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华
一、把握大局,服务中心
一是关注单位的运行成本和行政效能。关注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特别是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状况,通过揭示管理和绩效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强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完善预算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效益与公平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更加关注专项投入对国家经济、就业、环保等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着力构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模式,坚持以政府性资金为主要对象,审计重点要从具体的被审计单位向审计结果的使用者转变,审查分析政府性资金使用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提出改进建议,服务国家宏观大局。
三是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大力倡导计算机审计,实行联网审计、在线审计。从侧重手动、事后和就地审计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导、事中和远程审计有机结合转变,研究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建立审计信息平台,根据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及内容建立审计数据模型,设计预算执行联网审计模式,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时监督和动态监控。在审计组织方式上,建立“上审下”、“同级审”与“交叉审”相结合的联合审计机制,增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效果。
二、关注大事,促进发展
审计既要查错纠弊,更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发现和揭示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审计人员要用理性的思维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注重把问题查清、原因找准、建议说到位,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捍卫者。新形势下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改进传统审计方法,实现审计思维模式和审计理念的转变,强化效益审计意识,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力求取得实效。努力实现“ 三个转变”:一是把以检查财政专项资金活动为主向检查资金、业务、决策、效能并重转变。改进以查错纠弊为主的传统审计模式,不仅关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对不对”,更要关注使用得“好不好”,在监督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拨付环节的同时,重点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对资金投向的正确性、使用的效益性和管理的合规性进行综合评价;二是转变就帐查账的惯性工作模式。充分运用审计调查手段,坚持帐内审计与帐外调查相结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投放决策和决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合理化建议;三是改变就事论事的审计方法。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探索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审计方法,对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认识,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分析原因、把握问题,提出规范管理的建议,实现由单纯监督向服务发展转变,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
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重点对老百姓关心和社会关注的“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公用事业及环保等专项资金的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是重点实施政府部门绩效审计,分析评价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时运用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各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建立节约高效的廉洁政府。三是重点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进行审计。关注决策失误、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等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控制投资,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建议;关注政府性债务审计,以循环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规范政府领导人公权力的行使,推行“问责机制”,推动政府决策科学规范,提升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把好六关,提升质量
一是把好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及时性和完整性审计关。采用因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将财政专项资金在各环节实际停留的时间与法定拨付时间进行对比,检查财政专项资金有无滞留、转移、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等违纪行为,影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把好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关。重点检查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依据是否充分、内容是否真实、票据是否合法,要特别关注大额支出款项,沿着资金流向跟踪延伸,向开户银行询证,检查银行存款对账单收付业务记录,揭示有无已收到的专款未经使用又违规流出使用单位的情况,若有则应深入追踪,向具体用款单位延伸审计,检查项目资金支出的最终结果;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结余资金的分布状态,关注结转时间长、项目金额大的专项补助资金,核实是否有具体真实的支出项目、有无以结转为名将专项资金用于平衡预算的问题、有无因项目变化导致专项补助失去原有意义而造成资金闲置的问题等。
三是把好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效益审计关。通过量的分析和质的判断,对财政预算资金分配的公允性、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提出完善财政预算资金分配使用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三个环节:一要关注各类专项资金相关制度建设,详细审查专项资金项目是否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相关部门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二要关注专项资金拨付程序,审查是否存在项目的申请、批复、下达不同步,资金下达不及时等影响项目执行的情况;三要关注资金是否专款专用,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
四是把好重点项目资金效益审计关。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一定要突出重点,关注投资数额巨大的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关注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民生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审核项目立项的真实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效益比较分析的方法,审核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假借立项之名套取国家资金的问题等,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重点审核项目工程预算的合法性,检查预算标准依据是否充分、合理,决算是否真实,有无虚列工程量、高套定额标准、以虚估冒算手段骗取或贪污建设资金的问题;通过实地查看,专家咨询等方式,审查工程质量、工程监理和工程竣工验收手续是否齐全、合规,判定工程质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研究项目资金效益产出。对项目资金的产出分析重点关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拉动经济与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能力等。特别是对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项目资金的效益审计,既要关注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更要关注项目完工后的管理,特别要注意实物资产的管理与使用,防止资产闲置、项目资产配套不全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
五是把好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规划与制度运作的合理有效审计关。关注专款不专问题,深刻剖析一些行政部门将项目资金用于弥补行政费用的问题;关注项目资金的集中度,揭示项目资金分散、整体使用效益差等突出问题;关注项目资金的运行成本,特别是对一些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必须考虑群众的收益、费用等因素,在满足群众收益的情况下,坚持费用最小化、操作简单化。关注项目运作中制度规定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方法,提出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完善管理的建议,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
六是把好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关。对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要严肃认真,坚持客观公正、严谨细致的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实事求是地处理审计出的问题。专项资金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有鲜明的导向性。在审计界定上,要慎重对待, 应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于一些不好定性的问题,既要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要分析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更要考虑实际效果,还要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同时,应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客观公正地提出处理意见,搞好整改,加强管理。
(作者单位:汉中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