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葛存壮,以饰演反派人物著称,在《红旗谱》、《粮食》、《小兵张嘎》、《大清炮队》等电影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反面人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一起被戏称为中国影坛“五大坏蛋”。然而,不为大众所知的是,生活中的葛存壮,却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子有方、时尚派头、豁达乐观的生活艺术达人。
热爱表演,违背父愿踏上从艺路
葛存壮于1929年出生在河北饶阳,家境一般,小学未毕业就因生活所迫辍学,随家人来到齐齐哈尔。葛存壮的父亲非常尊重医学,希望葛存壮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于是,他想办法把葛存壮送进一家私人医院当了学徒。葛存壮是个干事认真的人,很快就学会了简单的外伤处理和打针等技术。后来,医院院长看他聪明,就让他进化验室学起了化验。
谁也没想到,学徒期刚满,葛存壮竟提出辞职。原来,葛存壮自幼酷爱文艺,二胡、小提琴拉得都不错,尤其喜欢表演,模仿起别人来惟妙惟肖。做一名演员登台演戏,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梦想。他提出辞职,是因为当时齐齐哈尔铁路医院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业余话剧团,他想先进入铁路医院,然后再想办法“混进”话剧团,逐渐实现自己的心愿。父亲知道了葛存壮的想法后很震惊,要他仔细考虑:“开口饭不是那么好吃的,还是掌握一门技术好……”但不管父亲怎么说,葛存壮就是铁了心要走这条路,开明的父亲见状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很快,葛存壮凭借已经掌握的一些医疗技术顺利地进入铁路医院,到化验室当了一名化验员。工作不久,医院有关人员就发现了他的表演才能,便推荐他进了业余话剧团,这令葛存壮兴奋了好一阵子。 进入剧团后,葛存壮虚心地向老演员学习,经常向老演员请教。有演出时,忙完自己的活儿后,他就在侧幕中观摩其他人的表演。时间不长,他就能像模像样地饰演一些小角色了。
1949年,齐齐哈尔市成立文工团,要招收一批演员。葛存壮得到消息后,异常高兴,立即报名应考,结果一举中的,圆了自己的演员梦。文工团是个综合演出团体,什么节目都演。因此,葛存壮既演奏乐器,也演小话剧,表演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尤其是演话剧时,他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结果,本来擅长乐器的葛存壮,表演却渐渐地成了他的主业。后来,文工团划归东北电影制片厂。葛存壮凭借不错的演技,顺理成章地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当了一名演员,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电影艺术生涯。1953年,葛存壮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工作勤奋,小“配角”成大明星
葛存壮第一次在演员表中留下名字的电影是《赵一曼》,他在片中饰演一名伪警察。虽然戏份不多,但他把这个反面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没想到,这部戏以后,形象不“英俊、漂亮”但表演很不错的葛存壮竟成了饰演反面人物的“专业户”,专演起了“坏蛋”。他先后在《平原游击队》、《深山里的菊花》、《红旗谱》等电影中饰演狗腿子、日本人、老地主等坏人。其中,他在1959年拍摄的《红旗谱》中对恶霸地主冯兰池的刻画最为精彩,把冯兰池从30岁到70岁的坏劲儿、狠劲儿刻画得入木三分。这部电影一上映,立即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由此,也奠定了葛存壮在影坛的反派演员地位,观众也由此记住了他的名字。此后,葛存壮在《粮食》、《小兵张嘎》、《大河奔流》、《大清炮队》等一系列电影中饰演了一大批反面人物。
葛存壮是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每次一接到角色,他都要仔细分析人物特点、深入挖掘人物的时代背景,将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言行特点、心理活动研究到位、体会到家。在拍摄过程中,他总是注意从不同侧面把握这些人物。经过这样一番努力,最终,他塑造的反面人物既可恨、可恶又真实、可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虽然葛存壮饰演的大多是一些小配角,但是,他刻画的每个角色都令人过目不忘。渐渐地,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并赢得了“北影反一号”的美誉。
葛存壮因为演反面人物而出了名。于是,很多人以为,葛存壮只适合演反面人物。其实不然,实际上,葛存壮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实力派演员,用他自己的话说:“表演是艺术、是技巧,一个称职的演员,必须反面、正面人物都能演。”事实也的确如此,葛存壮不仅饰演反面人物拿手,饰演正面人物也同样出彩。他在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饰演的齐白石,一举手、一投足,形神兼备,他将齐白石的儒雅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至今令人难忘。他也因此荣获了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如今,葛存壮依然活跃在影视圈里。2009年,他先后参加了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和《锦绣花园》的拍摄;夏秋之际,他又加盟24集电视剧《徐悲鸿》剧组,再次扮演齐白石。很多朋友笑称葛存壮晚年“改邪归正了”。他听到这些对他的笑称后并不否认,每每都会认真地告诉对方:“做演员就要对角色负责,我演了大半辈子反面角色,深知演反面角色由于演员没有生活体验,要塑造好人物必须做大量案头工作,非常辛苦。现在年纪大了,再演反面人物已经心有余力不足了,所以要‘改邪归正。”
教子有方,儿子是他最好的作品
葛存壮有个幸福的家庭,他与夫人施文心于1953年相识。经过两年热恋,1955年,两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生活甜蜜,很快便有了爱情的结晶。1957年4月,他们的儿子葛优呱呱坠地。葛存壮得到消息,心里乐得简直开了花。那段时间,一向不苟言笑的他脸上经常露出幸福的微笑。
葛优小时候非常淘气,性格有些内向,属于那种“蔫了吧唧淘气”的孩子。葛优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葛存壮的几位好友来家里做客,葛存壮忙着招呼客人,忘了照看葛优。不一会儿,他发现葛优不见了。于是,他便四处寻找。等找到葛优时,葛存壮见他正把从鱼缸里捞出来的小金鱼放到蜂窝煤炉子的盖子上烤,看着被烤得乱蹦的小鱼,葛优竟抿着嘴在那里偷着乐。
这件事对葛存壮触动很大,他认为对儿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这样,将来儿子才能成为一个有爱心、品德好、对社会有用的人。
别看葛存壮在银幕上塑造的反面人物一个个凶巴巴的,对待孩子,他可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葛存壮从来不打不骂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他的撒手锏就是跟孩子谈话。葛存壮说:“很多人认为孩子犯了错、闯了祸,轻则应该大声训斥一番,重则应该施以拳脚、棍棒,让他吃皮肉之苦,这样他们才能长记性。其实,孩子最怕的不是打骂,而是大人找他反复谈话,谈话往往能使他们印象深刻。”
葛优上小学之前,有一次,他做错了事,姥姥批评他,他不但不听,还用脚踢了姥姥一下。他的这一举动正好被刚进门的葛存壮看见了。他立即把葛优叫过来,非常严肃地问他:“你刚才做了什么?”葛优低着头不吱声。葛存壮见他不说话,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姥姥管你,你为什么踢姥姥?你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是对姥姥极大的不尊重。你好好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姥姥?”谁知,不管葛存壮怎么问,葛优就是不吱声。于是,葛存壮一把抱起葛优来到居住的院子中央,把他往那一放,转身就走。葛优见状,立即放声大哭。葛存壮不理他,回屋后还和家里人约定,不管葛优怎么哭,谁都不能理他,要让他知道犯了这种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葛优声嘶力竭地哭了一阵子,见没人理他,也就不哭了。这时,葛存壮才把他叫进屋,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尊重老人是不能饶恕的大错!然后,葛存壮给他讲做人的道理,直到葛优点头认错并向姥姥赔礼道歉为止。
葛存壮这种谈话式的教育方式一直伴随着葛优的成长。葛优上小学时,葛存壮经常嘱咐他: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搞好团结。上中学时,葛存壮则不时地叮嘱葛优:一定要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后来,葛优离开家到农村插队,葛存壮更是一有机会就提醒他:要好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注意和乡亲们搞好关系。即便葛优成名后,葛存壮依然经常找他谈话。有一次,听说葛优外出遭到影迷的“围追堵截”时表现得有些不耐烦,葛存壮便对他说:“观众围你、堵你,这是对你的肯定,是大家捧你的场。成了明星,就不能太矫情,观众把鲜花、掌声献给了你,你不能辜负他们的热情。要知道,如果没有他们,你什么星都不是!”现在,葛存壮对葛优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一定要记住,名声和为人是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的!”可以说,葛优是伴着葛存壮的“谈话”成长起来的。
正是因为葛存壮这种长年不断、如同涓涓细水般耳提面命的教育,才使葛优养成了谦恭和善、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如今,已经出了名的葛优在拍戏时,与剧组里的人都能融洽相处。最令人称道的是,不论在哪个剧组,每次外出拍摄,他总是第一个坐到车子上等待别的演员,从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很多与他合作过的制片人、导演都说,葛优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平日里,葛优也是如此,恭恭敬敬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次,葛优开车回家,远远地看到自己上幼儿园时的一位老师迎面走过来。他立即停车,走到老师跟前,毕恭毕敬地向老师打招呼,然后对老师嘘寒问暖。跟老师分手时,葛优非要等银发飘飘的老师先走后,自己再驾车离开。葛优的举动让这位老师很感动,见了葛存壮,她一个劲儿地夸葛优:“出了名还这么平易近人,不忘老师。”葛存壮听了她对儿子的表扬,平静地对她说:“您是他的老师,这是他应该做的。做人就是要知礼仪、守规矩,这跟他出不出名没关系。”
如今,谈到葛优的成就,葛存壮总会流露出喜悦的心情。2009年8月底,葛存壮在北京参加“第7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时,有记者问他:“葛老,您拍了一辈子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什么?”他竟风趣幽默地回答:“我最具代表性、最好的作品是儿子葛优!”
知足常乐,时尚、乐观品性伴终生
虽然葛存壮在银幕上总是演一些恶贯满盈的坏蛋,但在银幕下,他可是个有名的大好人。他待人随和谦恭,在圈里圈外人缘特别好,尤其在公共场合,一点儿架子都没有。他外出时,经常有人认出他来,眼睛盯着他直看,却不好意思上前说话。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主动地跟人家打招呼、握手,常常是人家问他一声好,他连着回人家四五声好。葛存壮说:“不论是干什么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最重要。”
葛存壮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对穿着十分讲究。凡接触过他的人,或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见过他的人,都能发现他常常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搭配不同的服装:在比较严肃一些的场合中,他西装革履、庄重大方;在一般社交场合中,他衣装简约时尚、休闲洒脱。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他每每给人一种整洁、利索的舒适感。对此,葛存壮有一番自己的道理:“穿衣戴帽,看起来虽是小事一件,但在与人交往中却非常重要。因为在你与别人接触时,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很大一部分是从你的穿着上获得的。得体的穿着,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你的精神风貌。因此,穿着必须讲究!”正因为如此,葛存壮对穿着不仅颇有研究,还有很多独到见解。他说:“男人穿着上要讲究‘上有天,下有地,一定要注重帽子、看重鞋子。头上的帽子、脚上的鞋子,选配要有档次,款式时尚、色调协调,即便衣装稍差一点儿也无妨。”他认为,善于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场合选择适宜的服饰,会给人以文明、舒适之感;相反,则会令人感到别扭、尴尬。
在穿戴上,葛存壮对帽子情有独钟,尤其偏爱礼帽。他感觉自己戴礼帽有一种绅士风度,而其他款式的帽子戴在头上,好像与自己的气质不符。这种偏爱,使他几十年来养成了一种习惯,不论在北京还是到外地,一到商场,他总要到帽子柜台前转一转,有了合适的立即出手买下。不久前,他买帽子时碰到一位老朋友。朋友跟他开玩笑说:“你都快八十的人了,还玩儿时尚呢!”他嘿嘿一笑,说:“八十了也得与时俱进啊!”
进入晚年以后,葛存壮看到一些老朋友,不论去哪总是那一身装扮,甚至几年如一日。说起话来,那些老朋友总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宜追时尚了,不舍得在穿戴上花钱。葛存壮常规劝他们:“即便上了年纪,穿衣戴帽也不能凑合,更不能穿得邋邋遢遢的!”以至于他在圈里成了有名的“时髦老头儿”。
退休以后,葛存壮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朗、平和的心态,他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是“知足常乐”。他现在还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家属小区里。葛优曾想给父母买一套大一点儿、好一些的房子,但多次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以前,一家五口人住七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与那时相比现在好多了,我们老两口住这么大房子,知足了!”
对于现在的生活,葛存壮也非常知足,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他说:“有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我不是这个观点,我觉得钱这个东西够生活、够花就可以了。我认为幸福有这三样:一是要事业有成,二是要家庭和睦、温馨,三是要身心健康。尤其是身体,没有好身体什么都谈不上,弄不好挣的钱还都得送给医院。”
生活中的葛存壮是个非常有情趣的人。他爱好十分广泛,摄影、拉小提琴、打乒乓球、养花钓鱼、听戏唱歌……在社区里举办的乒乓球比赛、老年合唱团演出等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众多爱好中,他更加钟情钓鱼和摄影,他把它们与养生紧密结合了起来。葛存壮说:“钓鱼是一种最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方法。黎明起床,扛着钓具,走出空气污浊的闹市,坐在水边,静静地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全身心地盯着鱼漂儿,只等着鱼儿上钩的那一刻。这种心如止水的感觉令人神定气闲,没比这更能养人的了。”葛存壮钓鱼,常常是知足常乐。他说:“我不在意钓多钓少,只要不空手而归就知足了。尤其是有了斩获,回家亲手烹制、享用自己钓的鱼,心里那种滋味,只能用一个字表达——美。如果钓的鱼多了,我就送给别人。‘鱼和‘余同音,有吉利有余的意思,所以给谁送鱼谁都很高兴。而我的乐趣则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修身养性也。”如今,葛存壮钓鱼的技能大有长进,他不仅成了“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的会员,还经常参加一些比赛,每次都能高兴而归。
葛存壮年轻时就喜欢摄影,老了更加痴迷。现在,他经常抱着高级的索尼数码相机跑出去拍照,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很感慨地说:“徜徉在大自然的鲜花绿草之间,看着蝶飞,听着鸟鸣,那心情格外舒畅。尤其是瞧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高兴劲儿都是打心里往外冒!人总是乐呵呵的,身体能不好嘛!”
正是这些有益于怡情养性的做法和爱好,使葛存壮一直保持着愉悦心情,乐观面对人生。2012年下半年,葛存壮患了一场大病,在妻子和儿子的精心照料下,在自身乐观的精神状态下,很快转危为安。如今,葛存壮最大的希望是早日完全康复,有机会再登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