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平、仲祖文、钟轩理……这些常发文引导舆论的高人,究竟何方神圣?他们因何而得名,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
有媒体认为,虽然存在“国”姓,但这个“国平”很可能不是真人名字。“他”的评论,涉及重大国计民生以及国际关系,更像代表国家的评论,“国平”也是“国评”的谐音。有媒体猜测,署名“国平”,应该是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下属相关机构组织的评论文章”之意。此外,仲祖文、钟轩理、钟政轩……这些似曾相识的名字,分别传递着“中央组织部”“中宣部理论局”“中央政法委”的声音,而“卫民康”则代表原卫生部。
有关部门撰文为何爱用笔名?观察人士透露,政策、思想的层级化传递,常有封闭与机械化之感,笔名文章在官媒上发表,可以直接面对公众,具有更大的宣传半径和宣传效果,部委亦能借此向外界宣告其态度。
(摘自《廉政瞭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