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彦 罗一峰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 510630
本文选取我院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46例行高压氧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10—2013-10收治的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40例;年龄3个月~10岁。92例患儿随机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92例患儿均给予抗病毒、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温等常规治疗,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康复治疗等[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待有效控制惊厥且体温下降至38℃以下后,尽早入舱治疗。均采用单人纯氧舱,3~12个月婴儿治疗压力为0.06MPa,≥l岁儿童治疗压力为0.08~0.1MPa,每次治疗60min,加压10min,稳压40 min,控制舱内氧浓度(75±3)%,降压10min。1次/d,10d为1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休息1d,继续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3~10个疗程[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失语改善时间、面瘫改善时间、肢瘫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组失语改善时间、面瘫改善时间、肢瘫改善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d)
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d)
组别 n 失语改善时间 面瘫改善时间 肢瘫改善时间对照组46 56.78±21.87 24.87±5.43 63.88±20.78观察组46 38.97±16.42 15.78±3.78 42.77±14.32 P 值0.0000 0.0000 0.0000
2.2 2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19,P=0.0111)。见表2。
表2 2组临床效果比较 [n(%)]
在临床上,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多种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从发病年龄上分析,本病属于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类型之一。从相关的临床报道结果分析,通常情况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平均病程为2周左右,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部分患儿由于体质差异,以及单纯疙疹性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可以累及不同的脑区而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儿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不仅严重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
本文结果显示,与以往传统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比较优势。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氧分压,增加脑细胞的摄氧能力,从而有效改善脑细胞的有氧代谢,促使患儿原来处于低血流灌注、低饱和度状态下还未死亡的脑细胞或软化灶周边的残存脑细胞功能恢复,从而全面促进新的神经连接的建立,进而达到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目的[4-6]。
[1]柯向霖.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36-236,237.
[2]侯燕.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蛋白、NSE、MMP及CGRP变化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300-303.
[3]程大也,梁彬.脑脊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 107-1 108;1 111.
[4]张慧敏,秦利格,靳淑红.护理干预对48例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35):54.
[5]凌钢.小剂量阿昔洛韦在治疗小儿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2):99-100.
[6]朱飞,张家堂,邢小微,等.IL-8、MMP-9、INF-γ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发病的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83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