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超峰 潘莎莎 程 翔 赵瑞晓 韦伊强
(1.洛阳市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471000;2.河南省光瑞生物质转化技术研究院,河南 郑州450000)
关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吕超峰1潘莎莎1程 翔1赵瑞晓2韦伊强2
(1.洛阳市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471000;2.河南省光瑞生物质转化技术研究院,河南 郑州450000)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减少和消除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发展现状,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建设的策略,并结合光瑞公司的经营理念探讨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光瑞今后发展的促进。
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对策
城乡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市和乡村在规划发展、产业深化、市场信息服务、政策引导、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促进方面的一体化协调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政策平等、产业互补、国民待遇一致,同时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断破除以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的农村发展限制,持续增加对三农建设的扶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我国逐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乡一体化,如何看待当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认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形成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十年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十年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应对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 322亿元,比2002年增长400%,十年来年平均增幅达到10%。
1.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 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全年农民工总量26 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 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 336万人,增长3.0%。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 290元,比上年增长11.8%。
1.3 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到2008年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5个,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由122个市区总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118个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151个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264个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和1.92万个城镇组成的全国城镇体系结构格局;形成了由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大都市连绵区和沿海城镇发展带等组成的全国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格局。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题形态,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的健康城镇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到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1.4 农村建设力度逐年增强
从2004年开始,党中央连续出台了9个聚焦“三农”的1号文件;10年间,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逐步展开。
2006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 600多年的农业赋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农民每年可减轻负担1 335亿元。国家不断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农产品市场化等方面改革,使得一系列长期困扰“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农民的休养生息。
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渐打破了长期以来农事农办的制度安排,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持续提高,从2003年的2 144.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超过1.2万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有了显著改善。
2010年3月14日,党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决定》通过了城乡居民拥有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标志着我国在法律上真正实现了城乡同比例选举。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不断扩大农民在政治参与、经济自主、文化共享方面的权利,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造福了广大农民朋友,同时也对城乡二元发展制度的历史性超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尽管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发展水平还很低,发展时间还较短,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总体生产要素缺乏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资金、劳动力加快流出农村,农村建设发展落后。十年前,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城乡面貌的巨大差异:“城市看着像欧洲,农村看着像非洲。”。这个在十年前出现的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的发展事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生产要素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缺少了这些生产要素的支持,就会破坏农村发展的优势,造成了农村社会发展的“空心化”。
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差距逐渐拉大。自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后,城乡居民收入比始终保持在3: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的高位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一,城乡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失衡。中央和城市将资金主要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而亟须大量资金建设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则大部分只能由农民自己出资解决。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很难积极主动的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财政的强大投入使城市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好,而农村基础建设则显得捉襟见肘。
第二,城乡居民教育发展失衡。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城市获得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充足的教育经费,能够保证教育体系完善确立;而农村由于发展落后,无法吸引足够的教育资金进行建设投入,只能依靠国家的财政支出,对于人口众多的农村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第三,城乡居民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城市具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分摊负担;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个人解决,国家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刚刚起步,保障力度还有待提高。其次,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偏远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现象较为突出。
第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协调。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城市居民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社会救助方面已相当齐全,而农村居民保障项目较少,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制度至今尚未在农村建立,农民只能依靠土地的保障功能。
第五,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改革开放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并没有得到与城镇常住居民相当的就业服务。工资待遇低,劳动保障差,子女上学难,这些问题突出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缺失;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长期处于无序的流动状态,就业培训机会较少。
3.1 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进行合理流动,形成农村与城市产业结构配置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扶持,比如对农业生产进行财政补贴,选聘大学生村官,以及加大对偏远山村的“三支一扶”政策力度等。
3.2 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首先,要改革现有的户籍身份制,建立公民平等的法律和制度基础,使农村居民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从而消除“城乡二元化”体制对农民的束缚。其次,兴办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这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民中的应用和推广。最后,还需要对劳动和就业政策加以完善,保证农民工的平等、公平就业,同时维护其合法权益,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3.3 继续加强“三农”政策支持力度
在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农村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比例,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行新农合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居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洛阳光瑞作为一家以创新技术为基点的现代化农业公司,始终专注于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推广,注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首家创建甜高粱乙醇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并以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事农业废弃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支持。
4.1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光瑞追求的目标
2009年,光瑞集团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应运而生。光瑞以农业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建立了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农民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发展了新型农村建设。光瑞集团始终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根本,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光瑞渴望通过企业的进步带动新农村的快速建设,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2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光瑞前进的动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逐步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国家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以及社会资金。光瑞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和推广,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建设美丽中国政策,结合洛阳市建设“美好乡村”的号召,启动了美好乡村智慧科技园项目。在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园经验的同时,用新颖的运营机制,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以农业技术的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同时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鲁长亮,唐兰.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85-1587.
[2]吕保利.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90-91.
[3]潘旭明,苏力,李一鸣.城乡一体化与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J].生态经济,2008(7):73-76.
[4]厉以宁.论城乡一体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1):7-10.
[5]王宝民,李劲为,田华.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10(018):39-40.
F291
A
1671-0037(2014)02-30-2
2014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