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
丝绸
柔滑触感,光艳动人
丝绸在丝绸之路的物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从这条通道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丝绸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产物,人们将蚕茧中的丝抽出,合并为生丝,然后加工成丝线,这些丝线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就成了丝织品。
与天然材质兽皮,或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常见的麻制品相比,丝绸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虽然不及兽皮保暖,也不如麻制品坚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起皱吸身,但它拥有更加广泛的用途。轻薄、滑爽、柔软、透气、色彩绚丽,富有光泽,是它的特点。难能可贵的是,它丰富多样的色彩及花纹,为审美品位的展现提供了空间。如果追求与众不同的光彩与个性,必须拥有做工精良的丝绸衣衫。
从唐朝开始,由于丝绸工艺的发展与东西方交流的频繁,丝绸依据不同的纺织方法,细分为无数品种,花色上也推陈出新。来自外国的珍禽异兽——孔雀和狮子,成为纺织品的纹饰,被应用于宫廷和政府的制服。随着丝绸织造技术的完善,更多不同特点或为外商量身订制的丝绸产品被运往丝绸之路上的陌生国度,此后,那里的人们对它们的热情几乎从来没有消退。
纸张
书写记录,文明传承
唐代的丝绸之路上,纸张作为东土的物产兴盛一时。唐朝出产的麻纸在丝绸之路的交易中占有很大份额。有一种经过特殊处理之后的黄麻纸最为僧侣们青睐。人们从一种叫黄檗的植物中熬取汁液,再用它浸染纸张,处理过后的纸张呈天然的黄色,具有防虫蛀的功效,便于长期保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佛教兴盛,而重要的佛经为了传世长久,多用黄麻纸抄写。
纸张作为丝绸之路物产的重要意义在于,大大降低了文化交流的成本,拓展了人类文化繁荣的深度和广度。
玉石
玲珑温润,玉出昆冈
中国人喜欢玉石,在古代甚至把玉石与神秘的“通天”力量联系在一起。后来人们虽然放弃了“通天”的梦想,但仍旧相信玉石与神秘力量有联系,并能带来美德与吉祥,避除邪恶与不祥。秦汉以来,新疆地区的玉石就是中原人最喜欢的货物。丝绸之路途径的古国于阗、莎车(就是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地区)都盛产玉石,有白玉、青玉、黑玉等多个品种。这些玉石温润细腻,纯净度和光泽度都十分可人,传入中原地区后,备受人们青睐。
金银器
珠光宝气,熠熠华彩
金银开采难度大、稳定性强,经久不腐,成为世界各文明几乎公认的贵重物品。
中国的金银器物从秦汉开始,都一直是装饰物。而精美的金银容器,诸如金瓶金碗银盘等,大概在北朝时期从西亚、中亚地区传入中国。中亚地区也是较早用金银铸造钱币的,而西亚国家的金银器举世闻名。
中国的金银器制作技艺吸取了其他国家的工艺特点和艺术特色,唐人的金银器已经可以制作的相当精美了。
陶瓷
如磬似玉,画凤描龙
唐朝时代,制瓷技术发展成熟,可以制作出多种精美的瓷器。
三彩釉陶是在高岭土胎上施以黄、绿、赭三种颜色所烧的低温釉陶。这种陶瓷主要用于陪葬,有时不止三种颜色,它造型生动,拉骆驼的胡商、载歌载舞的乐伎、骑汗血宝马的胡姬……让人印象深刻。
秘色瓷也是唐代瓷器中很精致的一种,秘色瓷呈豆绿色,晶莹细润,光泽鉴人,体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品种繁多、做工精湛的瓷器在唐朝安史之乱前以陆上丝路为运输的主要通道,安史之乱后则以海上丝路运输为主要通道。而当时往来的胡商不知在市场徘徊时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形象也许正在为瓷器的设计做出贡献。
骏马
赤鬃临风,银蹄踏雪
古代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比起丝绸之路上的游牧民族,养马、骑马都不算是突出特长,但这并不妨碍中原人憧憬和喜爱马。早在汉朝,人们就已经认识了大宛(古代中亚国名)的汗血宝马,与中原地区的蒙古马种相比,来自中亚的汗血马不但神俊威武,而且疾驰如电。
马除了是出行的交通工具,是彰显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古代重要的军事物资,是骑兵的必要伙伴。在中国古代社会,能否成功保证马匹的产出,对于军事作战有着重大意义。军队拥有了足够数量的马匹,可以提升整体机动能力,进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来去如风,进退从容,这是马匹带来的战斗优势。
直到现在,西出长安,一路上的雕塑、壁画,有许多在反复缓缓轻诉着关于马匹的各种传说。
珍兽
吉祥福瑞,异兽珍禽
丝绸之路还为我们带来一些新奇的物种。一般来说,一路充满艰难险阻,商人们多会携带一些结实、轻巧、预期价格高的货物,而运送鲜活的动物并在路途上保证其身体健康,难度较大。
但也有特殊情况,贵族、富豪、部分官员对于吉祥喜庆的珍禽异兽很感兴趣,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友谊或赚取财物,来自西亚、中亚的商队也会不辞辛苦将珍稀动物运入中国。
狮子就是其中之一。狮子因为外形威风凛凛,自来到中国后,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唐朝人虞世南在诗作中称之为“绝域之神兽”,它的造型经常被应用在各种绘画、雕塑、纺织的图案中。
我们现在可以方便地在动物园中看到狮子,但从大宅门前石狮威严的姿态,仍然能想象人们曾经对狮子的独特情感。
琵琶
拨弦拢索,玉盘落珠
琵琶音色优美,演奏技法复杂多变,声音表现极富张力,是一种听过之后就让人过耳不忘的乐器。琵琶的雏形在秦朝时已经出现,我们现在见到的琵琶则和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同时也是各民族、国家文化相互传播融合的平台。
唐朝时,以音乐歌舞驰名的西域国家龟兹有一种四弦曲颈琵琶,它传入中原后与原本的琵琶造型及功能相互融合,诞生了全新的琵琶。骑着高头大马,或在驼背上怀抱琵琶弹奏乐曲,听者则佐以胡舞,成为唐朝流行的艺术审美形象。
琵琶及其演奏的舞曲流行于宫廷与民间。“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之音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再也不可缺失的一个元素。
茶叶
茶映毫盏,饮之忘忧
丝绸之路上对茶叶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新疆地区及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国家。只不过他们将茶叶当作食物而非饮料。由于缺乏新鲜的蔬菜,东土的茶叶和大黄是他们获取植物纤维的重要途径。茶叶比大黄更受欢迎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便于长期保存,焙好的茶砖往往储存三年五年也可食用。
在丝绸之路上流通的茶大都是经过发酵的茶,方便运输、保存。不同于其他的物产,茶叶深刻地影响了周边民族和地区的生活饮食习惯,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葡萄酒
玉壶美酒,酿色如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告诉我们:葡萄酒,属于西陲。
汉朝时,葡萄及其酿造方法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西部地区,随后在中国扎根。
文人雅士尤其热爱这种色泽鲜艳的美酒,留下了不少诗歌篇章。有趣的是,虽然中原人学会了酿造葡萄酒,但对通过丝绸之路千里迢迢贩卖来的进口葡萄酒仍然情有独钟。
蔬果
以人为媒,蔬果飘香
丝绸之路带来的新奇物种,除了可供观赏的珍禽异兽,还有很多经济作物。
石榴、核桃、黄瓜、香菜、芝麻……这些作物都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因为张骞出使西域,使丝路畅通,所以这些作物的引入都被归为“张骞带回”。其实它们的真正携入者,决不会只有张骞一人,而应该是往来于丝绸之路上商旅使者们共同的功劳。
香料
香烟袅袅,馥郁芬芳
香料可以熏染物品,也可以用于烹饪调味。无论是熏燃、涂抹还是服用,香料总让人感觉心神愉悦。它们在古代人生活中应用广泛,日常着装,祭祀沐浴,烹调食物都能用得上。中国原本使用香的方式多是直接使用其原料,很少经提炼后使用。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精炼的香料传入中国,当时它们可是相当昂贵的奢侈品。中国人最初对于这些香料知之甚少,直到唐朝,还有人认为苏合香是狮子的粪便。
随着交流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人对香料的了解越来越多,制作和使用的方式也更加多样。丝绸之路传来的香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还刺激了中国香料加工技术的进步。
丝绸之路上流通的物产远远不止这些,这条历史悠久,范围广阔的交流之路,打破了地域之间的限制,让人们的目光眺望远方之余,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影响。当我们吃着胡萝卜、喝着葡萄酒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仍在享受丝绸之路留下的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