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2014-12-22 04:10周美凤
教育 2014年3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意识文本

周美凤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的习惯于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才是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

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能疑

由于传统教育观点、教材体制、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的束缚,学生打的是“题海战术”,整日疲于应付各种形式的考试,他们只能满足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鼓励教师通过最佳的途径、方法、策略,为学生质疑意识的形成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大胆抛弃繁杂的试卷,将学生从“题海”中真正解脱出来,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学生自主支配语文学习的时间。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积淀;走进网络,了解新信息;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多渠道、多途径地获取文化素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问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学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才能真实地展示自己,张扬独特的个性风采,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萌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乐问,必须为学生的“问”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以自主、自由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问题情境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自己在阅读文本时遇到的疑难之处。

教师应以鼓励、支持、肯定、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并及时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自主体验并感悟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惊奇与愉悦;要尊重、宽容、理解、信任学生,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轨道”,甚至离奇荒唐,教师也不应该讽刺挖苦,而要予以容纳,并加以引导;要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问题本质。

授予学生提问技巧使之会疑

从课题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要么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么是说明或者描写的主要对象,要么是表达的中心,要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从课题入手,根据题目设问,能够起到以问促读、纲举目张的效用。比如《背影》一文,可就题目设问:“这是谁的背影?是怎样的一个背影?为什么要设背影为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本,就抓住了重点,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对重点词句质疑 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特别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展开多方面联想,可以发现疑问,进而追根溯源,使认识得到升华,思维得以向纵深拓展,锤炼语言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比如,针对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一诗最后两句中的“落”字就值得发问:“为什么用‘落?能否用‘在呢?”抓住这个问题引导探究,学生就会体验到“落”字有动态感、形象感,更能彰显秋思之浓、牵挂之重。

就矛盾处设疑 文本中有时会出现看似矛盾、实为作者匠心独运的精彩描写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进行质疑、探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如《孔乙己》一文的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这时应点拨学生对“大约”与“的确”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进行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体悟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示了文本的主题。

在空白处生问 “空白”是文学创作追求的艺术。优秀的作者常常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探究、发问的空间,鼓励读者自主去思考,自主去补充发现或创造,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空白处生问,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甜甜的泥土》一文中:“传达室的老头告诉王小亮的妈妈‘都放学了,王小亮的妈妈却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知……道……”在这里作者故意省略了一些内容,可引导学生在此生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她“知道些什么”。通过发问补白,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意蕴的领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鼓励学生挑战权威使之敢疑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教师甚至是中考试卷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挑战“权威”;还要引导学生树立问题多解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很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同一个问题假如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去分析和判断,常常会得出多种合理且新奇的观点。比如,执教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时,一些学生提出:对哈尔威船长不应该放弃宝贵的生命,做无谓的牺牲;而应该在救出别人之后,也救出自己,然后再驾新船,再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有责任感,敢担当。教师应该对学生这种敢于与文本“唱反调”、挑战权威的观点进行赞赏,对他们提出的独立见解进行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能大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会“答”,更要让学生会“问”。教师要着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