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英
(甘肃省华亭县民族小学,甘肃 华亭 744100)
以“立足本校、本职、本岗,完美实现培训、教学相结合”为特点的教师校本培训,与其他培训形式相比,具有易组织、易开展、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是基层学校师资培训的主方式。如何使校本培训卓有成效?我以为加强培训管理是其关键。
校本培训管理的着眼点:培训管理是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的保障系统。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资源,引导和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最好的效果。如何使校本培训持久、有序、有效地开展,以最小的代价引导教师实现最大最好的组织目标?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应是什么?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校本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包括培训、激励、奖惩等机制)。只有当校本培训工作被置入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之中,依靠机制的规范运作,才能避免培训中出现随意、盲目、散漫等弊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明确校长职责,高度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校长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必然也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只有校长明确认识到教师培训是事关学校发展前途的大计,是增强学校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是学校负责人应尽的职责,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之中,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这样,校本培训才会真正成为学校大事而被高度重视起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2.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落实培训职能。校本培训管理职能由学校教务处兼任承担,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保证培训时间、场地、人员、设备及培训内容的落实。为保证培训实效,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将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轨道。
3.要加强校本培训的督导、考核反馈以及档案管理。即建立促进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要将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勤、学习笔记、学习效果纳入考核,并与奖惩、职称晋升挂钩,及时反馈总结,扬长避短,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校本培训管理的着力点: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根本问题是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因此,校本培训管理的着力点应该是: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以实现校本培训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发展。
1.构建共同愿景,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完美结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就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学习是极具私人性质的事情,只有学习者内心萌发出学习的渴望,并愿意通过行动来实现渴望时,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性才是最大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会发生。因此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者——校长,应着力完成这样一件工作:将学校的愿望需求与教师和愿望需求完美结合,达成共同愿景。以此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动机,唤起其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积极情感,让教师在学习中体验成长进步的乐趣,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的快乐。这样,参加培训学习就不再是教师的一项应该完成的负担任务,而是其自身获得成长的内在需要。教师的学习活动将由被动变为“真诚地奉献和投入”,在此情景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会产生。教师将在共同愿景的实现中满足各自的目标追求。
2.遵循成人学习的心理规律,极力缩短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的差距。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当外界刺激与学习者内心认知结构差距过大时,心理会产生“忽略”反应,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校本培训是针对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院校集中培训的弊端提出来的。院校集中培训的弊端之一即是培训内容与受培训者心理需求差距过大,过多的与实际脱节的理论知识传输,使培训者心理产生“忽略”甚至“拒斥”心理,致使培训效果式微。因此,为使校本培训卓有成效,必须遵循成人学习的心理规律。据心理学研究,成人喜欢“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思考,对培训学习报有更多的实用功利期望。因此,校本培训应以提高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点确定培训内容,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培训工作,注意构建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红线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注重培训实效,追求培训管理的规范化与培训形成的多样化相统一。校本培训管理的规范化是为了保证培训工作在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督导考核等方面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避免其出现随意、散漫、盲目、流于形式等弊端。但规范化并不是要求大一统“一刀切”。校本培训的含义之一是培训要立足校本,重视校情,因校制宜。一所学校内年老教师与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教育实践时遇到的困难,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是极不一样的,因此,校本培训在内容选择、组织形式、培训层次上应是多样化的。只有满足各类教师的学习需求,才能最大地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取得最佳培训效果。
校本培训立足本职、本岗、本校,与学院集中培训相比,具有易组织、成本低、收效明显的优势。但校本培训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校本培训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本身环境、师资力量、培训技术手段及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限制。极容易使培训走向封闭化、简单化、低层次化,影响培训质量。
2.培训内容、形式在注意实用性的同时,如缺少必要的引导,容易出现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深层提高,不利于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基于以上缺陷,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校情,制定好培训规划。规划应有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分。管理者应具备战略目光,从长远全局之角度,引导调控培训工作。
2.培训工作应立足校本,不惟校本。校本培训的立足点是学校,但培训管理者的眼光、胸怀应是开放的,面向世界的。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远程教育资源,借鉴周边学校的培训经验,推动自己的培训工作。
3.努力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培训设施。学校管理者要尽最大努力改善培训的环境、设施。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必备的设备做物质支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经费投入的多少,培训必备资源拥有量的大小,决定着培训水平的高度与深度。
总之,在当今我们教育教学中校本培训应以提高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点确定培训内容来进行教学,我们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培训工作为重要教育教学思路,还要注意构建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行培训的模式来进行教学,使我们在教学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来满足各类教师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地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取得最佳培训效果。还有我们校长要明确认识到教师培训是事关学校发展前途的大计,是增强学校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学校负责人应尽的职责,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之中,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这样,校本培训才会真正成为学校大事而被高度重视起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