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安放乡愁?

2014-12-22 20:07蒋培玲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孝亲敬老乡愁

蒋培玲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工业化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乡愁情结愈发浓烈。“乡愁是什么?我们需要记得住怎样的乡愁?”这个触动内心柔软部分的话题,让“两会”代表、委员感慨万千、讨论不断。

曾经许多人认为,工业文明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应该取代“落后”的农业文明。然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下,缘何代表农耕文明的乡愁却“卷土重来”,让人们更加向往那逝去的村庄?在工业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应该是一种互促互补、共生共荣的关系。

乡愁,是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与回归。具有集聚效应的城市虽然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拥挤的空间、阻塞的交通、污浊的空气、充耳的噪音,这些都让长期受工业文明熏陶的城市人群更加向往体验农村生活,渴望亲近自然,释放工作压力。基于此,近年城市周边的乡村游和农家乐方兴未艾,“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正发挥着生态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作用。这种回归自然的理念,正是农业文明一直所倡导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和谐思想。古人“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做法,也是解决工业文明下人类滥砍滥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方法。

除了对青山绿水的渴望与回归,乡愁更是人们对乡村社会那种敬老孝亲、守望相助、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向往。相比城市“家家包铁栏,户户装猫眼。电话聊千户,不与邻家言”的生活状态,大家更喜欢乡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坦诚相见;相比不孝顺父母、不赡养老人的新闻屡屡爆出,大家更怀念“兄友弟恭、敬老孝亲”的“礼治”乡村。这种情况下,农业文明的优秀品质显得弥足珍贵,不失为治疗这些的良药。

“诚信”、“仁爱”、“自然”、“和谐”,这些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有着更加广泛、深厚的积淀和传承。然而,有些地方却在城镇化大干快上的过程中,把那些承载优秀乡风文明的村庄都“化”掉了。他们将古槐树拔了,把村落拆了,把农民都“赶”到楼上,在这之中,失去的不仅是持续千年的村庄品相,而且是代代相传的乡村人文。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让我们为乡愁保留一方净土,以找到心灵的故乡。否则,未来我们将如何安放乡愁,又拿什么抚平工业文明带来的喧嚣与躁动呢?

猜你喜欢
孝亲敬老乡愁
永远的乡愁
乡愁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九月的乡愁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赡养孤老不为钱孝亲奉献整八年
勤劳致富 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