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琪
导语:无论生活是优越还是清苦,旅居美国的中国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少人的精神生活无法得到满足,时时感到孤单和冷清。
几年前我和老伴到加州探亲,抵达后不久便见到一位远房亲戚。这是一个住在旧金山郊外的80多岁的老人。虽然我们第一次简短的见面是在三年前,但是她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近亲密友,满脸是笑,又是让座,又是倒水,说这问那,好象有谈不完的话题。她告诉我们说,老伴不久前去世了,她的二儿子为了不让她见物生情,把她的房子出租了,让她搬到自己的家里来住。我们看到儿子的房子是建在一个缓坡上的、占地不小的两层楼别墅,屋前是一片绿地,屋后的院内种满了花草树木,还有一个游泳池和可供散步的小径。在美国,这样的房子不能不说是豪华的了。儿子对母亲孝顺有加,关心倍至。为了她的到来,他专门在一楼新扩建出一间卧室和一个卫生间,并把它装修得非常温馨;为了使母亲在晚上开灯不刺眼,他又专门安装了几个可调节灯光强弱的开关;为了保证母亲行动的安全,他又在楼上楼下的许多地方安装了木质扶手;为了排遣她的寂寞,还给她订了每天有六七十页的中文报纸。应当说,她生活得相当惬意。
但是她一个人整天在这么一个天地里转悠,觉得十分孤独。能讲中国话的邻居住得都太远,近处的美国人因为语言障碍,她又无法和他们沟通。临别前她对我们说:“这里好是好,只是太寂寞了”。是啊,类似她那样的已经加入美国籍多年的老年华人,有着越来越多的落寞和凄苦。
久居不易
一些长期居住在美国的老年华人,同样发出了“好山,好水,好冷清”的嗟叹。在洛杉矶,我见到了多年前从北京去美国定居的一位老朋友。她嫁给了一个白人,是个文学教授,住在四周是树木葱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别墅区,生活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唯独感到缺憾的是婚后膝下无子。几年前,她满心欢喜地把她的弟妹们托她关照的几个孩子从大陆接过来,心想等几年以后,他们在美国大学毕了业,可以留在她那里,那时她就会有人陪伴了。谁知道这些年随着祖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他们一毕业全都又回到了中国。如今丈夫仍在教书,而她已经退休。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她又在一家医院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但是生活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一天天在思念亲友中度日。
在上述两个城市,华人和华侨居住得相对比较集中,人数也比较多,而生活在被许多美国人称之为“天堂”的夏威夷,华裔就很少了,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我在那里认识一位老年华人妇女。她告诉我说,几年前狠心的丈夫把她抛弃,而唯一的一个孩子又远在香港,每到节日或她的生日时给她寄100美元表示祝贺外,平时也没什么联系。她凭着数年的独自顽强拼搏,现在有了一套带一个大游泳池的宽大的别墅,还在首府火奴鲁鲁闹市区拥有两套供出租用的豪华套房。她每周有几天到附近的跳蚤市场出售一些玩偶和零星的小件物品。她生活得充实而舒适,但是她觉得太寂寞,便产生了找个老伴的念头。周围的中国老人屈指可数,更不用说单身了。对她来说,找一个白人老伴也没有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上的障碍,因为她长期在美国居住,英语已经是炉火纯青,生活也美国化了。她还真遇上了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年龄70开外的单身白人。她把家里作了一番精心布置,邀请他在她家里见面,还请他吃了一顿她亲自烹制的西餐。但天不遂人愿。饭后,这位臃肿的、沉默寡言的白人坦率地对她说,他已经有女朋友了。
探亲探出叹息
我在美国遇见最多的中国人是临时去美探亲的老年人,他们深深地牵挂着大洋彼岸的子孙们。我记得2008年我和老伴去美国的时候,在北京首都机场一个飞往美国航班的登机口旁,遇到了一家四口:母亲,女儿,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婿和外孙。母亲因为和我们年龄相仿,又得知我们也即将飞往美国探亲,便和我们攀谈起来。这位山东大娘的老伴已经去世。女儿为了不让母亲生活得太孤独,想和她住在一起,就给她申办了美国绿卡,希望在美国陪伴她安度晚年。这位母亲曾随女儿去过美国,但是感觉并不如意。女儿和女婿上班时,她因为语言障碍,无法和周围的人交往;孩子们回家时,用英语谈笑甚欢,看电视时也是评头品足,笑声不断。女儿没有给她翻译,她不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也就无法和他们一起分享欢乐,而他们也不了解母亲的苦闷。她常常有一种被遗忘,受冷漠的感觉。
这位母亲坐在机场的椅子上,幸福而疼爱地抱着外孙子,但是从她的眉宇间,我看到了她对于即将再次踏上这个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土地并无多少兴趣和热情。可以想见,她的这次美国之行,也不会减少她的多少冷漠和孤寂。
和这些老年同胞交谈得知,他们见到许久不见的儿孙甚是高兴,但是同样也感到孤单和寂寞。平时儿女上班,他们除了照看孙儿料理家务外便无所事事,因为没有车或不会开车,也没有可攀谈的邻居而出不了门,好在每家都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后院,有条件的便在那里破土种地。在美国你自家的后院是你的私有财产,没有人来干涉更没人去收税,数月后便可自食其果,多余部分还可赠与他人。就这样,大家还都觉得像是在坐牢,只有到周末或假日才可以外出“放放风”。
我们的儿子住在俄克拉何马州的爱德蒙德市。他所在的小区只有两户中国人,除他家之外还有一刘姓青年,和妻子都是博士,育有两个女儿,如今都入了美国籍。2012年,经受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仍在低迷状态。老父亲思念儿孙心切,撇下因腿疾行走不便的老伴,只身从山东来看望他们。谁知三岁的大孙女竟然患了白血病,而儿媳也失业了。儿子怕父亲精神受打击,没有提前告诉他这些情况,他是到美国之后才知道的。此时大孙女住院接受治疗,儿媳在医院陪伴,老人除了照看小孙女外,还要自己做饭。星期天孩子们去教堂做礼拜,他觉得自己是共产党员,从未跨进教堂一步。他内心无比痛苦,整日郁郁寡欢,呆了两个来月便回家了。
人的物质生活绝不是生活的全部。没有了多年形成的精神生活,没有亲情,再好的环境也难以平静地长久享受;没有亲情,生活再富裕,也难说有宁静的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