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日报》评出了2013年北京市节能减碳十大事件。具体如下。
一、坚持制度和实践创新,规范、开放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开市。二、在全国率先实行“三级双控”节能工作机制,北京市成为唯一连续8年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级地区。三、全面探索“内涵促降”新路径,逐步构建了系统化的节能管理体系。四、获批全国唯一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城市,探索实践面向全国示范推广的服务业清洁生产工作促进体系。五、创新出台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市场化节能减排工作模式创新实现新跨越。六、聚焦固废资源全链条综合处理,将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国内首个集多种城市固体废物协同处置于一体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七、成功组织2013年北京市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掀起节能减碳全民行动高潮。八、政策、资金、技术多措并举齐发力,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环境。九、在全国率先实施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节能评估和审查,下放能评项目管理权限。十、工程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示范工程。
近日,北京市发布了《2014年节能减碳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推荐名单的通知》。2013年,北京市共向社会公开推荐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等三类服务机构83家,以及核查员166人。2014年根据工作需要,经公开征集、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网上公示等程序,新增26家咨询机构,并根据工作业绩对原83家机构进行了适当调整,最终确定99家单位及核查员210人,纳入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库并向社会公开推荐,原有名单作废。
1月底,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说,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入挖掘“内涵促降”潜力,北京市计划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工作。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是培育新型节能管理机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为持续推动北京市清洁生产工作,北京出台了《北京市2014年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北京市清洁生产工作将按照“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统一部署、协同促进、严格监管、分类实施”的推进机制,重点组织服务业、工业和农业领域249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60个左右清洁生产项目,创建一批典型示范单位,探索形成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节约与污染防治要求的可推广促进模式、评价标准和系统实施方法。
北京市近日出台意见,要加快地热能开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简化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压减燃煤。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深层地热、浅层地温等。热泵是能够实现地热、余热等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节能环保新技术,系统效率比电锅炉采暖高50%以上。目前北京市可应用热泵系统的资源主要包括:深层地热、浅层地温、再生水、电厂余热等,初步测算资源储量可为约8亿平方米的建筑供热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