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部分明星学者回国,并不足以使中国变为学术大国。
派遣学生赴外留学曾是中国改善教育的重要举措。上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赴美国留学,并最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40岁的他重返祖国,成为中国归国学者中的翘楚。
如今,已有300多万中国学子先后赴海外留学,他们在经合组织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中的占比超过1/5。而且这些才俊大多滞留国外。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这些人中仅有1/3选择回国,而某些统计的比例甚至更低。为助高校吸引人才,中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计划,包括2011年推出的吸引高端外国专家的“外专千人计划”。中国对高校的支出也已激增:2001年至2011年间增长5倍。此类措施效果显著:2005年至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增长54%,获得的专利数量增长7倍。但吸引部分明星学者回国,并不足以使中国变为学术大国。许多学者都是以“兼职”身份回国。此外,中国意在引进的学者往往是功成名就的教授,但他们更容易出成果且更富创造力的岁月或已一去不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