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利
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但由于统计体系不健全以及登记范围的限制,我国的实际失业率远远大于我国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下岗职工增加;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民要进入城市,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批毕业生要就业。这些都使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了紧迫性和严峻性。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比重,尤其是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的服务业。旅游业属于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其不仅可以带来很多的直接就业机会,而且通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来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成为解决目前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且可行的途径。从全国来看,不仅发达地区在积极发展旅游业,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更是想利用自己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发展本地区的旅游业来带动本地区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南省属于中部地区,且属于典型的农业大省,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相当丰富,具备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提高就业水平的资源条件。但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究竟发展得如何,旅游就业水平究竟怎么样?如何进一步提高河南省等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就业水平?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迫切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从国内对旅游就业的研究现状看,魏翔(2006年)通过构建旅游生产函数的旅游就业方程,证明了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就业并不总是存在正比例关系。将海萍(2007)年在旅游就业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旅游就业空间拓展的可行性。郭为(2009)通过对我国饭店和旅行社的就业弹性分析,指出旅游就业中其所带来的间接就业比直接就业更加重要。唐代剑(2005)通过对浙江省旅游就业弹性进行测算,证明了旅游业更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就业。高伟洁(2008)从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人力资源等3个方面对河南省的旅游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以特色旅游开发带动资源型城市、乡村旅游就业等旅游就业拓展策略。柳思维(2008)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采用弹性和协整分析法研究了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就业之间的关系,提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基础设施改善等提高旅游就业率的措施。张军(2009)以昆明市为例,采用增加值模型和当地支出模型分析了旅游业的支持就业因素,提出以产业规模推动旅游就业规模。从以上研究的范围来看,主要从全国和各省区的角度上来研究,在个省区的研究中有既有东部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东部地区或者西部地区,对中部地区的研究很少,且局限于基础性的定性研究,没有非常规范的定量研究。这不利于我们更科学、更理性、更客观的认识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不利于中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基于国内的研究现状,从旅游就业增长率和贡献率两个角度对河南省的旅游就业效应进行分析,并与全国进行比较,找出河南省旅游就业的制约性因素,为河南省及中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的可持续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由于我国的官方旅游统计中,各省区的国内旅游收入、接待人次数统计数据不全,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国际旅游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2011年河南省接待国际旅游人次数达到168.29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49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了5.61倍和4.82倍,分别居全国第17位和20位;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2011年河南有星级饭店343家,旅行社1098家。与上世纪末相比,河南省的旅游业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如果从河南省近年来的旅游业及旅游就业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看,我们会发现情况远非我们预期的那么好,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在逐年降低,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的增长速度从2005年的35%和33.39%,下降到2011年的10.02%和14.61%,降幅分别接近25和19个百分点;旅游产业规模的增长速度也在逐年降低,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得数量增幅不断降低,尤其是星级饭店近两年更是出现了负增长,最大降幅达到39.13个百分点;相应的旅游就业水平增长乏力,在2005年和2008年也出现了负增长。在河南省旅游业及旅游就业增长趋势方面,如图1所示,可以明显看到5个指标都统一呈下降态势,尤其是星级饭店增幅下降的速度要更快,这直接影响到了旅游就业水平的增长。
表1 2005-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及旅游就业各项指标环比增长速度 单位:%
图1 河南省2005-2011年旅游业及旅游就业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堆积折线图
虽然河南省近年来旅游就业水平的增长速度在逐年下降,但其总量除个别年份外仍然是在不断地增长,那么河南省旅游就业(这里仅指在统计范围涉及的直接就业)对河南省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究竟有多大?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多大的差距?为此,我们需要在测算河南省及全国的旅游就业贡献率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测算河南省及全国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率,我们用公式如下:
其中CT为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率,ΔTt为t年旅游就业的增量,ΔIt为t年第三产业就业的增量。
根据2004-2011年河南省和全国旅游就业人数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采用公式1测算2005-2011年河南省及全国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河南省及全国旅游就业及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比较表 单位:%
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就业增长率在2008年之前,除2006年河南省旅游就业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2009年及2010年又高出全国很多,分别高出12和46个百分点,但2011年又低于全国;在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方面,除2006年之外,河南省的旅游就业贡献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虽然河南省旅游就业增长率与全国相比有高有低,但是出现了逐渐低于全国的趋势。在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率上与全国的差距更大,并且这一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基于以上对河南省旅游产业就业增长率及其对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的就业效应分析,并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河南省近几年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趋缓,旅游产业规模增长缓慢,甚至个别年份还出现负增长。尤其旅游业中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旅游饭店业,近几年其规模逐渐萎缩,在2010年和2011年,其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6.05和-11.14。2011年河南省拥有星级饭店数是343家,和2010年相比减少43家,这与河南不断发展的旅游经济水平是不相适应的。而现有的旅游饭店在结构上也存在问题,无法满足大批国内游客的需求。2011年河南省星级饭店中,三星级以上的饭店233家,占总量的67.93%,二星及以下的饭店110家,仅占32.07%,这显然与当前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不相吻合,这一情况在其他欠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饭店业是旅游产业中关联带动作用最强的行业,饭店业的经营可以带动第一、第二以及其他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恰恰是饭店业发展的情况最不好,这是造成目前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与全国相比,虽然在个别年份河南省旅游就业增长率较高,但大部分年份均处于低于全国的水平。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且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八大古都中有四个都在河南,因此河南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河南省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坚实的资源基础,且其旅游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理论上其发展速度应该很快,相应旅游就业水平也应该增长迅速。然而,从上文的分析看,河南旅游就业增长显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河南省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缺乏特色与内涵,与东部沿海旅游业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相比,其旅游产品竞争力不足,旅游需求有限,旅游产业规模增长缓慢,从而也制约了旅游就业水平的不断增长。
3.河南省旅游业对于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说明在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量中,旅游就业所占的比重严重不足,旅游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在河南省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包括河南省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水平,就是旅游产业链的过短和过窄,旅游产业仍然停留于食、宿、行、游等需求的基本层面的满足,而没有向更深层次延伸和发展,从而使其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限制了旅游就业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状况欠佳,并且很多省份都出现负增长的趋势,旅游就业的持续增长面临巨大的瓶颈。从我们对河南省旅游就业效应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目前制约河南省旅游就业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在于旅游产业尤其是饭店供给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优势未有效转化、旅游产业链的深化不足等。河南省是典型的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份,其旅游就业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可以从河南旅游就业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中得到启示,以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的持续增长。
1.增加旅游饭店的有效供给,增强旅游就业带动能力。
从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规模增长缓慢甚至逐渐萎缩,尤其是饭店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星级饭店的规模萎缩是造成旅游就业机会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增长旅游饭店的总量,使其与目前日益增长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在总量增长的过程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不能盲目增长高星级的饭店,应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主要客源市场的消费构成状况,注意旅游饭店星级构成的合理性。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紧张,旅游产业发展不成熟,无效供给退出困难,因此在旅游饭店的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规模档次结构的合理性,增加有效供给量,避免无效供给的大量滞存,从而充分释放旅游饭店的就业带动能力。
2.打造文化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精品,不断扩大旅游市场需求,从而增进旅游就业水平。
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层次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再加上出境旅游的迅速发展,国外高品质旅游产品的冲击,使游客变得越来越挑剔,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断提高。来自于国内外的竞争迫使欠发达地区必须转变经营方式,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与内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首先,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突出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地位,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其次,利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优势,着力开发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建立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观光农业基地,吸引国内外的度假游客。再次,在打造文化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精品的同时,应加大市场宣传与推广的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最后,注重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提升美誉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扩大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增加旅游就业机会。
3.延长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进而促进旅游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发展会涉及众多的行业,不断加强这些相关行业的有机联系,使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向纵深延长与扩展,从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链的延伸,除了要发展满足游客基本旅游需求的食、宿、行游等产业的基础上,更要大力发展满足游客非基本旅游需求的产业。其中,在满足游客的购物消费需求的过程中会涉及众多的行业,而且大部分的旅游纪念品都是手工制造,其带来的就业机会也会更多,因此,欠发达地区应结合当地的名优土特产尤其是一些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开发相应的旅游纪念品。并且从设计研发、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质量控制,保证旅游纪念品的品质,杜绝粗制滥造,突出当地文化特色,从而吸引游客购买和消费。在我国“大旅游”格局加速形成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应该抓住机会,深化旅游产业链,与当地的优势产业相结合,提高旅游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就业。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是实现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魏翔,中国旅游就业增长方式研究—引入环境压力因素的生产函数分析[J].财经研究,2006,(9).
[2]蒋海萍,发挥就业潜力 扩大旅游就业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郭为、耿庆汇、寇敏等,旅游就业波动的弹性分析—对饭店、旅行社行业的实证考察[J].旅游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