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军,王晓红,张剑凯,郭金华,陈晓佳,唐木生 (广东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东莞 524808)
局部解剖学是以局部区域为基础,阐述正常人体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及其功能应用的学科,是一门与外科医学衔接紧密、直接服务外科的实用性很强的亚临床学科。随着微创外科、显微外科、影像技术、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和手段的发展,临床外科对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突显局部解剖学科的“外科根基”特色,对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临床需求,顺应外科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1]。为此,我们在局部解剖学的实验实践过程中,尝试引入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自主探索意识强的卓越外科医师为目标,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索更科学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2011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随机抽取2个小班(69人)作为实验组,2个小班(70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模拟手术入路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以解剖和观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制定综合评价标准。课程理论和实验结束后,两组学生用统一试卷及操作评分标准分别进行理论和实验技能考核;课程结束后,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全方位了解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和自身体会。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1 实施理念 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利用模拟“手术入路”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在“手术”过程中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直观的情境中和相关问题的引导下,采用推理和判断方法,小组内成员自主探究不同的入路方式,运用批判和创新性思维,调动系统解剖学和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学习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入路的医学知识。
2.2 实施内容 根据不同章节、不同部位的教学难点设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手术入路”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合理性,使得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定局部解剖学教学要求、课堂实施、实验设计、考核标准制定,构建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法。从“三基”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敢于突破现有知识范围的勇气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3.1 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系统解剖学理论和实验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部解剖学考核成绩中,实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成绩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教学改革没有顾此失彼,本末倒置,不影响学生对局部解剖学“三基”的掌握。统计学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实验组(n=69) 对照组(n=70)理论成绩82.41 ±3.48 82.64 ±4.19技能考核 86.77 ±4.16*84.61 ±3.56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分,+s)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调查项目 实验组(n=69) 对照组(n=70)教学状况总体印象 91.28 ±2.83*89.64 ±1.51学习兴趣 94.12 ±4.33* 90.24 ±1.38学习效率 86.63 ±1.39 86.79 ±2.52知识掌握和运用 84.44 ±0.21 84.52 ±5.51自学能力培养 86.27 ±4.32* 84.33 ±9.31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72.43 ±2.31* 66.62 ±6.39动手能力培养 75.55 ±3.41 75.09 ±1.38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85.39 ±1.24*84.64 ±2.57
4.1 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又不影响理论学习 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是单纯按照人体局部将结构解剖出来,让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和观察毗邻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外科操作技能作用有限。将局部解剖学实验和具有代表性的创伤手术、骨科手术、普外手术以及腔镜手术等实践内容相结合,采用手术入路对相关局部进行解剖操作,使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外科手术知识,从而解决外科实习动手难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目前解剖学实验教改的主要方向之一[2,3]。通过外科手术入路,更确切、更具体、更真实地了解人体局部的表里层次、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外科临床应用要点,进一步熟练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比如腹部解剖实验时,通过观摩阑尾手术影像,在标本上探讨手术入路方法和主要事项,了解腹部的层次结构,这样既掌握了解剖知识,也真正懂得解剖与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重要性。在解剖实践中显示,通过这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增强了操作的目的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局部解剖学的理论成绩考核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学生并没有因为查阅课程外知识和提前感悟手术外科技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没有影响学生对局部解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4.2 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局部解剖学名词繁多难记、结构庞杂、难于理解。在传统的解剖实践中,在实验操作之前,教师首先对实验操作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分组分工协作,在解剖的过程中观察验证所学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共同完成操作任务,结束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总结。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践过程使得实验逐渐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致递减。实验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所要操作的局部解剖部位,学生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入路进行解剖。教师应用多媒体直观地介绍典型的“手术入路”病例,并围绕该手术设计和安排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比如在颈部解剖之前,教师可播放一段“甲状腺肿”的手术视频录像,然后问学生“怎样手术?如何入路?”运用“手术入路”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并围绕病例使学生在直观真实的情境中和相关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调动以往系统解剖学的知识,学习和探索未知的医学知识。学生可以根据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和方法,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课余时间,学生为了自主探究出某个部位的最佳“手术入路”,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和收集资料,汇总讨论;实验课上,模拟手术操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集体钻研,勇于创新。实验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3 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法是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有效地解决解剖教学与外科教学的脱节问题,有助于培养外科医师专门人才,但它并不是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且实施时学生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模拟“手术入路”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教师既不能完全使用传统的教学法,也不能一味地追求以“手术入路”为导向教学法,教学顾此失彼,达不到教学改革的真正意图。
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法虽然在设计理念和教学效果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全面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老师和同学认为自己习惯于传统教学,易于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等[4]。学生需要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和提前接触手术外科知识体系;教师不但解剖专业知识要宽厚,而且自身外科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环环相扣才能很好地体现出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教学法,以期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在新的医学教育理念下进一步得到提高。
[1] 夏仲年,武赟,吕华,等.七年制学生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690 -693.
[2] 宋慧芳,杨桂姣,吕华,等.单侧标本开放操作在局部解剖学实习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86-131.
[3] 张中平.微创骨科手术与局部解剖学教学[J].解剖科学进展,2013,19(6):581 -582.
[4] 马锦萍,李艳玲,张永霞,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