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科
(陇县林业工作站,陕西 陇县721200)
渭北黄土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林复合系统是改善其脆弱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核桃是渭北黄土区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林树种,研究高效复合栽培经营技术模式,对于提高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陇县是核桃的传统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化项目和援农项目连续多年投资,陇县核桃面积近40万亩.大大加快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效益可观,势头良好。为了研究核桃农林复合合理的栽培密度,我们2007-2009年在陇县河北乡、李家河乡等地进行了核桃林复合栽培经营模式试验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对核桃栽培模式的影响。现总结如下[3]。
核桃品种以香林为主。选2年生优质嫁接苗,平均苗高60cm,平均地径1.0cm,平均根长30cm,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农作物(小麦、玉米、黄豆、油菜)、牧草(紫花苜蓿、小冠花)、药材(黄芪、川芎)、蔬菜(大葱、甘蓝)等。
2007年秋季栽植核桃,株行距为5m×6m、4m×6m、4m×5m、3m×4m,沿行距方向划分为栽植带和经营带。种植的作物距离核桃两侧栽植带1m,栽植带2m,经营带4m、4m、3m、2 m。10月中旬种植小麦,5月种植玉米。
样地选择选取4株长势较好且能反映这一块地整体情况的核桃林,围成一个小样地,给树木编号,测每株树的树高、冠幅。每种株行距选3个重复样地。按照有序样品分类的方法,在核(桃)麦间作区的每个小样地选取采样带。将每个采样带上选定的采样点用全收割法,先计算出麦穗数、每穗粒数;再分出小麦种子,晒干、称量千粒重,计算产量[4]。
由表1可看出,不同栽培模式的四种栽植密度核桃树高、地径、冠幅、产量、保存率,平均比对照高分辨高出14%、12%、15%、35、3%,经济效益显著。4种栽植密度,从生长量看,5m×6m、4 m×6m较适合,树高分别比4m×5m、3m×4 m高4%~5%,地径分别高5%~8%,冠幅高10%~12%,产量分别高出33%~35%。初期成活率均为100%,保存率因栽培模式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核桃+农作物和核桃+蔬菜模式保存率达到了100%,核桃+牧草和核桃+药材模式保存率则较低。试验总体情况说明,核桃复合栽培模式密度5m×6m、4m×6m比较好,应在渭北黄土高原栽植中推广。
2.2.1 不同栽培密度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 不同栽培密度模式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表2),其中小麦产量构成因子中,4种栽培密度模式比较,5m×6m栽培密度模式的穗粒数、千粒重最高,4m×6m栽培密度模式的次之,3m×4m栽培密度模式的最低,且与6m×5m、6m×4m栽培密度模式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显著。4种栽培密度模式小麦每公顷穗数变异比较大,穗粒数、千粒重变异较小,说明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中,5m×6m、4m×6m、4m×5m、3m×4m栽培密度模式对小麦产量影响主要是每公顷穗数。5m×6m栽培密度模式的小麦产量最高,4 m×6m栽培密度模式的次之,3m×4m栽培密度模式的小麦产量最低。6m×5m、6m×4m栽培密度模式的小麦产量和4m×5m、3m×4 m栽培密度模式的小麦产量差异极显著,4m×5 m栽培密度模式的和3m×4m栽培密度模式的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5m×6m栽培密度模式的和4m×6m栽培密度模式的小麦产量差异也不显著。小麦产量的变异远大于各自构成因素的变异,说明不同核桃栽培密度模式中小麦产量的变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表1 不同栽植密度下不同核桃栽培模式生长影响调查
表2 4种核桃小麦产量构成及产量栽培模式
2.2.2 不同栽培密度中与核桃树不同距离小麦产量的变化 从4种栽培模式内小麦产量的分布规律看出,小麦距核桃树距离不同,小麦产量就不同,不同距离对小麦产量有一定影响。4种主要栽培模式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处于栽培模式系统内中部位置的小麦产量高,即距核桃树越近,小麦产量越低,核桃树越远,小麦产量越高。4m×5m、3m×4m的规律更加明显,说明核桃树确实对小麦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2.2.3 不同栽培模式小麦产量和开放度的关系核桃的4种栽培密度,基本趋势是株行距越大,小麦产量越高。4m×5m的比3m×4m的小麦产量低,是由于3m×4m和4m×5m栽培模式小麦的行距较小,小麦种植量小。与5m×6 m、4m×6m相比,密度大对小麦的影响更强烈,影响小麦亩穗数,进而影响小麦产量。核桃与小麦不同栽培模式的开放度随核桃树株行距的加大而增加(随核桃树株行距的增大,核桃的树高、冠幅基本也呈上升状态),并且与小麦产量基本呈正相关。说明核桃树遮光,导致小麦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产量降低,而影响小麦产量。核桃与小麦不同栽培模式的开放度随核桃树株行距的加大而增加(随核桃树株行距的增大,核桃的树高、冠幅基本也呈上升状态),并且与小麦产量基本呈正相关。说明核桃树遮光,导致小麦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产量降低,影响小麦产量。
(1)不同栽培模式的四种栽植密度中核桃树高、地径、冠幅、产量、保存率,平均比对照高分辨高出14%、12%、15%、35、3%,经济效益显著。4种栽植密度,从生长量看,5m×6m、4m×6m较适合,树高分别比4m×5m、3m×4m 高4%~5%,地径分别高5%~8%,冠幅高10%~12%,产量分别高出33%~35%。
(2)小麦产量构成因子中,4种栽培密度模式比较,5m×6m栽培密度模式的穗粒数、千粒重最高,4m×6m栽培密度模式的次之,3m×4m栽培密度模式的最低,且与6m×5m、6m×4m栽培密度模式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极显著。4种主要栽培模式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距核桃树越近,小麦产量越低,核桃树越远,小麦产量越高。4m×5m、3m×4m的规律更加明显,说明核桃树确实对小麦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1]杨莉,王小纪.人工林高效复合经营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4(4):41-44.
[2]曹尚银,李建中.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10.
[3]严金娥,李磊.早熟核桃优质栽培关键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19-21.
[4]王田利.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果树,20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