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记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充分显示自主学习机会,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尊重感受,激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会,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成功得出结论的同时,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欲望。
创设自主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嗨”起来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得到优化;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思维佳境,主动领悟学习的知识。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实践表明: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注意力和观察力有了明显加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还必须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调查学生,明确哪些问题要重点讲,哪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哪些作业需要课堂完成,哪些文章需要课后阅读。
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对于较好学生的要求:阅读课文,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体统”的实质是什么?“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对于成绩中等学生要求是: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星宿、斋公、醉醺醺、癞蛤蟆、阎王、攥、带挚、啐、讳、绾、瘟、簇拥、侥幸、桑梓。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作揖、倒运、狗血喷头、不省人事、商酌、果不其然。完成对课文有感情朗读。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求是:人物形象分析。以胡屠户为例,学习本文的讽刺艺术。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他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逐一分析说明。理解: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通过对不同成绩学生的不同要求,让全班同学都能学会、学好,以此达到师生双赢的课堂实效。这样安排教学过程,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取得好的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
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说”出来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设计语文活动;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感性的、零碎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这些感性的、零碎的生活经验中提升语文知识,使学生从自己经验的迁移中学会知识。鼓励学生爱说、敢说,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力,这样的活动才真有实效。因此,要让学生多读多谈。当学生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当学生在慷慨激昂的时候,更应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揣摩,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融入学生自己的想法。
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诸如情景剧、角色扮演等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动”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师要多处设疑,让学生“想”出来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求索,答疑提高。
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笔者多以提问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一:“孔乙己对酒客的态度和对孩子的态度明显不同,这是为什么?”要明确指出:孔乙己用不屑置辩的神气对待酒客,说明他是以读书人自居,自命清高,要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对抗酒客的取笑,以掩饰自己的窘态;而孩子不同,他们毕竟还比较单纯,所以孔乙己在遭到一再的羞辱后,便指望在孩子身上找到一点自身的价值,尽管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但还要在孩子们面前炫耀毫无用处的所谓学问和本领,当然这也表现了孔乙己性格的另一面——善良,以唤起读者对孔乙己遭遇的同情。问题二:“在众人的一片嘲笑声中,孔乙己有怎样的表现呢?”要明确指出:不回答——遭受羞辱——强作争辩;不屑置辩——遭受羞辱——欲辩无词。利用这些问题,使整个课堂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群情振奋,这时的课堂简直成了学生放飞想象的快乐天堂。
只有这种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让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探索,才能养成不唯书、不唯师、独立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习惯。
广泛阅读,让学生读有所思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多遍朗读,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就容易领会在文章的语音节律,受到作者直接的情绪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要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进而质疑引思,激发阅读兴趣。
“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他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体悟义、法、情、理,从而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这种“读——感受——读——悟”的方法引导阅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endprint
“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表演中,学生通过眼、耳、手、脑、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演一演,进而使学生在表演里展现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老山界》一文时,笔者先用多媒体把自己去年爬泰山的艰难情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对爬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来教学这篇文章,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善用教学技巧,让学生乐学
多用表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更多运用赞美、激励的语言。这样学生才会敢说、敢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教师在课堂上听学生阅读之后,对阅读优秀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声音多甜美呀,老师很喜欢听你读书。”“你读得真棒!听,同学为你送来了表扬的掌声。”“从你的读书声音中,我听到了你快乐的心声。”这种赞美、激励的语言,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赏识虽然简单,但却给课堂插上了“快乐的翅膀”,给予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莫大的鼓励。对一些朗读还不尽人意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评价来激励学生:“请你以后加油,相信会有进步的!”“再试一次好吗?相信你一定行!”“你能主动站起来读,老师已经很高兴了,说明你有了勇气,继续努力吧!”为此,我们要让课堂中飞扬着“你真行”“说得不错”“还能说得更完整些吗?”“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等充满人性和真情的语言。可以说,教师多用表扬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赏识和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评价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吝啬表扬;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有时,教师的表扬要带有含蓄性,即便是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王兰曾说:“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运用好表扬的艺术,在班集体中为同学们树立一个个鲜活的榜样,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以情感人 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一文时,笔者先给学生放映了一些父母在车站与远行的子女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自己配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种挚爱亲情,血浓于水。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温暖的春晖……我爱我家,我爱亲人。”让学生带着浓浓的亲情来感受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让学生想学、乐学。
施加适当的压力 如果说是兴趣、成功使学生获得了热情;那么,压力则让学生多了一份冷静。“挑着担子跑得快”这句俗语,就形象地说明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和课外作业,让不同位置的学生跳一跳或者蹦一蹦就能完成。这样,既能让教师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一个个小的目标,并努力使学生达到这些目标,不仅能使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也能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自豪,从而增添了学习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