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跃 张青青
提“质”“量”促活力重培养
——李崴谈民革广东省委会基层组织建设
◎文/张跃 张青青
2014年12月2日,七个省级民革组织在民革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分管组织工作的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崴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以下简称“省委会”)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作了发言。近日,笔者对李崴进行了专题采访。
记者:李崴副主委,我注意到有一些数字,如截止2014年10月底,与五年前相比较,广东省民革党员增长率为39%,平均年龄降低了1岁,大学以上学历所占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等等。这些数字真实地体现了省委会新党员发展的态势。请您结合省委会的经验谈谈您对新党员发展的看法和感受。
李崴:民主党派事业的枝繁叶茂取决于新党员的“质”和“量”。如果不注重新党员的“质”,将给组织的工作带来后患。比如,新形势下有些人对于民主党派认识不充分,抱着个人的“小九九”加入民革组织。由于他入党的动机不纯,某些个人欲望在入党后没得到满足,就会发生不参加支部活动、不热爱民革组织,以至于要求退党、破坏党内团结的事情。如果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不严格把关,让一些品德及综合素质不好的人员进入民革组织,对民革组织的伤害将更大。如曾经有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表示特别希望参加民革,但是在外调的时候发现,其品质和素质不太好,就暂缓了他的入党申请。后来发现,该申请人几年前在外省由于打架斗殴曾被刑拘过,刑满后才来到广东开办学校,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对新党员——尤其对新阶层人士的考察要更为谨慎。当然谨慎发展并不意味着裹足不前,党员数量是党员质量保证的基础,同时又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要求。在2014年5月份省委会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上,就对全省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发展党员要坚持讲“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何为质量,不仅仅是学历,最重要的是入党动机——为何要加入民革?如果不清楚,可以适当延长预备党员考验期。二是希望各级组织的主委、组织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主动寻找、发现优秀人才,尤其注意发展已经任实职的政府、司法部门的优秀人才。三是希望各级组织加强和各级中共党委、统战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得到支持推荐。
近年来,省委会各基层组织发展相对平稳,如各市委会以每年5-11%的速度发展新党员。由于中共党委统战部在实职安排、工作经费等方面都是把各民主党派的党员人数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所以民革新党员的发展速度不但要和自身比较也要和其他党派比拼。
近年来,省委会发展的新党员除了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特征外,还重点发展“三农”、社会与法制和祖统方面人才,同时在组织建设上也比较注重体现地域和专业的分布。比如民革珠海市委会为了应对经济转型的发展需要,成立了由各经济功能区党员、企业代表人士组成的经济区支部;为加强社会建设,重点就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开展参政议政工作,成立由政府公职人员和社会学专家等代表人士组成的社会建设支部。2014年新成立的民革广东省直第七支部是由广东省农业厅的民革党员牵头,吸收“三农”部门和涉农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人士成立的省“农业支部”,他们在“三农”专题参政上将是省委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江门市是著名的侨乡,同时台资企业较多,因此其新党员发展重点就带有浓浓的“侨”、“台”特色,特别是海归中的中高层人士。而对于高校来说,新党员发展对象则应该是着力发展那些能代表学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高层知识分子,现在省委会在广东省重点高校的新党员发展就是逐步按此方向走向良性循环的。
目前,广东省的民革组织包括16个地级市委会、3个县级委员会、31个省直属(总)支部、5个基层委员会、315个支部。截止今年10月底,全省共有民革党员6064人,较五年前增加1701人,增长率为39%;党员平均年龄51岁,比五年前的降低了1岁,大学以上学历占65.1%,较五年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128人,较五年前增加70人,增长率为120%,担任各级政协委员542人,较五年前增加301人,增长率为124%,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和司法机关实职的有51人,较五年前增加9人,增长率为21.4%。去年广东省共发展新党员490人,年度发展率达到9.2%。
记者:如何才能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请您结合省委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谈谈您的体会。
李崴:党组织的凝聚力基于组织的活力,因此,基层组织建设特别要抓好支部组织活动,特别是要科学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实际效果、对身心有益的支部活动,以这些活动促进全体党员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活力和参政能力。为此,省委会主要采取了四个措施:一、对省直属支部制订了《省直属支部联络员工作制度》,强化联络员在省直属支部组织活动中的纽带作用。将省直属支部的新党员发展、组织活动的开展作为对省直属支部联络员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省委会按党员人数对省直属支部发放一定的组织活动补贴。二、在全省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出量化的指标(如发展新党员数、支部活动次数、媒体杂志刊登该支部的事迹次数等),每年评选一次并且不限名额,以营造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良好氛围。三、以“同心献策”、“博爱牵手”、“学习实践活动”为抓手,不定期地通过网络下发文章、书籍、电影等学习材料,推动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增强和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四、省委会及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带头参加基层组织活动,并要求记录在案。如,省委主委多次给基层组织讲课;律师党员利用支部活动义务普法;大学教授宣讲科技知识;企业家讲经济和管理;医务人员讲养生和到贫困地区扶贫助困等等。这些措施推动全省民革的支部组织活动更加丰富和富有实效。
广东省各级民革组织也都积累了不少好的支部活动工作经验。如民革珠海市委会为了推进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上台阶的“四项能力”学习教育活动、“同心创优”活动,“联系困难家庭、服务群众,联系社区村居、服务基层,联系重点项目、服务企业”,“三联系三服务”活动。民革广州市委会则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出台《提案工作管理办法》、《开展“献一策”工作的管理办法》、《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以专委会为主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专家等参加,全体党员参与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支部活动。2014年民革广州市委会还组织了有180名党员参加的“薪火相传”杯羽毛球赛,与省委会一起和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举行足球友谊赛等。这些活动既为党员创造了相互了解、促进感情交流的平台,又增强了党员的活力和身体健康。民革深圳市委会的创新亮点是率先将民革支部建在街道,相继在龙岗区横岗、布吉、坂田等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基层民革支部,增强了与街道办中共党工委的联系和沟通,使民革党员更能接到地气,民革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直接到达街道这最基层细胞中。今年民革深圳市委会还在党员相对集中的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律师支部,使得律师党员们在社会法制领域能更好地建言献策。民革深圳市委会还有一项特色,福田、南山等支部组织活动由每位党员轮流策划、组织,甚至鼓励预备党员和新党员参与独立策划组织支部活动,使得支部活动弥久常新。民革东莞市委会则是率先在民营企业都市丽人上市公司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民营企业的民革支部,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如何在民营企业中实现探索了经验。此外,民革汕头市委会的“民革法律服务所”近20年来坚持义务法律咨询,为群众答疑释惑,在当地媒体和民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民革肇庆市鼎湖区支部积极争取民革肇庆市委会和中共鼎湖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争取到区政府财政从2005年开始将民革支部活动经费作为专项公用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往各地的民革基层支部活动往往受制于活动形式单一、活动经费紧张、无活动地点、党员出勤率低等因素,支部活动难以开展,通过以上的种种活动创新,支部活动多了,内容丰富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参政能力、身心健康,以及组织的凝聚力都得到提高。据统计,全省基层组织中,年开展活动次数4-6次的支部占全省支部总数的60%以上,7次以上活动的占11%。
记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介绍一下省委会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和亮点。
李崴:体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职推荐安排的力度。广东省各级民革组织在平时都十分注重对后备干部的用心选拔,动态培养,让其在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上得到提升。我总结了一下,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习培养。各级民革组织尽可能多地为骨干党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如今年广东省政协在中央社院举办培训班分配给每个党派3-4个名额,结果在省委会的极力争取下,省委会有七位党员赴京学习,远远超过其他各个党派。民革广州市委会每年精心组织策划开展为期3天的培训班,共对200多名基层组织支委进行全脱产组织建设培训。民革东莞市委会每季度举办一次“民革论坛”,并借助市长约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等平台,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据统计,五年来广东省民革党员共28人次参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和广东省政协举办的中青年培训班、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地厅级干部培训班、党外领导干部赴澳大利亚市场经济与社会管理研修班和政协干部培训班。两位党员参加了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的调研、协商及发言。
二、推荐任职。各级民革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向中共省市县委、政府积极推荐民革代表性人物,特别是推荐年轻的优秀党员到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实职。这需要民革各级领导与中共各级领导尤其与各级统战部有良好的关系,并相互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朋友,共同研究组织发展问题。每年主动到各高校、各中共市委统战部汇报工作,征询意见;经常与台办、外办、侨办、农业厅、司法机关等政府部门保持良好关系,与他们共同调研、互通QQ、相加微信、交好朋友,使得能够尽可能及时掌握各实职岗位的缺补任用情况,以便抓住机遇推进民革党员的实职安排。如民革珠海市委会主委是副市长,在换届后他就带领班子成员走访中共珠海各个区委,就民革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和如何提升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履职能力,进行了深入交流,鼓励支部的民革骨干积极参与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
三、挂职锻炼。如民革深圳、珠海市委会对新党员、年轻党员大胆使用,将中青年骨干充实到民革市委会班子里,让他们组织和负责重要的调研、提案等参政议政的工作,通过工作实践得到锻炼。民革东莞市委会派出的首位律师民革党员随中共广东省委派出的援藏工作团到西藏锻炼,因成绩突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优秀法律援助志愿者”,西藏司法厅评为“西藏法律援助优秀律师”,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各地在专干的培养上也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通过机关内各部门间轮岗,对外推荐到政府部门挂职等方式,给专干提供成长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2004年,省委会在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曾派出了四名干部到市县政府挂职,如今他们中的三人已经成为了省委会常委、副主委。今年开始省委会每年选派4名党员到省委会对口合作的云浮市基层挂职锻炼,连续三年。
在这里,我还是以一些统计数字反映广东省民革组织工作的一些亮点。民革珠海市委会308名党员中现有全国政协委员1名,省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9名,区政协副主席1名,区政协委员15名;政府任职方面,现有2名厅级,6名处级,科级17人。民革江门市委会则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信息、财政、规划等方面的优秀党员积极参与政府的公务员竞争上岗。结果是,江门所有民主党派实职安排的7个处级以上干部中,民革占了4名。民革深圳市委会1049名党员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74人,政府处级实职安排8人。
记者:谢谢李副主委。
(张跃,张青青,民革广东省委会干部/责编 卢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