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磊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山东 寿光262714)
2013年八面河油田带病生产的井有400口,占油田总井数的31.1%,共降低油200t/d,注水3 000m3/d左右;低产井有355口,占油田总井数的27.6%,日产油199t,占油田总产量的11.1%。这种大比例“出工不出力”的不良井和低产井严重制约了八面河油田的稳产,增加了稳产的难度。要实现八面河油田的稳产,就有必要对八面河油田有大修潜力的油水井进行大修综合治理。
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增长,以及低产储层的逐步动用,八面河油田的低产低效井数量逐年增加。同时,受固井质量、作业频次及注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套损井也进一步增多。
根据油井液量和含水的不同,将低产低效井分为3类。
1.1.1 老区低液的低产井
老区低液的低产井,液量<10m3,共计126口,主要分布于南区、北区和广北区沙四段1、5、6砂组。根据各区块、各层系不同的地质条件、井网完善程度、储量采出程度及油井本身的井况特点,对老区低液低产井的原因与潜力进行了分析。
1)原因:①储层物性差;②注采井网不完善,长期有采无注;③作业污染致油井液量、产量下降;④油井防砂工具损坏,油井出砂。
2)大修潜力:在老区注采井网完善(或有边水补充)、采出程度低的单元,对比同一单元的邻井,部分井油层物性、注采对应关系、地层压力几乎相当,而仍长期低液低产。该类井可考虑在大修拔绕后通过储层改造来恢复生产能力。
1.1.2 老区需调层的低产井
老区需调层的低产井,液量≥50m3,含水≥98%,共计24口,主要分布于面4区、北区的沙3上及广北区的沙4段。老区需调层的低产井原因与潜力分析如下:
1)原因:①油井靠近边水,边水推进,水淹严重;②油井所在层系、区域厚度大、物性好,采出程度高,累计注水量高,水淹严重。
2)大修潜力:在老区含水高、采出程度高的井区,部分低产高液井,常规储层改造增水多、增油少、含水上升快,效益较差。该类井可考虑在大修拔绕后通过调层来恢复生产能力。
1.1.3 稠油区低液低产井
稠油区低液低产井,液量<5m3,共计96口,主要分布于面120和面138区域。稠油区低液低产油井原因与潜力分析如下:
1)原因:①油稠、储层物性差;②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层能量不足,长期有采无注;③作业污染致油井液量、产量下降;④油井防砂工具损坏,油井出砂。
2)大修潜力:稠油区油层属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出砂严重,加之油稠携砂能力强,地层能量不足,后续供液差,不能稳产。因此,对稠油区低产井在大修拔绕高充后采用热采措施,可取得较好效果。
根据油水井套管损坏程度的不同,将不良井分为2类。
1)具备地质潜力的下面4类井可考虑大修挂小套:①套管长井段或多点破漏,但未产生变形、错断;②套管轻微变形,经过磨铣修复能达到Φ110mm以上通径;③投产年限久,套管壁严重腐蚀变薄,但还未穿孔,现在需要承压注水;④射孔层位多,层间矛盾复杂,需要进行层间调整。
2)具备地质潜力的下面3类井可考虑大修套管补贴:①因腐蚀而出现穿孔的套损井;②套管出现裂缝、套管丝扣脱扣的套损井;③需要封堵原射孔井段的井。
根据油井低产的具体原因,结合其储层特点,将油水井细分为4种情况进行大修治理。
部分油井由于储层物性较差,或作业中储层受到污染等原因,生产时低产低液,开采效果差。这类低产井的治理主要通过大修拔绕后改造储层来提高单井产能。八面河油田常用的储层改造技术为高压充填、压裂、酸化等。如M 14-4-9。
M14-4-9于1994年4月投产S3上3441+251,累计采油2.44×104t。由于该井生产层位夹层多,2003年5月对该井进行高压充填,稳产3年,以后就一直低产低液。2013年1月大修拔绕高充前,该井日产油0.7t,日产液13..6m3。该井对应水井 M14-4-X10注水正常、能量较充足,储层物性好,邻井采出少,且生产层位厚度较大,分析认为满足储层改造条件,于1月份对其进行了大修拔绕高压充填。M14-4-9井日产油由原来的0.7t上升至高充后的3.7t。
2013年老区实施大修拔绕储层改造的井共有16口。其中14口有效,有效率87.5%,日产油34.8t,年累计增油7 075.4t,取得较好效果(见表1)。
由于储层靠近边水、生产层位采出程度较高、储层物性差以及工艺水平的限制等原因,部分老区低产井调整改造难度大。这类油井大修拔绕后一般通过调层补孔来提高单井产能,改善开发效果。如 M14-10-X233。
M14-10-X233于2008年4月投产S3中21,累计采油1 879t。2008年8月采用压裂绕防热采后,稳产1个月,然后就一直低产低液。2013年4月调层前,该井日产油0.2t,日产液4.5t,再加S3中油层低液高含水+套变,证明本层没有改造潜力。根据油井动态分析,该井S3上3451未生产,附近没有油井控制,而且有2口对应层位的水井 M14-10-21和 M14-7-X201注水正常,能量充足,所以对M14-10-X233实施大修。拔出部分防砂管柱后,打塞封堵沙三中,补孔S3上3451。日产油由调层前的0.2t上升至目前的6.2t。
2013年老区实施大修拔绕开发调整的井共有11口。其中10口有效,有效率90.9%,日产油23.5t,年累计增油5 000.5t,收到较好效果(见表2)。
表2 2013年大修拔绕开发调整井生产情况
由于受油稠、储量动用差,地层能量不足,无注水井对应或防砂时间长(超过3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稠油区低产井在经过大修拔绕后,改造效果不明显或稳产期短。八面河油田对稠油区储层改造措施为高压充填配套热采。如M120-31-X4。
M120-31-X4于2006年10月投产S3中11.23,累计采油6 734t。由于生产层位夹层多,油稠,无注水井对应,地层能量不足,防砂时间长(已经5年)等原因,M120-31-X4产量不断下降,截至2013年6月大修前日产油仅0t。该井生产层位厚度较大,物性好,曾经新投和热采后2次高产,又在构造的相对高部位、断层附近缝隙带,分析认为满足储层改造条件,于6月份对其进行了大修拔绕高充热采。日产油由原来的0t上升至高充后的10.8t。
2013年实施大修拔绕稠油改造的井共有18口。其中17口有效,有效率94.4%,日产油59.5t,年累计增油14 795t,效果较好(见表3)。
表3 2013年大修拔绕改造热采井生产情况
(接上表)
受固井质量、作业频次及注水压力等影响,部分油井井况恶化(如套漏、套损),单井产能下降甚至停产。对这类不良井主要采用大修进行治理,如大修挂小套、大修套补贴等。如M12-17-3。
M12-17-3于1987年10月投产S3上3451S3中22,累计采油3.05万吨。该井1987年投产,生产26年,套管老化,油层上部又有3个漏点挤堵层,2个生产层高水淹,常规措施无法保持正常稳产。但是测C/O比显示该井S3中22中水淹,周围又没有邻井开采,认为有剩余油可挖潜;对应层位有1口注水井,地层能量充足。分析认为满足井况不良井大修挂小套的条件,于2013年5月对其进行了大修(拔绕、挂小套、补孔、高充)。日产油由原来的0t上升至高充后的1.5t。
2013年选取控制地质储量较多的15口套损井进行大修修套治理。油水井大修挂小套6口,成功6口。其中,油井5口,年累增油1 296.8t;水井1口,年累增注水6 706m3。油水井大修套管补贴9口,成功9口。其中,油井6口,年累计增油801.9t;水井3口,年累计增注水8.95×104m3,效果较好(见表4,5)。
表4 2013年油井修套后产量情况
表5 2013年水井修套后注水情况
1)对老区有生产潜力的低产井进行剩余油挖潜,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卡堵水、挤堵、补孔或调层。
2)稠油区的储层改造,经大修拔绕、高压充填后热采效果较好。
3)在多断层区块的油水井采用7"套管完井,可为后期大修挂小套、侧钻等技术的运用创造条件。
4)因修套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大修要进行科学论证。
[1]万仁溥.油水井大修工艺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56-172.
[2]刘万赋,吴奇.井下作业监督[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