,这与晶体结构的剧烈变化有关。在实验中发现只有当前躯体溶液中PVP浓度大于0.06g/mL时,溶液才可以进行电纺丝,此时所需的PVP浓度要比电纺单相铁电、铁磁或铁电铁磁复合纤维时所需要的聚合物浓度要高,这主要是由于在BiFeO3前驱体溶液中,铋离子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相应的碱式盐,导致了前驱体溶液电导率的降低。
由于BiFeO3纳米材料在焙烧过程中极易出现其它杂相,所以很难得到高纯度的BiFeO3纳米材料,而在保护气氛下对BiFeO3纳米材料进行焙烧,可以减少杂质相的含量,提高BiFeO3纳米材料的纯度。因此,本实验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对电纺纤维进行了焙烧,制备出了具有较高纯度的BiFeO3纳米纤维。通过与标准卡片(JCPDS 86-1518)比对,大部分衍射峰对应于BiFeO3的斜方钙钛矿结构。因此采用溶胶-凝胶与电纺丝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可以得到BiFeO3纳米纤维。XRD图中除了隶属于BiFeO3钙钛矿的衍射峰之外,还存在一些其它小峰,这些峰为微量的Bi36Fe2O57和Bi2Fe4O9杂相。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简便的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制备出了BiFeO3纳米纤维。所合成电纺纤维经过氮气高温焙烧后,具有斜方钙钛矿结构。
参考文献
[1]Park J Y, Lee I H, Bea G 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J].2008,14(6):707-713.
[2]Park J Y, Lee I H.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J].2010,10(5):3473-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