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憓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阅读学生的日记是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既传统又有效的方式。
周日傍晚,我到学生宿舍时,发现张美念同学的神色很不好,眼睛又肿又红。张美念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难道她是想念父母了吗?我立刻问她:“你怎么啦?”她摇摇头说:“没什么。”后来,我从她的日记习作中了解到,原来她奶奶有一百多元钱找不到了,认为是她偷的,并对她破口大骂。但是她并没有拿那些钱。当她要来学校时,她奶奶还是很生气,并且不给她路费。别的同学有钱坐车或者有家长送来,她却只能边抹眼泪边走路来学校,一个人暗自垂泪。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连忙开导她:“你奶奶很辛苦,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你和弟弟,她省吃俭用惯了,突然之间丢了钱,怎么能不着急呢?你念在你奶奶年纪大了的份上,不管她怎么错怪你,都要体谅她,好吗?”听了我的话,她释然了,表示能够理解奶奶的心情。当晚,根据她的需要,我给了她二十元钱,之后又联系了她奶奶,让她奶奶再找找看。后来她奶奶果真找到了遗失的钱,误会也随之消解了。
有一次梁微微在日记中说,她父亲总是无端地责骂她,这让她既难受又气愤。梁微微的母亲一直在外打工,父亲长期卧病在床,她每天除了上学,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但心情烦躁的父亲总是拿她出气。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找到她,对她说:“你爸爸身体难受,心里肯定也很烦。他感到痛苦,只能向你——他最爱的女儿发泄,他能撑到现在,都是因为爱你、舍不得离开你啊!所以你要理解你的爸爸。”梁微微听了之后说:“老师,我懂了,以后爸爸再怎么责备我,我也不会生气了。”不久,她的爸爸过世了,她又在日记中写道:“妈妈,我爱你,但我又恨你。因为在爸爸生病时,你迟迟都不回家。回来后,你送爸爸上医院,可是没几天,又把爸爸接回家了。如果你不把爸爸接回家,爸爸就不会离开我。”知道了她心里的这个疙瘩,我及时找她谈话:“你妈妈迟迟不回家,是因为要赚钱给爸爸治病。妈妈把爸爸从医院接回来,是因为妈妈知道爸爸已经撑不下去了。你也知道,在爸爸住院的那几天,你妈妈是怎样竭心尽力地照顾爸爸的。那几天,我的妈妈也住院了,所以我了解得很清楚。现在你还小,还不明白你妈妈的心。”经过我的劝说,她不再怨恨妈妈了,而且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
在批改农妃妃的日记时,一开始我就感觉这是一篇带着泪痕与伤痛的日记,于是赶紧用心地读起来。读着读着,我自己也不禁落泪了。这是一篇描述妈妈再一次离开她去广东打工时,她既悲伤又理解妈妈的日记。农妃妃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我很能理解她的心情。自从上一年级后,她父母一直外出打工,她只能居住在伯父家。这次国庆节长假,她妈妈特意从广东回来陪她几天,这些天得到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可妈妈再一次不得不离开她,让她很是伤心与无奈。读完后,我仔细琢磨了一下,给她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我想,此时此刻,你妈妈的心情和你是一样的,你妈妈也很舍不得离开你。但你妈妈的离开是为了让你能有更好的物质保障,也给你独立成长创造了空间。擦干眼泪,让妈妈放心地在外工作吧。”第二天,我既夸她懂事,又告诉她日记有点美中不足,并指点她再次修改。征得她的同意后,当晚我连夜把她的日记输入电脑,并投到《右江日报》。之后,我每天都上网浏览《右江日报》,查看她的文章有没有见报。二十多天后,我发现她的那篇题为《这一天,我长大了》的日记在报上发表了。我非常高兴,为她找来报纸,并在班上宣读,同时夸奖她是一个不让父母、老师担心的懂事的孩子。一年后,她的另外两篇文章《感受快乐》和《我当“小老师”》先后在《百色早报》上发表。她也从原来默默无闻的学生变为我们班的一颗新星,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不管是通过阅读日记,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我们都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因为了解学生,我能做到“时刻在场”并且恰当地解决问题:每当学生生病时,我都能及时发现并带他们上医院买药或打针;当学生出现矛盾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教育他们;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能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或许是“亲其师,信其道”吧,我的学生都很听我的话,虽然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们在学习方面极少让我担忧。我想,只要我们撒播爱心、细心、关心,就能让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责编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