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琪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而课堂就是培养兴趣的最大舞台。这就要求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构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以“趣”为引导的“快乐课堂”。
一、寓教于境,体验情景之“趣”
语言存在于特定情景中,如果离开情景,则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真实语境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实际交际,感到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并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合理的情境,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1A Unit6 On a Farm一课的“farm”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农场的图片,创设学生参观农场的情境,让学生看到图片中的农场有房屋、果园、牲畜,还有忙碌的农民伯伯,顺势提出“Whats on the farm?”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可能会运用已学知识回答:banana,mango,peach,pear等图片中的水果;也可能由于单词量的匮乏而用母语表述他们在图片中的所见所闻。此时,老师也可以顺势要求学生听听多媒体中小动物的声音,引导他们学习动物类的新单词pig,duck,cow,等等。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热情等特点,结合类似的影音手段,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出新知识,使教授的过程自然、流畅。一方面,使教学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达到语言习得的目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二、学以致用,体验活动之“趣”
活动是英语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有效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以此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填鸭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活动为依托,使之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学生求知的协作者。对于4A Unit 6 I like...一课中的EFG部分,平时教学中,教师多数处理过于简单粗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后三部分大多是活动,处理得好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所学语言提供更真切、趣味的操练环境。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识别颜色游戏与小韵诗的教授过程合二为一,以识别颜色游戏为依托,引出四色风筝,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竞赛,比一比黑板上哪组风筝飞得最高。获胜小组随着飞高的风筝,饶有兴趣地学说小韵诗“Fly,fly my kite”。经过多次循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反复学说小诗中的句子,自然就学会了小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串联的多个活动中,腾出时间进行了大量听说操练。
如此开放、变化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了、乐于说了。在学生形象、清晰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以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师生交流,体验评价之“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英语课上,总少不了知识反馈的环节,大多会采用“work in pairs”“ask and answer”“work by train”等方式检测教学成果。长此以往,采取按部就班的反馈方式和一成不变的评价手段,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正乐于对话的愿望将会减之又减。于是,在教授“What can you do?I can jump/run/dance/sing.”后的知识反馈中,我将“work in pairs”改成了“ask one of your friends”。这样,意想不到的热烈气氛迅速在课堂蔓延,可能是朋友间真心的交流,教室里涌动着互相传递问候的温馨;可能是孩子们故弄玄虚的调侃,他们都爱邀请同一位朋友进行对话;也或者是对于平等的宣泄,他们竟敢于邀请老师进行对话……看着孩子们娴熟的操练,充满童真的交流,此时的我也与他们融为了紧密相连的整体。课堂上演奏起的是孩子们自然、大胆运用英语交流的乐章。课堂上不再是老师“Good/Thats right/Excellent”种种平淡无奇的评价,取而代之的评价形式是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辞、与学生积极交流的场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程度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创建师生共融的课堂评价体系。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并加以肯定,做出适当、及时且满怀情感意义的评价,让学生在你的真情中体验成功。
四、 发散思维,体验练习之“趣”
练习是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练习,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
活泼、有趣、新鲜的练习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与所学知识得到碰撞,迸发出无限发散的思维火花。
以单词的巩固为例,老师们大多会选择枯燥的、周而复始的默写。巩固的这块“面包”吃到了,可是学生的“兴趣”被忽视了。我们是否能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学成果的这块“面包”与学生的“兴趣”二者皆得呢?
为此,我试着设置一些趣味练习巩固单词。如“单词中找单词”,在教完“there”一词后,让学生观察此词,找一找它里面涵盖了哪些认识的单词。孩子们睁大双眼,仔细研究,口中蹦出“the,here,her,he...”等熟悉的单词。在我的反复提点下,孩子们绞尽脑汁想出了最后一个语气词“er”。孩子们满怀成就感和可爱的举动,引得他们自己和我都哈哈大笑。大笑的效果还不够,私底下学生也会学着我给的例子进行思维发散,为身边的学生出题。如,找一找“this”里涵盖的单词;给你三个提示词“sweet,red,round”,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千奇百怪、形式多样的问题,有时会让我也不禁怀疑起自己的IQ。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趣味的练习形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新知。另一方面使以往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复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更重要的是,这能使学生发现英语中蕴藏的诸多奥秘,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潜心钻研的热情。
“教学不是一个机床,孩子不是相同规格的零件”。英语课堂就该拥有创新的精神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追求低负高效,促进有效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根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环环激发兴趣,步步促进教学”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跳一跳就能吃到葡萄”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