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们担心辐射伤身,许多在居民区附近搭建的手机基站屡屡遭到抵制。为此,国外不少通信运营商把基站伪装成烟囱、教堂、大树等,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它们的真面目。基站如此苦心遮掩自己的真面目,难道真的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危害吗?
“棕榈树”里立基站,傻傻分不清楚。
手机基站本质上就是个射频信号发射塔,包括天线、无线信号收发器和数据处理设备等。它既可以独立架设,也就可以安装在现有建筑上。在通信方面,它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传声筒”——向外发出电磁波:手机把信息转化成电磁波发射出去,基站接收之后,再继续把这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使下一座基站或者对方手机能接收。
电磁波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也会被高大物体阻挡。所以,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传声筒”,基站的身高往往都在几十米左右,以保证可靠的通信质量和足够的覆盖面。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每个基站的势力范围必须彼此相接,它们的布局和蜂巢的结构很像,蜂窝移动网络正是因此得名。显然,被指摘危害人体健康的,就是手机基站发出的电磁波。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含义相同,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一切物质——包括人体、非电子产品,都无时无刻地释放着电磁辐射。电磁波可谓无处不在,那它有害吗?这个问题就跟“动植物有毒吗”、“地球上的水干净吗”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于是,科学家们分析了波的特性,把电磁波按照频率的不同进行归类。
电磁波的频率和它的能量成正比。有些电磁波能量极高,足以打断原子之间本来紧密的连接,把电子“轰飞”(电离),从而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称为电离辐射,比如X射线、伽马射线。这些高能射线对生物体的危害,就是通过改变细胞和DNA的分子结构,破坏它们原有的生理功能。如果长时间待在电离辐射环境中,身体受损的部分就越来越多,基因变异、癌症之流就该来“敲门”了。
不过,电离辐射离我们的生活还相对遥远,就算是核电站和医院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只要正常操作也不会超过辐射安全线。真正包围生活的,几乎都是非电离辐射。
虽然都叫辐射,但非电离辐射的能量很弱,远达不到改变分子结构的程度,这就使它的危害与电离辐射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这种能量的大小只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就算身边有再多再强的非电离辐射源,也不会像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那样带来致癌、致畸和基因变异后果。
非电离辐射的种类很多,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手机和手机基站发射的射频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基本都处在微波波段内,自然也属于非电离辐射,致癌一说就无从谈起。
那么,手机基站、数码产品和电力设备产生的非电离辐射有害健康吗?泛泛地看,很难说。不过,它们确实有两大作用会给人带来一些影响。
一是热效应。辐射本身就是一种能量传播,因此辐射的吸收者会相应升温。正是这种作用原理,太阳能温暖地球,微波炉可以加热食物。手机基站作为非电离辐射源,对周围空气有热效应是肯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电磁波的辐射强度随传播距离的拉远而衰减得很快。
同时,为了达到良好的信号覆盖效果,基站的天线和无线收发器,势必与建筑物和地面保持至少十多米的距离。只要不拿基站练爬杆,它能带来的热效应算得上微乎其微,跟太阳和微波炉更是没法比——它们毕竟才是专业搞加热的。
比起基站,手机辐射功率虽然低得多,但因为跟人体几乎零距离接触,通话时的热效应反倒比基站明显(依然不足以危害健康)。而且,在基站较少、信号不好的地方,手机会被迫加大辐射强度,来向附近的基站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就像人需要扯大嗓门才能让几十米外的人听到一样。这么看起来,人们不仅不应该抵触手机基站,反而应该对它的进驻笑脸相迎,辐射低、通话质量好,还能给手机省点电。
二是感应电流。这个作用主要发生在无线电波、长波无线电这种频率极低的电磁波中,广播、高压输电线和大部分家电是这种电磁波的常见辐射源。它们能量更小,热效应比手机和基站弱得多。物理学原理表明,导体在交流电磁场内会产生感应电流。人就是一种导体,而且人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正常工作,是靠生物电信号交流和控制的。理论上说,如果这些低频电磁波带给人体的感应电流超过一定强度,器官和神经系统的运转就可能出毛病,直观反应就是让人不舒服。人能够感知到的最小感应电流强度,平均是1.1毫安(男)和0.7毫安(女),会有一种触电感。从实际情况看,只要不靠近电视塔、天线等强辐射源,产生的感应电流都很难达到这个值。而高压送电线、变压器和普通家电本不是为了辐射而辐射,不属于强辐射源,也难达到这个值。
树形仙人掌里蕴藏“乾坤”——手机基站
隐形的基站毫无违和感
基站藏身教堂
其实,手机基站建在住宅区屡遭抗议,并非我国特有,发达国家也不能免俗。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基站拔地而起,人们不禁会问:以前小区里没这东西,不也照样打电话么?其实,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无线设备的数量和功率不断增加,造成城市里的电磁环境就像迪厅一样“混杂”。这时候,手机信号要想不淹没在喧闹的电磁波海洋中,就需要更多的“传声筒”接力。运营商建这些基站,与其说是利欲熏心,不如说是通过给用户良好的通信体验来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进而保住老用户,招揽新用户。
另一方面,伪装基站也并非做贼心虚,只是每当“基站对健康无害”的说法出现在新基站建设时,经常会被反对者扣上“通信运营商利益绑架”的帽子予以炮轰,事实真相也因为立场与公众不一致而被否定。运营商要么被吐槽信号太差,要么背负图财害命的罪名,两头堵。因此,为了满足用户既要信号好、又不要与基站为邻的矛盾要求,通信运营商就想出了伪装的花样来淡化基站的辨识度。不管是树的造型还是烟囱的形态,基站的这些变身颇有文艺范儿,能避免生硬的机械气息对周围环境美观的妨碍。但住户一旦发现它竟然这么瞒天过海地潜伏在自己身边,反作用恐怕也不小。“谈辐色变”的错误观念之所以能广为流行,经久不衰,归根结底在于不明真相的人把电离辐射的强大危害,想当然地移植到非电离辐射上了。有安全意识固然是好事儿,但倘若对莫须有的健康问题付出太多不必要的担忧,不仅耽误时间,还降低生活质量,着实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