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耀
首先我要表明立场,G5是可以代表比亚迪目前最高的造车水平,无论是做工、内饰设计、人机工程、行车质感都是,以免某些粉丝看到标题会产生不好的联想。那我到底要说什么?咱一步一步来。
比亚迪又一款十万元级别家轿
有一天我走进一家比亚迪经销店,随口问了销售员一句:“比亚迪都有什么车?”他除了能准确说出展厅的车之外,几乎再也说不出其它名字。是的,不光是销售员,就连我自己都不能很全面、准确的说出比亚迪目前在销售的车款。上官网查了一下,光是轿车已经有12款之多,售价都在15万元以下。其中比亚迪内部称为“3系轿车”的就有F3、G3、L3和速锐,四款车定位和价格其实很相近。
G5内部称为“5系轿车”,定位在速锐和思锐之间,按消费常理来算,G5的整车水平应该在思锐之下,譬如轴距大小、配置水平甚至做工。但我刚才已经说过,G5的推出时间晚于思锐,整体水平已比后者高。当然新车型要比旧车型进步,这是肯定的。但G5的售价不但要比思锐便宜,而且得到的东西还比思锐多,按消费者角度而言,G5的性价比更高。那么可以想象一下,当年你花15万买的思锐,现在你只需要花10万元就能得到,而且还要好,此时心情会如何?
其实比亚迪内部也知道这些问题急需要解决——车型品种多、同质化严重、车名难取、销售网络混乱等等,而消费者目前能看到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新车要越做越好。
产品基本满足消费者的欲望
没错,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比亚迪每推出一款新车(新源车和S7除外,因为后者我暂时没试驾过不好评论)都要比上一款车好,这都体现在机械上。G5的动力依旧是思锐那套1.5L涡轮增压和六速双离合变速箱。思锐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就像正在吵架的恋人,互不理睬对方,而在G5上,这两者的关系终于缓过来了,虽然有时候会有小摩擦,但总体上是相亲相爱的。
低速行驶时,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动力衔接会有些“小摩擦”,不是很顺利,换挡时也有会些顿挫,一旦速度提升之后,这些顿挫感就慢慢消失了,类似于大众1.4T+DSG的表现。涡轮发动机独有的泄气声在G5上特别明显,只要你舍得油钱深踩油门,伴随着换挡时发动机就会有“滋~滋”的声音,这是我试过小排量涡轮发动机中唯一有泄气声的,更令你惊喜的是,它的动力也不是盖的。只要转速一超过3000rpm,发动机动力输出就会瞬间变得强大,加速时甚至还有推背感。
比亚迪的进步还体现在行车质感上。以前开思锐、速锐甚至更早的F3,遇到路况较差的路面,底盘的表现只有两个字,松散,总觉得车身每一个零件都在跳舞,而G5的表现要好得更多。譬如高速驶过打了补丁的路面,右边的车轮压过补丁时,悬挂很愿意压在路面上,消弱大部分的跳动后再传到车内,乘客直观的感受是悬挂有一定的韧性,并不生硬,简言之就是舒适、有高级感,整体的舒适性都要比以前的比亚迪车型好。这些消费者不容易察觉的进步对自主品牌来说却是最难办的,G5 做到了。
雷声之后,会有丰收之雨吗?
G5 的宣传稿开头是这样写的,“比亚迪是最具互联网思维的汽车企业”。从G5上,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互联网思维:除了将一台Pad放进中控台实现网络冲浪和遥控驾驶外,更前卫的是实现手机与汽车的互联,通过蓝牙传输协议,实现开关车门、异地借车等功能,将手机变成汽车钥匙。
就产品而言,G5的表现我真心点赞,甚至会向朋友推荐考虑一下,但以我所在的广东地区而言,据了解,到店的G5实车并不多,而且并不是每一家比亚迪4S店都可以销售(不同的车型会有不同的网点)。目前的情况正如比亚迪所说,产品已经做得很好,但营销和渠道还是跟上不。在互联网思维的春风吹拂下,或许万能的朋友圈和微博能帮上比亚迪一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