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心脏部位疼不一定是心绞痛
●本刊记者:一次心绞痛发作给60岁的蔡先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自此他的衣服口袋常备“救心药”,胸一闷或有点不适,就立即服用。直到有一天,他服“救心药”后胸闷非但没缓解还加重了,被家人立即送到医院。医生说,他的胸闷是由于服“救心药”上瘾出现低血压而导致的,蔡先生这才知道“救心药”不能随便吃。
○孙宏涛:硝酸甘油片、消心痛片、复方丹参滴丸或中药速效救心丸,我们称为“救心药”。但是如果服用不当,“救心药”就难以发挥急救作用。临床中,有些病人感觉心绞痛要发作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一片救心药;有些人疼痛持续几秒钟就过去了,但心存恐惧怕疼痛又到来,赶紧用救心药“预防”。在冠心病患者中服用“救心药”上瘾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在非冠心病人群中“救心药”的滥用也很常见。实际上,药物本身有副作用,特别是“救心药”会扩张血管,不恰当的服用会造成低血压,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眩晕加重低高血压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本刊记者:有文献表明,很多不明原因的疼痛和突发性的疾病,使用速效救心丸虽可很快控制病情,但却可能掩盖了病情,影响医生对于疾病的进一步诊断,这是真的吗?
○孙宏涛:是的,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心脏部位出现不适感都是心绞痛,其实并不是这样。也可能是焦虑、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流性食道炎,甚至颈椎病而引起的胸前不适。常见的针扎样、持续几秒就过去的疼痛,往往是由肋间神经引起,而非心绞痛。真正的心绞痛往往持续几分钟到二十分钟,并与活动相关,活动停止后痛感也就有所缓解。
注意辨识真假“心绞痛”
●本刊记者:“救心药”的滥用是与许多人不会辨识自己是否心绞痛发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您有必要再次提醒一下心绞痛的症状是什么样的。
○孙宏涛:心绞痛发作时疼痛也不一定在心脏部位,也可表现为头痛、牙痛、肩痛、背痛,因此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比如说,当心绞痛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若冠心病同时合并其它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亦常被掩盖。
心绞痛的发作一般持续一分钟以上才会导致明显疼痛感,一般持续几分钟、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持续几秒、十几秒的疼痛一般是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疼痛,并非心绞痛。老年冠心病患者可在疼痛持续一分钟后再吃救心药,以免滥用药造成低血压等不良后果。如真的是心绞痛,服药后,血管易舒张开,快速缓解疼痛。如仍不见效,应隔5~10分钟再服一次,如此重复2~3次,但如果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就一定要到医院就医,说明心脏已严重缺血,要急救预防心肌梗死。此外,也可能是肺梗塞、主动脉夹层撕裂等严重疾病。
●本刊记者:谢谢孙博士的提醒,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