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口与人才变和博弈探微

2014-12-23 01:54代振华
创新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大省经济区中原

代振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人口与人才变和博弈探微

代振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作为欠发达的内陆人口与农业大省,必须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创新人才观念;突破教育禁区;辩证识才用人等措施,变人口资源为人才资源,才能实现河南的跨越发展。

人口;人才;博弈

河南省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大省,但却不是人力资源大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如何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实现人口与人才的变和博弈,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问题。

1 创新人才观念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我们说,华夏历史半河南,因为河南就是中国的微缩景观。河南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统计排名上呈现出跷跷板现象的原因是人口与人才的零和博弈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人口成了我们河南最大的负担。毛泽东早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就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变“零和博弈”为“变和博弈”,使丰厚得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进而成长为人才资源,实现人口与人才的双赢。

1.1 敢字当头,强抓机遇。河南省在经历了中部塌陷的漫长等待之后,过去自拉自唱的“中部崛起”战略终于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在我们欢欣鼓舞,大力推进中原崛起之时,中原经济区建设又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天的河南天时地利具备,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之中,只欠人及人和的东风。历史上的中国和河南都有错失重大战略机遇之痛。面对机遇,我们必须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敢字当头,用当年深圳人河里摸来的石头筑桥建路,筑巢引凤,如停止使用“农民工”称谓,变劳动力市场为统一的人才市场,推出教育公务员等。用“不一般”的人才政策,吸引各路人才抢滩中原,进而形成中部人才特区,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河南跨越发展的目标。

1.2 找准支点,撬动河南。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兵家逐鹿问鼎之地。这片古老的大地背负了太多因袭的重担,承担了太多民族的责任,致使今天步履维艰。河南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人口资源大省,但为什么始终转变不成工业、人才资源大省,其中支点的选择错位,人才理念与政策的滞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人兴则国强、才流而邦衰”是亘古不变的历史法则!立足这一支点,河南的最大负担就会变成巨大的优势和增长潜力。因此,河南的当务之急是在找准支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人”字做文章,优先制定人才政策、优先创新人才制度、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保证人才投资,我们相信,河南这艘“搁浅”的航船一旦发轫,必然会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而实现河南人口与人才的变和博弈。

1.3 拓展思路,全民皆才。古人云:人人皆可为尧舜,笔者坚信人人均可成俊才。只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按照“学历+职称”的模式来理解人才。现实中许多能力一般、业绩平平(甚至没有业绩)但有学历和职称的人被人们公认为人才,如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而具有专项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技工普遍不为人们所接受,更不用说没有学历和职称仅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劳动者了。这种先入为主的狭隘人才思路,不仅影响领导决策,出现政策偏差,而且极大地挫伤了没有学历和职称而又身怀绝技的大量“有才之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悖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

可喜的是,按照“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的思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宗明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新的人才概念突破了传统观念,淡化了学历和职称,突出了能力和业绩,意味着只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做出积极贡献,人人皆可成才。

2 突破教育禁区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不遵循“国以才立,政以才兴,业以才强”的客观规律,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靠教育。过去,河南作为欠发达的内陆人口与农业大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按照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平等地对待平等,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方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以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为导向,加速河南教育结构调整,突破教育禁区,构建教育特区,才能改变积弱积困的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1 抢占基础教育制高点。“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所以,为了推进社会公平,政府必须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统筹规划、配给社会教育资源,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实现。贫穷落后的古巴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国家、美洲社会主义的桥头堡,与其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有重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河南要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从东西部向中部、由富裕向贫困回流的重大机遇,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打造中部基础教育高地,现实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2 突破高等教育瓶颈。每年高考过后,我们都能听到考生抱怨:不是我们无能而是不幸生在了河南,同样的考分在有些省可以上一本,在河南却只能上三本。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其人口大省、中原腹地的地位相去甚远。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截至目前只有1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大学排行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也仅占GDP的2.55%。可以说,河南高等教育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河南必须创新思维,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一是铺开摊子,多渠道统筹普通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解决僧多庙少的矛盾;二是逆向思维,在全国一片合并升大学的热潮中,把一些综合性大学分开独立兴办;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形成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高度融合,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四是引入市场机制,对高校松绑,扩大高校自主招生、专业设置权限;五是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撑力度,借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势,办好郑东新区高校龙子湖园区;借郑州航空港建设之力,办好新郑龙湖高校园区。同时培育以新郑大为核心的郑州西区和以郑州师范学院为核心的郑州北区两个高教园区。逐步形成“一市四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六是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与国内外名牌大学联合办学,借他山之石,攻中原经济区建设之玉。

2.3 执起职业教育牛耳。在现代教育的三大体系中,基础教育是前提和基础,可以从根上解决问题,但其周期长,见效慢;高等教育是关键,但其门槛高,投入大并对学校的软件、硬件设施要求极高。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千载难逢,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在长线推进基础教育、重点突破高等教育的同时,立足当前,执起职业教育的牛耳。职业教育是一种门槛低、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式的实务教育。河南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充盈的人口资源、广阔的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来讲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河南必须统筹规划其职业教育,立足河南独特的区位与人口优势,加快建设多元化、多渠道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以国际化为背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职高普高横向渗透、中职高职纵向衔接、职前职后相互贯通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河南已有三所本科高校先行转型试水;中职学校开评教授等。如果再适时在全国率先推出“教育公务员”,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色的岗位设置方案,河南一定会执起职业教育的牛耳。

3 辩证识才用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泱泱人口大省的河南,只要理念科学,政策得当,一定会呈现人才济济的局面。其实引才也好,育才也罢,最关键的是要真正做到辩证识才用人。

3.1 重品德不求全责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长期领跑于世界,是伦理资源最丰富的国度。就用人制度而言,从远古的“禅让制”,经汉代“举孝廉”,到隋唐之后的“科举取士”,完成了识才用人从“唯德”到“德才并举”的转变。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理应成为我们识才用人的首要法则。因为德是立世为人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讲“学问和才能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识才用人关键看主流与潜力,不能对人才求全责备,否则“鱼”会因为“水至清”而死亡。

3.2 重学历不唯文凭。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狭义的人才观也认为人才就等于“学历+职称”。现实中有些用人单位招聘条件都讲究“研究生越多越好,本科生刚刚达标,专科生坚决不要”,致使一些有能力、有经验但“硬件”不“达标”的人被人为地拒之门外。所以,学历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力和业绩。

3.3 重年龄不一刀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生老病死的客观法则决定了人才队伍年轻化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在识才用人时经常会“切一刀”,但绝对不能一刀切。因为不“切一刀”就没有了原则与标准,只一刀切又丧失了灵活性,有悖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些高校新进的年轻博士每月享受5 000元的津贴,而干了一辈子的老教授却一无所有,极大地挫伤了老教授的工作积极性。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岗位和人才都是越年轻越好。对人才缺乏的河南来讲,甚至要启动“银发工程”,充分发挥具有实践经验的“老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3.4 重业绩不惟数字。经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当然是群众公认的人才。如果只看重业绩,一是容易造成惟GDP、“面子工程”等短期行为。二是有悖于创造性劳动的规律。失败乃成功之母,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失败。善待失败,是爱才识才用才的不二法宝。所以,成功者是人才,失败者同样可能成为人才,历经失败而不馁,最终达到成功者才是难得之人才。三是业绩的内涵很宽泛,我们很难抽象出一个具体的数字涵盖社会三百六十行的业绩评判。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河南只要敞开自己的胸襟,不拘一格降人才,就一定能实现人口与人才的变和博弈。

3.5 重考试不唯分数。“考任制”即老百姓讲的“凡进必考”是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它有利于发现潜在的人才,激发人才的生机;有利于树立遴选、使用人才的正确导向;有利于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但考试只是手段而绝非目的,有着漫长科举取士制度的中国人对考试的研究可谓出神入化,凝聚中原之精华的河南人又首当其冲,自古至今,状元频出。可为什么精于考试的中国至今还为“钱学森之问”所困呢?“唯分是举”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所以,我们在识才用人时一定要汲取历史的教训,重考试不唯分数,切实淘汰那些高分低能者、造假作弊者、夸夸其谈者,才能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1]杨郑生.河南省人口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的对策建议[J].决策探索,2012(6).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李雅莉.河南省实施人才竞争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1(4).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F224

A

1671-0037(2014)09-26-2

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课题《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人口与人才博弈研究》(122400430069)的阶段性成果。

代振华(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科学。

猜你喜欢
大省经济区中原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先进制造业:河南崛起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