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大栅栏—琉璃厂之间

2014-12-17 20:33京游
旅游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栅栏胡同

京游

大栅栏商业街,地处老北京城的中心地段,是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这里可谓是北京古老、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这里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就曾是北京传统商业的象征,这些都集聚于大栅栏。直到今日,瑞蚨祥、内联升、六必居还古韵依然,而同仁堂、张一元茶店、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在一起,逛一逛历史韵味浓厚的百年老店,买一些传统古朴的手工艺品,感受北京独有的市井文化风貌。

琉璃厂从清时的“京都雅游之所”,逐渐发展成京城最大的书市,人文荟萃。今日,这里聚集了古玩书画的众多商铺,文人学者汇聚,游客如织,给古街带来了蓬勃的朝气。

让我们走进大栅栏、琉璃厂,徜徉在古老的商业文化河流之中,去发现琳琅满目的商品下掩藏着的历史风貌。

商贸与娱乐的交融

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知,即使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走在这条著名的商街上,不仅能品味到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以来,500多年间累积的文化底蕴,感受历史风雨下坚挺着的古街灵魂,也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中享受购物的乐趣。即使不用“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条街也从骨子里浸润着繁华。

从前门大街远远便能看到正对着正阳门的那片开阔地,拐进去,一打眼就看到铛铛车静悄悄地停在路边,地上的两条铁轨远远地延伸向街的深处。从西边的岔路口进去,便是前门西河沿街。街的东边尽头处是1盐业银行旧址。它于1915年由袁世凯批准建立,是典型的西洋式建筑,中间的立柱让人仿佛看到了雅典神殿。它是中国早期自办的商业银行之一,和前面不远处的2交通银行旧址,以及往北一些,西交民巷内的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保商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工银行、大清银行等等,构筑了当时民族金融业的天下,和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遥遥相对,成为了整个民国时期的金融街。今日,即使金融繁华不再,但故事久存。拾阶而上,那些方正挺拔的立柱仍昭示着曾经的影子。

在两大银行旧址的南侧,有一大片被圈起来的工地,据说这里在民国年间是著名的shopping mall(据我猜测就是当时的北京“大卖场”劝业场),现在正努力恢复原貌,想来不久后,我们便又能见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民国商业气质。

工地的旁边进去便是3珠宝市。这条街在清代时因为有许多经营珠宝玉器的商行和店铺聚集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原来不仅交易珠宝玉器,同时也是熔炼、兑换银两的集中地,街中设有熔炼银两的炉房,为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到今日,原来的钱庄、银号、金店都已不在,只留下一些小商贩在叫卖着特色旅游纪念品,找不到丝毫曾经辉煌的感觉了。

沿着珠宝市一直走到大栅栏街,再继续向南,过六必居不多远,路的东侧,粮食店街40号就是4源昇号。这里是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的诞生地,也是北京二锅头酒的发源地。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赵氏三兄弟改革酿酒工艺,创造“二锅头”品牌以来,这酒的清香便浸润了一代代北京人。

看过了二锅头的传承,再回到大栅栏街慢慢往前走,所见几乎都是老字号,马聚源、步瀛斋,以及5北京照相机总厂门市部。古老的、现代的,一代代相机的变迁便在小小的空间内呈现出来。

再往西,几乎走到大栅栏街的尽头,有一座6大观楼影院。这里是南城最早放映电影的场所之一,据记载,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外国片《麻疯女》,当时观众很踊跃,场场爆满,成为当时老北京平民的娱乐中心。据说100年前,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影片就是在这里首映,并从此揭开了中国百年电影发展的序幕。今天楼里也还在正常地放映各类影片,或许你会在不经意的细节里发现历史的影子。

青云阁安怡之家宾馆LONG TABLE谭鑫培故居纪晓岚故居晋阳饭庄

大栅栏商街走到头,马路对面便是大栅栏西街,街口有高高的栅栏,上书“观音寺街”,这便是老名了。

路的北侧有7青云阁。早年的青云阁是个人气极旺的综合型商业娱乐场所,这里集购物、娱乐、饮食、品茗、服务于一体,因而引得文人雅士、富贾贵胄多愿汇聚于此。程砚秋、马连良、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先后在此登台亮相。清末文人许愈初曾在《肃肃馆诗集》中引诗为证:“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古董几摩挲。栋栋书场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台球这一时尚运动便是在那时被青云阁引进的。如今则改成了酒店,中式的建筑,古典的家具和各式传统工艺品,让人们仿若走进了旧日的时光。

再继续往西走,还是路的北侧,能看到一处别具风格的建筑,在一片传统京味建筑中,有一些原始的风情,门头处悬挂着的小船与木头的立柱,小丛的野花,别具风情。现在是8安怡之家宾馆和9LONG TABLE(Restaurant &; Bar) ,吃喝休闲都有处可去了。

继续向西,过观音寺,走右边的路,便到了铁树斜街。在大外廊营胡同口,有10谭鑫培故居。故居坐西朝东,原大门前有块木牌,上写“英秀堂”三字,据说是其好友李毓如所书。 三进院落,布局规范、严谨,摆设和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浓浓的文学气息飘散在房间里。

继续沿着铁树斜街下去,就到了八大胡同,过往的灯红酒绿早已不在,只还有些老巷名和老房子,引人探访。

从小巷子里穿出,走到珠市口西大街,可以看到11纪晓岚故居。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都是纪晓岚亲手栽种的。阅微草堂里那杆长长的旱烟袋锅,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据说他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能吸完一半,才有了“纪大烟袋”的绰号。谈笑间,我们仿佛也能看到一个攥着烟枪,腾云驾雾,与人诙谐辩驳着的才子。

老宅的旁边就是12晋阳饭庄,地道的山西饭庄。闻喜饼、什锦炒猫耳朵、肉丝炒拨鱼等等都是山西面食的精华。老舍先生生前多次光顾晋阳,品晋风,赏紫藤,曾留七绝一首“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或许我们没有这样的意境,但却有福享受这里的美味。

500年的商圈

钱市胡同廊房头条门框酒缸门框胡同内联升瑞蚨祥

大栅栏不仅仅只是一条现代商业街,它的骨子里弥漫着古老的商业文明和胡同文化。钱市胡同、廊坊头条到四条(廊房四条即现在的大栅栏街)、樱桃斜街、樱桃胡同以及街面上的那些老字号,只有慢慢地探寻,才能发现那浸润在骨子里的味道。

走在珠宝市,若不细细寻找,真的会错过13钱市胡同。从珠宝市的南端一直往北走,路西,一家品牌折扣店和北京天街伟业超市中间,有一条极窄极窄的死胡同便是了。这里是京城最窄的胡同,仅70厘米,而且是清末民初时京城中钱市最为集中的地方,很多人认为这里是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现在,胡同中还留有一些旧时炉房、钱市的遗迹。胡同北侧一座二层的小楼上竟还留有一块石匾,匾上好像是涂了红漆,时间久了红漆起了皮儿,露出了下面的字,依稀是“万丰银号”的字样。胡同的南侧全部是三合院,这些三合院都很小,院里十分拥挤。仔细看时会发现,有的房上还留有气窗,这些气窗就是当年炉房的遗迹。最里面的7、9号院,院中建了一个巨大的罩棚,罩棚下面是两排整齐的小房,这里就是清末做银钱交易的交易所。真是难以想象,清末热热闹闹的银钱交易所竟是在如此僻静的角落里。想来,即使有窃贼犯案,也不容易逃出,只要堵在胡同口就能很轻易地抓到。如今,小胡同里住着的已经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昔日里吞金吐银的钱市胡同也变成了寻常民居,只留下了旧迹讲述着历史。

继续沿着珠宝市向北,走到头,西侧的胡同便是14廊房头条。金庸先生的家族前辈查慎行著于清代的《人海记》中提到,明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如今前门外的廊房头条等胡同名称就是那时的遗留,堪称是北京最早的招商区。数百年间,这条胡同先后有过不同的主要店铺。先是被称为“灯街”,有华美斋、文盛斋、秀珍斋等二十多家灯笼铺。后来又以买卖金子为主,称为“金银珠宝一条街”,而后又专精玉器。今日走在胡同里,也找不到这些商铺的痕迹,只在正阳书局的门口,抬头望去,二楼的墙上还有一块古旧的牌子,上书“瑞文斋玉器”,依稀能见到过去的碎片。

胡同里还有一家15门框酒缸,这样的酒铺儿在过去是极多的,劳作一天的人们傍晚喜欢到这类酒铺儿现打2两“门框二锅头”,要上一包花生米,来度过惬意的夜晚。现在重修的这家酒铺儿,就为唤醒人们的胡同生活记忆,让老北京的情节为更多人所知。

酒缸旁边的胡同就是16门框胡同。当年的门框胡同汇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摊,从南到北依次有北京复顺斋酱牛肉、年糕钱、豌豆黄宛、油酥火烧刘、馅饼陆、爆肚杨……每一家的门脸都不大,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今天来这里,小胡同里已经没有正宗的老店铺了,只能去廊房头条找找爆肚冯和小肠陈了。

穿过胡同,到大栅栏街,街上的老字号一家挨着一家,最值得看的莫过于17内联升和18瑞蚨祥。内联升的门口长年有匠人在展示制鞋工艺,3楼还有博物馆,展示着各式各样的鞋子,也能看到《履中备载》。如果运气好的话,还会见到非遗大师何凯英,听他聊聊千层底布鞋的故事。瑞蚨祥则是在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的指导下传承不断。

京味贾家马迭尔冰棍观音寺樱桃斜街樱桃胡同琉璃厂火神庙一得阁中国书店

一直向西,走到大栅栏西街,也就是原来的观音寺街,一路之上古建众多,紧挨着青云阁,那一溜儿建筑,都一样的风格,只是门口挂着不同的牌子, 19“ 京味贾家”、“福兴居”、“三元楼”、“味美鲜”……还有那些零散的小店铺,门口的木制家当,都有着古老的味道。京味贾家是著名的京派饭馆,有不少当家菜。打卤面是我认为最够味的,精道的面条,鲜香浓厚的卤汤,老北京的味道。

出门走两步,到马路对面的 20“哈尔滨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买上两根冰棍,甜而不腻,冰中带香,是法籍犹太人1906年创建于哈尔滨的冷饮店,这家分店的味道依然很好。夏日的午后,品着这点清凉,即使烈日当空,心下也无比舒爽。

走到分叉口,正对着的就是21观音寺了。这座观音寺建于明朝,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在接受信徒们的顶礼膜拜之外,它还见证了这条街的兴衰往事。如今这座寺庙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寺庙建筑虽历经沧桑,仍保留了主要的遗存,亟待修缮与保护。

走右侧的胡同,便是22樱桃斜街。人流一下子少下来,极为安静。走约200米,右手边有一条折返方向的胡同23樱桃胡同,这里已是典型的住宅区,门口有时会有老人悠闲地坐着,享受着阳光或绿荫,游人几乎没有。这条折返的拐弯,正如这里的产业布局,经过这一奇特的转身,由大栅栏的繁华喧嚣到了琉璃厂的沉静雅致,妙趣横生。走一小段延寿街,便到了琉璃厂东街。29号院就是24琉璃厂火神庙。门脸是火红色的,就好像真的有火神住在这里一般。琉璃厂特殊的商业环境,纸张多,木建筑多,巷子也不宽,防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火神庙曾经的地位可想而知。

向西走,路的北侧,有家25一得阁。这里最出名的就是墨汁,启功老先生曾题词:“砚池旋转万千磨,终朝碗里费几多。墨汁制从一得阁,书林谁不颂先河。”

快到南新华街的尽头处,则是26中国书店。它的工作是极有意义的,对我们历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古代典籍、书刊资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发掘和抢救,搜求中外古旧书刊达数千万部之多,使无数古代典籍和文献资料得以持续传承,是最为人所敬佩的一项工作。墨墨书香,文化传承,店里常有来找书的人,也是找回了文化和智慧。

胡同里的老字号

六必居粮食店街张一元同仁堂煤市街

大栅栏和琉璃厂周边汇聚了众多的戏楼、茶馆、剧院、商铺,人流川息,也留下了众多精彩纷呈的场景。寻访胡同和老字号,似乎每一家都带出了一串串的故事。

从前门大街一进大栅栏,左侧的27六必居就是必去的地方。虽说六必居是酱菜馆,可你看看它的口号“秫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这分明是酿酒的节奏,与制作酱菜何干呢?!可偏偏这“六必”就传承了近500年,成为了每一口酱菜的精神所在。店内有一块金字大匾,上书“六必居”,据说是出自明朝首辅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是一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

看完了酱菜,就沿着28粮食店街一路往南溜达。这里曾经是粮食交易市场。街内原有中和戏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尚小云、筱翠花常在此演出。今天的我们,则热衷于根据胡同名,猜测其古时住过什么人,有什么典型的行当。王皮胡同、蔡家胡同、施家胡同、掌扇胡同、云居胡同、湿井胡同……多得数也数不清。

返回到大栅栏街,一路走,看到了 29 张一元。这是一家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字号,据说老店是第一个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等来招徕顾客的,每次播放时,门前总是围着一群人。进入店中,茶香袅袅,来往的人们都不自觉地轻言细语,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听说这家茶叶店一年能卖出上亿元的茶叶,这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也印证了它在北京人心里的地位。

旁边就是30同仁堂。蔡国庆那首老歌就唱尽了它的风流:“……从小我就听说供奉过御药的同仁堂,还记得低凹古朴的老门脸儿 没进门儿能闻见百草香……看橱窗丸散丹膏展特色 名中医望闻问切保安康……”

再往西,走到大栅栏街的尽头,往北拐是31煤市街。有人认为这条街因自北而南开设有多家煤市而得名。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所谓煤市街,是因街南口正当中有一家煤市而得名。但不论哪种说法,皆因明清时,骆驼从京西门头沟煤窑运进北京城里的煤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此堆放销售而形成。

杨梅竹斜街槐荫山房戴月轩姚江胡同荣宝斋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正乙祠戏楼老舍茶馆

沿煤市街向北走不到100米,就到了32杨梅竹斜街。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中,这条街名为“杨媒斜街”。据说是因为清朝前期这里住着一位善于说媒的杨媒婆,清光绪年间,谐音并雅化为“杨梅竹斜街”。从名字的变迁就可见文化韵味。这条斜街和附近的铁树斜街(原名李铁拐斜街)、樱桃斜街、棕树斜街(原名王广福斜街)都是人走出来的。元朝灭金朝后,元朝政府放弃金中都城,在金中都城东北面另建元大都城。新建的元大都城的商业尚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大都城内的百姓很多都到中都城购买所需物品。出大都城丽正门 (今正阳门)向西南到丁字街,逐渐被百姓们走出一条从东北向西南的道路,便是这些斜街的来历。闭眼穿越,仿佛这条条斜街上仍有来来往往的百姓们,穿行不息。

从斜街走一小段延寿街,不过30米,就插到了琉璃厂东街。街的北侧有33槐荫山房。文房雅玩、竹木牙雕、铜饰摆件,无一不精巧。旁边就是34戴月轩,主要经营湖笔,一支支如椽巨笔写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许多故事。对面有个胡同口,上书“35姚江胡同”。据说这里是光绪年间姚江会馆的所在地。进入狭长的胡同,里面的房子就显得灰暗斑驳了,在胡同的转角处,有一只带有狮形兽的滚礅石,孤独地被丢弃在墙的一角。尽头处有一座在北方民居中算得上气派的老房子,就是当时会馆的祠堂所在,现在这里也都成了民居,也不知还有多少余姚籍的人家住在这里。

从胡同里出来,继续向西,就走到琉璃厂西街。36荣宝斋是这里最出名的地方。它的名字更多是因为注重收藏书画作品,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无论古代珍品还是近现代名家之作,均能在这里找到一二。元代的吴镇、盛懋;明代“明四家”徐渭、陈道复、陈洪绶、董其昌;清代石涛、朱耷、王铎、“四王”、“扬州八家”;近现代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细细浏览,你还能找到更多。

欣赏完书画作品,出店已是夕阳西下。沿着南新华街一路向北走,路侧可见37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据说邓颖超当年曾在 此教书,留下了不少故事。再继续向北,拐进前门西河沿街,路口不远处可见38正乙祠戏楼。西河沿220号曾是康熙年间浙江银号商人所建的银钱业公会正乙祠,规模非常大,祠内不但有供祭祀用的祠堂、议事用的大厅,还有一座名贯京华的戏楼,戏楼里还有一条长长的“T台”,当时许多名班、名角都曾在此演出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部分建筑已经灭失了,只留下一座戏楼和少数房屋,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拐个小弯,沿着前门西后河沿街向东走,快到前门楼子时,能找到一家39老舍茶馆,古色古香,京味十足。每天19:30分准时开演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看着演出,品着香茗和精细的宫廷点心,闲适漫上心头,仿佛连骨头都酥了。

猜你喜欢
大栅栏胡同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北京胡同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一尺大街”长几米?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东明胡同
要钱还是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