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多维视角探析

2014-12-20 04:40刘丹丹
关键词:科学内涵中国梦

刘丹丹

摘 要:全面科学地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必须从多个视角切入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拟从读梦、源梦、溯梦、观梦、追梦五个角度全面解读“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包括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理论渊源、文化传承、全球视野、实践行动五个层面,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中国梦的整体性内涵。

关键词:中国梦;科学内涵;多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063-0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第一次公开正式提出什么是“中国梦”,随后又多次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成为学术届探讨的热潮。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照明灯,“中国梦”的提出,给了国人希望与奋斗目标。但是,国外一些学者片面认为“中国梦”是“美国梦”的集体主义版本,或者直接说是“欧洲梦”的亚洲复制品。国内学者对“中国梦”的丰富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基础。本文拟从读梦、源梦、溯梦、观梦、追梦五个角度探析“中国梦”,进而全方位透析“中国梦”的实质,全方位了解“中国梦”。

一、读梦: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1]

“中国梦”的核心与实质是民族复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总书记最后还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习总书记阐释的“中国梦”,触发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中国梦”,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是民族复兴,更因为这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在封建社会中国人曾经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古代文明,自1840年开始,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我们整个民族陷入黑暗,遭受难以想象的苦难。苦难没有压垮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形成了自觉的意识挽救民族危亡。

有专家指出,“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3]。这个论述从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科技、国际的角度阐释“中国梦”。其实,这就是更具体的解释习主席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说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4]的确,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能空喊口号,需要各族人民一起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今的中国处于快速发展中,摆脱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各方面实力逐步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5]。

此外,习主席还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因此,“中国梦”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梦。富强梦需要通过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来实现,实现富强梦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人民的富强,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生态恶化问题都亟需解决。这一切,都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宪法为根本。一切依照宪法,“中国梦”的实现才有根本保障。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梦。中华民族在近代曾饱受列强的欺辱,历经艰难才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但至今台湾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依旧存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大陆人民需要为之奋斗,也需要台湾同胞一起共同努力,“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由每个个体汇聚的小的梦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大的民族的国家的梦。“中国梦”不仅仅代表国家的梦,不仅仅以国家的名义存在,它也不仅仅是对曾经的耻辱记忆的回应而存在。它通过实现每一个国民的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7]。

二、源梦:中国梦的传承与贡献

“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一刻也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

“中国梦”始终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需要迫切解决旧中国遗留的积贫积弱问题,所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梦想就是想要中国能够富强起来。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总体来说,从1956- 1966这十年,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虽然经历文革期间的重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把国家的重心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总书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梦”,追寻前人富强国家的脚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发展规律,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梦”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基础。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作了明确描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8]在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习总书记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所以说,“中国梦”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

“中国梦”始终以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要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中国梦”坚持了群众史观。

“中国梦”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即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高度来阐述人的本质属性。习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9次提到“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蕴涵了丰富的人本思想[10]。“中国梦”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进程。

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简单明了却形象深刻地回答了现在的中国将要坚持怎样的发展目标,坚持走怎样的道路去发展,需要依靠什么样的力量去发展,最终实现怎样的社会的发展问题。同时,习总书记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依法治国、发展道路、从严治党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可以说,“中国梦”已经形成一个既相互贯通又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中国梦”坚持与时俱进,既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溯梦:中国梦的深厚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历经5000年的历史演变,从未中断,至今仍然生机勃勃!“中国梦”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积极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1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明说天体运行的无休止、永远向上,暗指人们需要积极进取。孔子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后继的著名代表人物,如孟子从人格的修养、性善出发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从天人关系出发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种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胸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和不断前进的精神,不仅使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更是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激起人们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历史上的中国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但是自1840年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了百年苦难。在民族危亡时刻,正是依靠强大的民族精神,靠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才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将人作为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相参”,考察事物,明辨物理,既要“上揆之天”,“下察之地”,还要“中考之人”等等[12]。“中国梦”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取民族传统文化好的一面,既顾全大局——民族的整体利益,又不忽视个人——个体的利益,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所以说,深厚的文化基础孕育了“中国梦”,“中国梦”不是空穴来风,“中国梦”记忆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中国梦”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大国自近代一百多年来历经外敌入侵与种种苦难而形成的伟大梦想[13],是近代以来无数先驱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历史经验,是想要建立一个强盛的现代化中国的梦想,是想要真正实现人民幸福的梦想。

四、观梦:中国梦与美、欧梦的异同

“中国梦”正日益引起许多外国学者的目光,他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都惊人地相似——并不看好“中国梦”。托马斯·弗德里曼曾经说:“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复制美国生活,成为‘美国梦的副本。”[14]杰里米·里夫金认为欧洲梦具有成为普世梦想的特质[15],并希望看到中国在“欧洲梦”成为世界主义梦想方面的贡献[16]。其实“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一书中这样阐述:“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世界的共同梦想,尽管现在的“美国梦”已经开始褪色并且出现大量破绽,但是不可否认,“美国梦”依旧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梦想。考察“美国梦”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美国梦”的思想基础是西方17、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所倡导的人的自由与理性的理念[1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我还不晓得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人民是如此地热爱财富,而维持财富平等的理论则被人民所强烈蔑视。”这种个体自由、人人成功的梦想是自私的,这样的梦想造就追求物质财富成为社会普遍的单一价值观。总之,“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的钱”[18]。

其次,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促使欧洲反思西方文明,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美国的关于理想生活的观念,里夫金将其称之为“欧洲梦”。“欧洲梦”强调生活质量,而不是无限制地去聚敛财富,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文明”。这种看起来很美好的“欧洲梦”其实还是很难得到有效的实现,原因在于“欧洲梦”本质上来说不能算是一种新的文明模式,而只是对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最后,从古代的老子的“无为梦”、孔子的“大同梦”到近代的为挽救民族危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体西用,再到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先富带后富”,接着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都是探索使中国实现强盛的“中国梦”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化的梦想是对西方经验的综合性重新创作,既借鉴了美国式的竞争,又试图借鉴欧洲式的平等,似乎是想把美国梦的一部分和欧洲梦的一部分综合在一起[19]。

其实,无论是与“美国梦”还是“欧洲梦”相比较,“中国梦”都具有其鲜明的独特的色彩:第一,“中国梦”的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借鉴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有一定局限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延续性与包容性,建立在这样深厚文化基础上的发展模式,能很好地实现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结合。第二,“中国梦”发源于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的中国曾经是辉煌一时的强国,近代遭受列强的欺辱,往日荣光不再。中国共产党挽救了危难中的中国,建立新中国。当前中国的发展,摆脱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逐步走向强盛。现今“中国梦”的提出,是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的强国强民之梦,从根本上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

五、追梦:从未停歇的中国梦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拥有璀璨的文明,包含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为世界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时过境迁,如今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不像历史上曾经的那么强盛,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奋勇前进的民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探索强盛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发展着的“中国梦”,是一代一代传承着的“中国梦”。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中国梦”是努力使国家富强起来。毛泽东撰写的党的八大开幕词,他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构想:第一步,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初步工业化;第二步,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接近或赶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1956至1966这十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国梦”是“三步走”战略,提出“三个有利于”,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之一,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中国梦”是到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强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点,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贡献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最终受益。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的“中国梦”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根本的。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不仅仅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同样是对一代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思想的继承,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在前面四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奋斗的基础上,当今的中国拥有了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013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20]。所以,“中国梦”不是简单现阶段的梦想,中华儿女的“中国梦”从未停歇,我们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1).

〔3〕伟达.“中国梦”的动力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1-04(8).

〔4〕〔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5〕〔7〕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学术前沿,2013(4上).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10〕徐学绥,张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习近平“中国梦”释论[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1〕〔12〕〔13〕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精神[J].求是,2013(14).

〔14〕托马斯·弗德里曼.世界又热又平又挤[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0.

〔15〕〔16〕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328.

〔17〕吴海江,杜彦君.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J].思想理论教育,2013(6上).

〔18〕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J].社会科学,2007(9).

〔19〕乐黛云.跨文化对话(18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60-161.

〔2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中国梦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全面理解绿色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