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4-12-17 01:54:21高玉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松鼠创造性课文

高玉辉

(甘肃省榆中县大营学校,甘肃 榆中 730100)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尝试建立“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教师的使命在于点拨,精讲善问,启发学生思考,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创造力被提到了关乎民族兴盛衰亡的高度。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语文教师必须落实的重要课题。

所谓的“创新思维”,目前尚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如果我们强调过程,着眼于心理机制,那么不妨将“创新思维”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解决问题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个人的摸索,提出新发现,阐发新见解,拿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学习成果之过程。文本阅读约占小学语文课程的三分之二,而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又正处于脑细胞生长最活跃的阶段,没有过多的思想条框圈限,可塑性强,教师有必要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小学语文课本中蕴藏着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很丰富:诗歌中无论古诗或现代诗,其诗句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常识性课文知识强,逻辑性强;写景状物的课文语句优美,内容丰富;写人记事的课文故事情节曲折,哲理深刻。在教学上,无论哪类课文,都能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感受和想象,甚至还能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比较、求异和推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借此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兴趣,是前提条件。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而传统的师问生答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却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阅读,做到学生自明目标;自寻学路,教师以学定教。同时,要在尝试性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教师可以抓住题眼,或者是提挈全文的关键字词、句子发问。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松鼠和松果》,在学生简单认识松鼠与松果之后,扣住“和”字我提出了涵盖全文内容的一个问题──“松鼠”和“松果”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激疑──小松果决定了松鼠一家能不能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森林里,这是由一只聪明的松鼠发现的。它是怎么发现的?它后来想出了什么主意使松鼠们永远都有松果吃呢?这三问唤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为学生独立领会课文给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在总结全文时,我紧扣住关键词提问──“这只松鼠的聪明体现在哪里?”并且没有止步于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只松鼠懂得以植树造林来保护自然资源,还注意通过横向比较认识到这只松鼠比其他松鼠更聪明之处在于没有只顾眼前的生活,而是考虑到未来的日子,再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自己的阅读收获。精讲善问不仅大大精简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而且问题又给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自我探究空间,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广度以及灵活度等都得到良好的锻炼,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必要的积蕴和引爆作用。

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就可解决的,要鼓励学生运用学法或自创学法,独立试读,自问自答。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性学法,教师应大加赞扬,并倡导大家学习运用。教师还应当将发问权归还给学生,抓准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如教学《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谈出自己的收获。师问:“读了课文,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请到讲台展示你的学习的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到讲台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感受到自创学法的益处与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探究学习的兴趣也随之更加浓厚起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并给予展示的学生大加肯定与赞扬。这样学生既有共同的关注点,又有各自的视角,从总体上看,问题呈现出多指向的特点,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思维品质。

创造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所以,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老师和同学的勇敢挑战者。

在教学每篇课文中,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对提问题都很感兴趣,很乐于表现自己,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积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如教学《小狮子》一课,有的学生就问了:“小狮子长大后会怎样呢?”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它是一只刻苦学习的小狮子,能自立了,一定是只真正的狮子。”……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篇课文又深化了,课堂活跃了。学生在课堂中是真正的主人,无论学生提的什么问题,有意义、有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爱的,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用词语造句,或说一句话,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很大转变,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在尝试性阅读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提出与人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表示欢迎并给予表扬。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动正处于活跃而多变的状态,积极对材料、信息进行特殊加工。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起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兴趣,在此有必要重申,随着教学关系的变革,阅读教学应当改变过去对文本意义生搬硬套的做法,将重心转移到研究读者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领会、充实以及重构文本意义上。

三、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认识多种多样的事物,但是思维尚比较稚嫩,认识事物的纵深度劣于横向联系,发散思维较之聚合思维更有优势。发散思维力求打破局限,朝着多种方向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因而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发散思维训练,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阅读《小兔子运南瓜》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金点子”大赛,激发学生想出多种运瓜的方法,有求助路人法,有候鸟空运法,有蚂蚁兵团作战法,等等。大多数学生从运瓜的途径方面考虑,个别学生却从“南瓜”下手,提出“换瓜法”,就是挑选一个大小合适的南瓜扛回家去,虽然这个方法不如其他方法复杂,可是角度与众不同,并且与原版的“滚南瓜法”相比,不会使南瓜受到严重损坏而更为可取,由此体现出来的量力精神也值得称道,故而我特别给予表扬。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允许争议的存在。发散思维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拆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答案标准化、单一化的藩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容易激发出不落俗套的奇思妙想,给阅读活动打上个性化的烙印,因而能很好地催生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对求异思维的赏识将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敢于畅抒己见,标新立异,这对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有积极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多元的创造观,创造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既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其创造,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为21世纪输送合格的人才。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习惯,教师首先要做一名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教师。只有自己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也只有在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中,教师才能切实体验和理解学生的创造性,并发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合适方法;通过策略学习和言传身教,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品质,养成创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在一个人的早期就为他的终生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另外,教材只是个例子,课堂训练只是个途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主动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教师可通过“札记展”、“心得谈”、“书友会”、“新书屋”等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畅谈读书心得,交流一书经验,介绍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形成自能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走向开放,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被动的、单一的、平面化的文本阅读为自主的、多样的、立体化的探究学习,同时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矫正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倚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的弊病,建立起教学新模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教师应当注意创设平等对话的和谐氛围,精讲善问,启发学生思考,创新阅读形式,结合文本阅读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以“智能展示”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评估;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展开联想,放飞想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并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教学相长,从而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想,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松鼠创造性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小松鼠
松鼠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松鼠
松鼠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