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娇 鲍颂杨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郑州 450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近年来,随着患者防治意识的提高与医院急诊急救水平的上升,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已得到初步控制,但与之同时,脑卒中后致残率人数不断增多,康复治疗需求不断扩大。下肢运动功能是脑卒中后常见运动障碍,早期康复非常必要,目前,许多医院都设有卒中后康复项目,但实际康复效果差异较大,本文就康复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预见性选取2010-02—2013-04我院收治脑卒中后并发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6例,男59例,女27例;年龄36~83岁,平均(63.1±4.9)岁。脑卒中发病至送院时间30min~2,平均(58.2±3.9)min。纳入标准:(1)初次发病,发作前未伴认知、运动、精神障碍;(2)临床资料均完整,随访时间≥12个月,且患者仍存活;(3)发病后,均伴不同程度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不考虑疾病与治疗因素,就整个治疗与护理、康复过程中,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1.2 方法 由观察员负责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如患者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病情、并发症情况、治疗情况、预后等,并不干预医护人员工作。运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治疗后第1、6个月下肢运动功能[1],进行对比。
1.3 评价标准 患者取仰卧位,共进行三个维度11个项目的测试,每项活动分为0~2分,分值越高评价越好,满分22分[1]。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因素分析 第1个月下肢运动评分高于体征平稳后,第6个月高于第1个月,年龄≤55岁、专业康复疗法、家庭月纯收入≥8 000 元、并发症种类≤3 种、无心理应激者,第1、6个月下肢运动评分高于同类别其他患者,无意外事件第1个月下肢运功评分高于有意外事件者,有全程子女陪护者第6个月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无子女全程陪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6岁、意外事件、心理应激为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脑卒中下肢运功功能障碍康复影响因素 (±s)
表1 脑卒中下肢运功功能障碍康复影响因素 (±s)
注:与体征平稳后相比,*P<0.05;与治疗1月相比,▽P<0.05
因素 n 体征平稳后 第1个月 第6个月性别 男 59 3.4±0.3 10.3±2.8* 14.2±2.4▽女 27 3.5±0.4 10.5±3.4* 14.5±1.4▽年龄(岁) ≤55 17 3.4±0.7 13.1±4.2* 15.0±4.1▽55~75 48 3.4±0.5 10.0±2.9* 14.2±2.5▽≥76 21 3.5±0.3 8.2±3.1* 10.1±2.9康复疗法 专业康复 20 3.7±1.0 14.1±2.7* 16.4±2.3▽一般指导 66 3.5±0.1 10.0±4.0* 12.0±2.6家庭月纯收入(元) ≥8 000 45 3.3±0.6 12.0±2.7* 16.1±2.1▽<8 000 41 3.5±0.2 10.1±4.1* 13.0±3.1▽并发症 有 19 3.3±0.3 9.1±3.7* 12.1±4.3▽无 67 3.7±0.6 12.5±1.9* 14.2±0.6▽并发症种类≥4 是 33 3.4±0.8 10.4±1.1* 12.4±0.8▽否 53 3.6±0.6 13.0±1.9* 15.8±1.4▽意外事件 有 17 3.4±0.1 10.5±4.7* 13.0±5.0▽无 69 3.5±0.4 12.1±1.5* 14.5±4.8▽心理应激 有 14 3.6±0.7 10.7±2.9* 16.9±3.7▽无 72 3.5±0.4 12.0±1.9* 14.9±41▽子女配偶全程陪护 是 30 3.7±0.7 11.7±1.6* 16.0±1.7▽否 56 3.4±0.5 10.5±0.9* 14.0±4.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尽管医学界早已达成及脑卒中后及早干预行康复治疗的共识,但脑卒中后康复工作仍为医学界难题,康复是一个长时间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身心条件如并发症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影响康复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2]。因此,在脑卒中后康复过程中,系统性、全程关注康复过程非常必要,在这方面,康复科优势明显。但现阶段,我国卫生资源有限,并非所有脑卒中患者均可获得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本文结果显示,经济收入与康复疗法的选择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因此关注脑卒中下肢功能康复全过程中的疗效因素非常必要。
本文显示,年龄、康复疗法、家庭月纯收入、并发症种类、心理应激,成为第1、6个月疗效影响因素,提示这些因素可影响康复全程。意外事件成为第1个月疗效因素,这可能与卒中后初期对康复更关键有关,意外事件易延误治疗时机。全程子女陪护成为第6个月疗效因素,子女陪护有助于维持康复治疗持续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6岁、心理应激、意外事件成为独立危险因素,高龄者身体功能衰退,发生脑卒中恢复不易;心理状况较差者影响康复锻炼持续性与安全性,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躁可能增加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部分脑卒中患者年龄仍属于中青年,初次犯病易出现心理波动[4]。意外事件特别是在脑卒中康复早期(1个月内),对康复效果的作用较明显,一次意外事件如跌倒便可能激发损伤,造成严重后果[5]。
预防措施:(1)部分患者经济条件欠佳,无法接受康复治疗,医院应尽力提升基础护理内涵,将康复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使患者获得更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2)医院应注重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关注初次发病、年龄较轻等易出现不良心理应激状态者,促康复计划落实[6];(3)医院应加强治疗初期安全防护,注重细节管理,减少控制危险源,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1]杨雨洁,岳雨珊,郭佳宝,等.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性评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10-711.
[2]黄黎明,陆亮.297例脑卒中患者未能坚持系统康复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4-86.
[3]路芳,张彦清,刘增辉,等.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6-87.
[4]林蓓蕾,张振香,张颖,等.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ADL 和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7-9.
[5]王文清,戴红,徐利,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0(9):674-675.
[6]韩利民.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6(14):2 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