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不能搞花架子

2014-12-22 03:59翟长福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47期
关键词:财产性种地合力

翟长福

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事难不难?这话要放在30多年前,可能大多数人连想都没想过;放在20多年前,也难以想象;放在10多年前,想的人多了,但难度很大;放在眼前,部分农民已经实现了,但更多的人还很困难。

这就是现实。中国农民从吃饱肚子、解决温饱,到收入上升、吃喝不愁,再到年年有余、逐渐富裕,走了一条很长、很曲折的路,及至今天,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让人轻松的话题,仍然是一个需要全体中国人去努力解决的难题。

农民富裕为什么这么难呢?对农民来说,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两块,一块是种地、一块是打工。在老一代农民记忆中,种地的快乐大多来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为家庭承包经营,种地可以自己做主,积极性一下子起来了,这种快乐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当然收入相比“大锅饭”时期有了很大提高。但这种快乐随后就因为税费叠加、农产品不值钱等抵消殆尽。近10年来在政策扶持下,种地效益有了好转,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整体提升空间有限,加上各家各户就那么几亩地,种地致富对多数农民而言不太现实。

打工增收与此类似。上世纪80年代末许多农民开始洗脚上岸挣土地之外的收入,逐渐“农民工”成为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真说打工增收,只是相对于种地收入来说的,对许多农民就是一种心理安慰,挣下的纯粹是以最低的个人消费换回的有限“血汗钱”。这几年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形势变化的背景下,农民工收入开始有了较前不同的较大提高,但现在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加快等因素,普通农民工工资提升又遇到了“天花板”。

在种地与打工之外,农民收入还有两块,一块是政策性补贴,一块是财产性收入。政策性补贴,就是包括粮食直补、农机购机补贴等在内的各种支农资金,这种补贴对农民既是精神鼓舞,也带来现金收入,是这些年连续保持农业好形势的“定心丸”,但现实中这种补贴的空间和力度面临的约束性条件更多了。财产性收入,对农民而言,最大的财产就是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子,以及集体资产中股份化的一份。过去,这些财产的属性并不清晰,绝大多数农民其实没有财产性收入。现在,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这些财产的权属职能逐渐清晰,也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一极。

从农民收入的这几大来源来看,打工收入占据了首位,种地收入次之,政策补贴有限,财产性收入还没有充分显现。这几大部分是农民增收舞台上的几大主角,为农民的逐渐富裕既各显神通,又围绕主题形成了合力。但分开来看,它们又很难独立支撑起农民富裕的重担,除了少数种地大户、白领农民工、“亿元村”以及城郊拆迁户,多数农民很难单独依靠种地、打工、补贴或是财产性收入来致富。也就是说,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合力。

但仅仅有了合力,并不够,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从种地、打工、补贴、财产性收入来看,现实中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这些挑战,需要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与时俱进地作出针对性应对,同时还要兼顾当下与长远,不能头痛医头。比如种地,现在就遇到了农产品需求不足、价格提升受限,以及规模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比如,提高财产性收入,就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不改革,提高财产性收入最终就是一句空话。而解决这些问题,很难一蹴而就,很难“一揽子”化解,需要持久地努力,一直不松懈。

所以,让农民富裕起来,既要合力,还要恒力,是具体所指,很有针对性,来不得“花架子”,就像种地一样。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产性种地合力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芪”心合力
合力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