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论角度《远离尘嚣》女主角的分析

2014-12-20 18:38张杰
关键词:悲剧命运女性形象

张杰

摘 要:本文从宿命论角度出发,对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角芭思希芭的生命轨迹进行探索,从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浅析芭思希芭命运悲剧的必然性,从而体会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观点。

关键词:宿命论;女性形象;悲剧命运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06-02

一、引言

宿命论是早已有之的一种世界观,最早是源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东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当时的人类感受冥冥中苍天与人世的变化,而觉得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数。宿命论最主要的学说,即是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我认为《远离尘嚣》这部作品中充斥着强烈的宿命论观点,小说中的人物经常被命运捉弄,命运神秘善变,似乎无法把握。而小说中女主人公芭思希芭的命运似乎就是被规划好了的,她怎样努力也逃不出被“驯服”的命运,最终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心甘情愿的嫁给了奥克。这是一个悲哀的、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

二、情感的发展变化

(一)不羁的性格

芭思希芭是一个年轻貌美、气性高傲的女人,她讨厌被束缚,始终在挑战着传统的道德约束,她在马背上那灵活而令人眼花缭乱的杂耍,就表现了她不羁的性格。她厌恶人们习以为常的、成为传统的、庸俗平板的乡村婚姻生活,即奥克的“生上许多孩子”,“你一抬眼,看见的总是我,我一抬眼,看见的总是你”。

芭思希芭受过教育,聪明伶俐,知识丰富,富有教养,这为她后来执意管理农场并经营得不错奠定了基础。她很要强,同时她也有少女的虚荣,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容不得自己输给任何人特别是男人,时刻要“占上风”,拒绝别人的施舍。她坚决不要管家,“靠我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来照管一切事物”。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她告诉雇工“你们还没醒,我就已经起床;你们还没起床,我就已经下地;你们还没下地,我就已经吃了早饭。一句话,我会让你们大吃一惊”。

(二)矛盾的人生

芭思希芭本身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形象。她有着少女特有的冲动,讨厌束缚,渴望激情,因此她拒绝奥克的求婚。她会因为一时兴起给波德伍德寄一张情人节匿名卡,从而引起了波德伍德的误会。她也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去结婚。她没有意识到她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她的所作所为好像只是在同各种各样的束缚抗争,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却处处受着传统观念的制约,这使得她没有了同传统抗争的精神力量,处处受着外界“看法”的影响。面对波德伍德不切实际的求婚,她没有干脆果断的拒绝,出于内疚,一直拖延,却造成了悲剧。

(三)本性泯灭的悲哀

芭思希芭一开始是向往自由,与束缚不断做抗争的,她有着自己的理想,她没有停止奋斗,但是一系列的事件过后,她的思想态度、精神状态完全被奥克的思想方法和生活原则所取代,与其说她被奥克“驯服”,不如说她被社会“驯服”。宿命使她向生活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她所有的梦想与激情在她身心疲惫之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她高兴地过起了从前最厌恶的平庸的农妇生活。芭思希芭是一个失败者的女性形象,她心甘情愿地被社会改造,在男权主义的洪流中被磨去了棱角。芭思希芭与奥克终成眷属成为小说的结局,仿佛是一个大团圆式的喜剧,但这喜剧中却包含着一个女性的悲剧,一个本性被泯灭的悲剧。

三、逃不开的宿命

(一)纠缠的命运

宗教思想阐释在《远离尘嚣》中,大量对《圣经》以及基督教义的直接引用和象征手法应用比比皆是。在《圣经》中芭思希芭是一个耽于感官享受的女人,被大卫王爱上,在丈夫被派上战场死后,便嫁给了大卫王,上帝杀其子以示惩罚,后与大卫王生所罗门。在小说中芭思希芭在她这一连串错误行为后,终于尝到了恶果,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她最终对自己的行为悔悟,对奥克表示了自己的忏悔。至于奥克,似乎他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体现了作者心目中理想人物的形象。这一点仅从他的名字上就有所暗示:“伽百利”在《圣经》中是“上帝的强者”的意思,它不仅是宣告施洗者约翰和耶稣的降生天使,还体现着人道精神,并主持着自然界中的成熟过程。而小说中的伽百利正是这样一个人物。这样看来,芭思希芭和奥克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要缠在一起的,从他们在山坡上第一次见面到芭思希芭最后决定嫁给奥克,都是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的。奥克在邂逅女主人公芭思希芭后并对其产生好感,对其表达爱意但痛遭拒绝,后来芭思希芭因为要继承叔叔的遗产离开了。可随后奥克因为一场意外使自己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农场主变成了身无分文的可怜人,悲惨地沦落到要到招工集市上寻觅一份打工机会的地步;然而,鬼使神差地,又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他被一位女农场主收留做了她的羊倌,就在神秘女农场主揭开面纱的一刻,两人都吃了一惊,原来,她就是拒绝了奥克的芭思希芭。此时她已经继承了叔父的遗产,不再贫困,俨然已经是个高傲美丽的农场主了。命运又一次把两人纠缠在一起。奥克对自己的位置似乎很满意,认为这给了他一个接近、了解芭思希芭的机会。可是两人间又一次产生分歧,奥克对芭思希芭与波德伍德往来颇有微词,但却遭到了芭思希芭高傲的反唇相讥,并被解雇。可是,草原上一场突如其来的事变,使芭思希芭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向奥克恳求“伽百列,别扔下我!”此时的芭思希芭无论怎样的不愿意,她都已经离不开奥克了,奥克又在农场留了下来。这就是宿命论在他们身上的体现,无论怎样也无法逃离既定的轨迹。

此后,芭思希芭先后同波德伍德、特洛伊发生情感纠葛,似乎离奥克越来越远,但一系列的事件却实实在在地把芭思希芭推到了奥克的身边。命运的讽刺在这里表现得极为明显:芭思希芭的自主意志在同特洛伊结婚一事上走到了顶峰,她似乎终于摆脱了奥克的影子,摆脱了波德伍德的纠缠,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范妮的死却彻底粉碎了这一美妙的幻觉,她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极为可怜的地位,她无法面对特洛伊,她也无法摆脱特洛伊,特洛伊的影子始终在她心头徘徊,影响着她。她也没有摆脱波德伍德,反而让波德伍德利用自己的弱点,让自己做出了违心的决定,造成了圣诞晚会的悲剧。特洛伊的出现击碎了波德伍德的美梦和希望,波德伍德开枪打死了特洛伊,自己向警方自首。当芭思希芭经历了这一切后,已是心力交瘁之时,却发现忠诚的奥克就在眼前,于是,芭思希芭亲自登门向奥克求婚。作者在这里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命运使奥克和芭思希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就是宿命,无论芭思希芭怎样努力,还是逃不出冥冥之中已注定的命运,“高高兴兴”地嫁给了她曾经拒绝过的人,过起了她曾经讨厌的平淡的乡村婚姻生活。

(二)注定的悲剧形象

芭思希芭是一个注定的悲剧形象,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失去了梦想,天性被泯灭,这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性格上的弱点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内部因素,而波德伍德的自私、疯狂的占有欲和特洛伊的风流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外部因素。建立在激情和情欲上的爱情是不牢固的,没有一丝的真挚,只是一时的兴起。波德伍德和特洛伊都没有真挚的情感,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他们带给芭思希芭的只能是痛苦。

四、结语

命运的悲剧无法避免,无论芭思希芭怎样努力,始终逃不开宿命的折磨。哈代相信命运,把社会悲剧的部分原因看作是人类受神秘命运支配的结果的忧郁思想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尤为强烈。女主人公芭思希芭的生命轨迹中充满了宿命中的定数,人类的力量无法与之抗衡,命运一直同小说的男女主角开玩笑,这不仅仅是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悲剧。这不是既定的宿命,而是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作为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早已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已深深地植入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思维之中,残酷的现实最终只会将觉醒的芭思希芭摧毁得更彻底,这才是芭思希芭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宿命论只存在于小说之中,它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种借口。小说没有继续写芭思希芭和奥克婚后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芭思希芭能否适应,她能否幸福?她是否真正的向命运屈服了?我们不知道。这部小说是一曲命运的悲歌,在远离尘嚣之地,悲剧仍会上演。

——————————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远离尘嚣[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秦豫晋.一只觉醒却永远被困的鸟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女性形象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