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梅
在贵州省织纳铁路1标武佐河大桥建设工地,经常见到有一位面色黝黑、身材敦实的中年人活跃在施工现场,他就是中铁五局贵州公司织纳铁路1标项目部副经理兼第五架子队队长敬章权。
敬章权,中共党员,先后在株六、秦沈、赣龙、黔贵、承朝、惠兴、织纳等项目部担任技术员、调度、施工员、队长、作业队书记、项目副经理等职务。经过20余年的工作磨炼,他已经成为一位具有丰富现场管理经验的项目管理者。
挺进乌蒙山
武佐河大桥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与纳雍县交界的老凹坝乡武佐河畔,桥区地势险峻,103.5米高的主桥墩施工难度特别大、安全风险很高,因此,该桥被列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现场四周海拔高1 400米,交通十分不便,村民进出仅靠一条道路狭窄、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只能靠背、挑、扛。
2013年12月,敬章权带领5名员工挺进乌蒙山,做前期施工调查。由于路窄,只能徒步,加上坡陡坎高,每次选线均要1天时间,他带着技术员们来回穿梭在悬崖峭壁之间。12月的乌蒙山细雨连绵,大雾弥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连续一周的施工调查,敬章权的鞋子磨破了,人也瘦了十几斤,但他们在一周内完成了施工调查,并找到了一条修往大桥最好的便道路线和架子队住地地址。
选好住址后,为了快速组织进场施工,必须要在2014年3月前完成6公里的山体便道修建。敬章权带领他的五名同事于2013年12月18日正式入住乌蒙山。贫困山区无房子可租,在村主任的帮助下,他们把村长家的猪圈经过简易装修后作为住房正式入住。当地人畜用水困难,不仅洗漱用水需要节约,就连吃饭用水也都得省着用,为此他们整整吃了四个月的面条。敬章权说:“那四个月无水、无电、吃面条、住猪圈的日子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心酸,好在是冬天大家不用天天洗澡,值得高兴的是这四个月正好减掉了我的啤酒肚。”
在100多天的时间里,敬章权带领他的同事们不等不靠,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终于把老凹坝乡新良村便道全部建通,不但利于施工运输,也方便了当地村民的出行,从此改写了村上道路崎岖的历史。
进山不出山
便道修通了,住地建好了,敬章权也四个多月没见过老婆孩子。同事们多次让他休假几天回老家看看,可是他却说:“从住地开车一路的便道、省道到县城要6个多小时,再从县城赶车到我家还要10个小时,休假几天基本都是在路上,还不如不回,我干完大桥再出山吧!”就这样,从武佐河大桥开工到孔桩、桥台、墩身施工,一直到103.5米高的主桥墩封顶,他每天都守候在现场,每个施工环节他都亲自指导把关,特殊工序还亲自动手为现场工人做示范。就这样,武佐河大桥在他的精心呵护下,300天来一直处于平安健康成长状态。问起敬章权想家不?他却说:“武佐河大桥就像我的儿子一样,我要等他长大成熟了我才放心离开。”
“山大王”做精细活儿
敬章权因长期不出山,被同事们称为“山大王”,但他的管理方式绝不像传说中“山大王”那样粗糙,而是非常精细化。在施工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从科技攻关入手,选定大桥最佳施工方案,破解了一道道技术难题,做到一次成优。一是他采取远距离混凝土输送,使原本重点难点混凝土施工难题迎刃而解;二是他带领技术人员通过多次研究试验,精心设计墩身模板,投入使用后效果明显;三是加强高墩身中心定位测量、墩高程、测量、垂直度测量等全方位把关,严抓混凝土质量进场关、浇注作业关、墩身养护关,从而保证了大桥的墩身颜色一致、棱角分明、安全可靠。
敬章权不仅在施工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现场安全管理也很在行。武佐河大桥下方是运输河道,每天打鱼、运输等船只较多。为此,他主动与地方河道运管部门联系,控制武佐河施工期间的船只过往,并在河道上方安装防护网、周围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在日常工作中,他还经常与协作队伍农民工谈心交流,真正把关心爱护农民工作为自己的分内职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困难,积极要求他们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中铁五局大家庭的温暖。
诚以感人,情以温心。在敬章权的科学管理和有力带动下,武佐河大桥开工至今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受到了业主、监理、局和公司领导好评,敬章权也被评为“优秀分部经理”。
(责任编辑:李万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