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课堂教学交流平台

2014-12-17 19:58:29徐翠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搭建方略交流平台

徐翠凤

摘要:数学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取得较大的发展,但课堂“教”与“学”未能按教学规律的互动活动起来。要使这种互动活动有活力地进行,必须突破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交流不得力这瓶口径,那就给课堂教学交流搭建起有效的平台。

关键词:课堂教学;搭建;交流平台;方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83-02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以教案为中心那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充分地调动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参与者。由此可见,师生间必须学会交流,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那么,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一、视“情”入“境”,疏通交流的渠道

数学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而且要体现出一种平等交往关系,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流能力。要实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学生在这种课堂情境中交流,必须化过去那种被动学习为主动、张扬个性的学习,才有可能疏通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渠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面积》,有一位学生在回答教师“三角形面积怎样求”时,由于一时心慌意乱,说出了“底×高”这个答案,随之意识到自己回答错误,不好意思地下了头。教师马上意识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示意他坐下,調侃道:这位同学想有意考你们,你们是否发现他故意把答案说不完呢?看谁最棒,能接下去把它说完?大家听完了教师的话,顿时,踊跃举起小手争先恐后要抢答。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在这种轻松、有自尊的氛围中自然生发。

二、训练数学语言,架起交流的桥梁

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要关注“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生生之间进行。

1.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如从上小学第一堂的数学准备课开始,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在幼儿园时那种表现欲,让他们继续绽放出善于表现,而且爱交流的火花。如出示一幅有一个女教师与五个小学生(其中三个男生)交流的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下课时,一个女老师与3个女同学,还有2个男同学在谈话……《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训练,来培养自己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学会说连贯的话进行有条理的数学交流。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35+32”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并要求说明口算依据,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摆的过程中边说边摆,最后教师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写竖式的方法和顺序,同时让学生边讲边书写计算过程,一步步地探索“35+32”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想一想等各种方式进行计算,就能够比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将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知道哪一个是已知条件,哪一个是未知条件;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也可以从条件想起,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去求出最后的问题等等,将这一过程严谨地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逐渐得到加强。

三、提出有效问题,挖掘出交流的源泉

数学教师设置问题的思维时不受固定逻辑模式的限制,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还要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师必须吃透教学大纲的精神,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握好提出问题的时机和方式,灵活地处理突发性的数学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对此,教师设计数学问题时应注意:

1.问得有趣。教师在教学上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新、奇、难度适当,问在学生的质疑之处。这样才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交流的兴趣。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我们班同学喜欢吃水果的哪些信息?小红为了班级开联欢会买了一些水果,你想小红会买哪些水果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如此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既有趣的,又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琐事,能有效引起学生对问题交流的兴趣。

2.问得深入。教师在教学上所提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的交流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思维状态始终处于问题探索之中。如教师在教完“循环小数的概念”后,板书:①9.2 ②3.44… ③5.08181… ④2.876776 ⑤2.7676… ⑥8.7303208 ⑦3.1415926…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这7个数,仔细观察,将发现到的与同桌进行交流。接着,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你能根据它们的特征,给它们进行分类并分别给它们起个名称吗?”“你能用画图的形式,把这些数的关系表现出来吗?”这样一个扣上一个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思维交流方式理解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深入地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增强了学习方法。

3.问要随机应变。教师在备课设计的教学问题或根据教学需要临时提出的问题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估量自己对驾驭课堂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等要素。在提问题后,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发现学生对所提的问题纷纷举手,一哄而上,教师应意识到自己设置的教学问题过于简单。但此时此刻,教师应对争先恐后的回答给予肯定,为下面教学交流铺垫基础,然后因势利导地加大问题的深度,进行讨论和交流;若遇到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面面相觑时,教师应立刻意识到自己所提的问题有可能难度大或是叙述不清楚,已将学生的思维陷入误区,要及时地提示学生解题的思路,或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思路。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思路必须确保交流渠道的畅通。

四、留足思维的时空,点燃交流的火花

数学教学实践表明,课堂留足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往往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能来参与交流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共同探讨问题的来龙去脉,不断提高自己交流的兴趣。但许多时候,教师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往往只是象征性的,多数学生觉得与其在师生面前没时间说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如当陪客、做听众,日久天长滋生出懒于交流的惰性。即使有个别交流问题,往往出现偏离主题的意思,或停留在肤浅层面上。针对此,教师应改变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思维定式,确保学生独立思考的完整性和发表见解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参与在数学交流活动中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思维的冲突与认同统一后,对自我认知系统的一种整理和修正的过程,从而再次点燃探讨问题、交流问题的数学思想火花。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提高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搭建方略交流平台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7年7期)2017-09-18 21:38:25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7年4期)2017-06-23 20:29:56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6年11期)2017-03-16 23:42:34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搭建策略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12:41
基于单节点单网卡环境的OpenStack平台搭建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论用“势”的方略
孙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56
交流平台
中华奇石(2015年3期)2015-07-09 1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