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谦
刘光第,字裴村,富顺县赵化镇人,39岁便因戊戌变法被慈禧太后杀害,留下一世英名,与谭嗣同等并称“戊戌六君子”。
少时,裴村性情倔犟。在沙滩上与小伙伴捉迷藏,被捉住了,要他下跪,不从,便撕打起来。裴摔下土坎,满脸是血,吓得不敢回家。不曾想一向严厉的父亲刘宗准找到裴村却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好小子,做得对,就是不能在别人面前下跪。记住,你的膝盖是铁打的,不能弯;你的颈椎是钢铸的,不能低头……”
一次,裴村在学校里被伙伴诱导误吸了鸦片,回到家里,父亲“啪”地给了他一耳光,吼道:“混蛋!记住,往后就是死,也决不能抽这种东西!”正在病中的父亲说完便大声喘着气。
裴村捂着脸哭了起来。母亲王洪泰抱住他说:“男子汉大丈夫,不准哭。这是你爹第一次打你,你一定要记住,不能抽那害死人的鸦片!”
刘宗准病故后,家境愈加清贫。为补贴家用,裴村背着母亲当了剃头匠学徒,曾离校弃学三月。塾师管鹿田言告王洪泰,王洪泰怒而无泪,遂下狠心卖掉临街房屋,再送裴村入学。裴村深感母恩浩荡,从此便鸡鸣即起,苦学不辍。
据《富顺县志》记载:“刘光第十九岁赴县考,廖保正控他曾操理发贱业无科考资格,知县以‘例无禁考明文驳回,准与考,阅卷奇其文,拔署案首(第一名),闻其家贫力学,又予资助深造。”
裴村先后求学泸州、成都,历尽千辛万苦,毫不退却。一次自泸州归家途中,裴村偶被疯狗咬伤,他立即向当地农户借了菜刀,自己动手硬是挖去毒肉,汗如雨下,却不哼一声。少顷便包扎而去,围观群众无不称奇。
光绪八年,裴村乡试中举人,次年连捷二甲进士,授刑部广西司主事。
秋,裴村回四川省亲,路见灾荒严重,民生憔悴,川东沿江两岸广种罂粟,而粮食歉收,民不聊生,灾民结队外流。裴村忧心如焚,除尽力解囊资助灾民外,又弃船上岸,怒斥川东道台,要求禁烟。几个回合之后,川东道台也不饶人:“刘大人,刘主事,你刑部管不了川东道台!念你年轻,少不更事,速速去吧!”
裴村瞪大惊愕的眼睛,愤然离去。月光下,裴村苦苦思索着,时不时发出一声哀叹。他自忖在京做官数载,安贫守素,家务由夫人张云仙亲自操办,本人粗衣素食,步行上班,在故交中对他有“一布袍服,十年不易”之说。虽自奉俭而却满屋书籍,暇时读书作文,诗文盈尺。后人为其结集编纂有《哀圣斋文集》《介自堂诗集》《刘光第文集》等。他坚持不交结外官,不接受馈赠,却由自贡盐商老友年资助300银两补贴家用。自认清正廉洁,不负皇恩也对得起祖宗,然世风却如此日下……想着想着遂挑灯铺纸,奋笔疾书,拟就《甲午条陈》,冒死上奏。
光绪皇帝捧着刘光第恳请皇上“乾纲独断以一事权、下诏罪己固结人心、严明赏罚以操胜算乃至隆重武备以振积弱”为主要内容的《甲午条陈》,百感交集,他为有这样为国为民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良臣倍感欣慰。
光绪二十四年,裴村被光绪召见,受任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与谭嗣同同值一班。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时年39岁的刘光第与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同时被捕。
北京菜市口刑场人头攒动,监斩官刚毅宣布:“刘光第跪下接旨!”刘光第怒目圆睁:“未经审讯,我不知罪,如何下跪?”
众狱卒上前,推压摔扯仍未使刘光第跪下。除刘光第外,其他五人被强行跪下而斩之。
刘光第独不跪。
刽子手推搡了几次,无效。无奈,挥刀砍下刘光第的头,喷血如注,冲天丈余,而身躯久久不倒。
京城百姓面对不跪的刘光第而久跪不起。
光第先生灵柩回乡途中,沿江两岸民众纷纷鸣炮致哀,长跪送行……
1998年,富顺县将赵化中学更名为“光第中学”,并由刘光第的孙子刘倜信亲书校名。同时,挺直的刘光第雕像成为赵化古镇最美的风景。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