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荣 元小冬 郭 晶 王燕玲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脑梗死是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循证医学证明,目前对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首选溶栓治疗。但对溶栓时间窗及溶栓药的剂量尚有争议。国际公认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3h[1],另有发病后 6h 溶栓治疗有效的研究[2]。FDA推荐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剂量0.9mg/kg,最大剂量 90 mg[1],国内可见 0.7mg/kg[3]或 50mg/例[4]等剂量的报道。我科采用小剂量rt-PA 40 mg对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于24h后静滴纤溶酶预防再梗死,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4月~2009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平均(57.03±7.00)岁。3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并结合其意愿分成两组,即溶栓组(16例,接受rt-PA 40mg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14例,未使用rt-PA,其他治疗同溶栓组)。入选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发病时间在6h内急性脑梗死;③无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者;④脑CT扫描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②心房纤颤,可疑脑栓塞者;③近3个月内有头颅外伤、脑梗死或心肌梗死;④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手术、创伤等;⑤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⑥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史;⑦收缩期血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mmHg;⑧正在使用抗凝剂;⑨血小板计数<100×109/L;⑩血糖浓度<2.7mmol/L或血糖浓度>22.2mmol/L;○11妊娠。
1.2 治疗方法 溶栓组给予艾通立(rt-PA,20mg/支,德国勃林格医药公司生产)40mg静脉输入,其中10%静注>1min,其余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h;在rt-PA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4h内监测意识水平、生命体征、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后24h给予阿司匹林0.1g口服,1次/日。静滴纤溶酶预防再梗死,首次100U,次日200U+生理盐水500mL,连续7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及纤溶酶静滴,用法同溶栓组。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活血化淤、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药物。
1.3 疗效评定 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24h、第10d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于治疗后第10d进行日常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和复查头颅CT。基本痊愈:NIHSS减少91% ~100%;明显改善:NIHSS减少46% ~90%;改善:NIHSS减少18% ~45%;无变化:NIHSS减少17%以内;恶化:NIHSS增加18%以上;治疗有效定义为基本痊愈+明显改善+改善。Barthel指数≥95分为基本完全恢复,<50分为严重残疾。
1.4 并发症 记录颅内出血、脏器出血、再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均以()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疗效比较应用秩和检验。
2.1 一般资料比较 3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入院NIHSS评分、入院血压,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溶栓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溶栓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溶栓组在治疗后2、24h、10d NIHS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2h、24h、10d NIHS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24h 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0d 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溶栓组在治疗后10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50%,P<0.05)。溶栓组在治疗后10d 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BI≥95分各为8例、2例,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情况(±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情况(±s)
10d 9.64±3.30 7.29±2.72 2.139 0.041时间 溶栓组(n=16) 对照组(n=14)9.75±3.67 9.93±4.10 0.126 0.901治疗后2h 6.81±4.09 9.86±3.96 2.066 0.048治疗后24h 6.75±4.14 9.64±3.30 2.096 0.045治疗后t P治疗前
2.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溶栓组出现少量牙龈出血1例,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再梗死及死亡病例。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能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抢救缺血半暗带,缩小脑梗死体积。目前,国际公认溶栓治疗时间窗为3h[1],且时间越短,效果越明显。但3h时间窗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有荟萃分析[5]6h内血管再通也可挽救缺血半暗带,这一理论支持让更多的患者纳入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范围。故本组患者溶栓时间窗也定在发病6h内。
溶栓后通常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接反映缺血组织的血流恢复情况,以评价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发病6h内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且即刻疗效明显,未增加颅内出血风险,相对安全有效。rt-PA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具有更强的纤溶活性和更短的半衰期,局部溶栓而无抗原性,到目前为止,只有rt-PA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6]。但溶栓药剂量尚有争议。目前北美和欧洲国家多采用rt-PA 0.9mg/kg的溶栓剂量。日本的JATCⅡ试验尝试将rt-PA溶栓剂量减少到0.6mg/kg[7]。国内研究以rt-PA 0.9mg/kg和0.7mg/kg进行溶栓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另有研究以rt-PA 50mg/例剂量进行溶栓治疗,结果证实相对安全有效[4]。本研究采用了小剂量rt-PA 40mg/例溶栓治疗,所用剂量偏低,但研究中大多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且无颅内出血发生,提示小剂量rt-PA不仅安全而且有效。
预防再梗死目前报道多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疗效尚不明确。也有采用rt-PA静脉溶栓后2h内追加巴曲酶抑制再闭塞的报道[8]。我科采用溶栓后24h给予注射用纤溶酶连续静点预防再梗死,疗效满意,无再闭塞患者出现。因其阻断血栓再形成的机制,直接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使纤维蛋白多聚体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溶解血栓。但对于纤溶酶的疗效及24h内再梗死的防治还待进一步研究。
[1]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oke Study Group[J].N Engl J Med,1995,333(24):1581
[2]沈光莉,贺茂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临床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3
[3]王雪里红,曾 红,樊 琨,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0):678
[4]王克英,王雪里红,左 鹰,等.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34
[5]Rha JH,Saver JL.The impact of recanalization on ischemic stroke outcome:a meta-analysis[J].Stroke,2007,38(3):967
[6]Nakashima T,Minematsu K.Prospects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Brain Nerve,2009,61(9):1003
[7]Mori E,Minematsu K,Nakaqawara J,et al.Effects of 0.6 mg/kg intravenous alteplase on vascular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apan Alteplase Clinical TrialⅡ(J-ACT Ⅱ)[J].Stroke,2010,41(3):461
[8]杨新忠,曾宪珠,张 静,等.rt-PA静脉溶栓后追加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