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娟
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和德国社民党建立党际关系30周年。30年前,邓小平和勃兰特这两位伟大的政治家怀着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与德国社民党关系的先河,也开启了中德两国不平凡的30年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德两国领导人超越意识形态差异,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在充斥着对抗、冲突和冷战思维的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导向意义。
为纪念这段特殊历史,从历史中思考两党及两国关系的未来,2014年11月17日,来自中德两党、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代表一百余人欢聚北京,忆往昔,话合作,展未来,会议气氛隆重而热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出席招待会,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德国社民党总书记法希米、中联部前副部长刘敬钦、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布尔克哈特、德国社民党副主席君贝尔分别在研讨会上致辞。
忆往昔: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历史性会面
1984年,德国前总理、社民党主席勃兰特应邀率团访问中国,两党正式建立关系,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在冷战气氛依然浓厚的20世纪80年代显得格外珍贵,显示了两位政治家的非凡魄力和远见卓识。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同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政党开展交往,20世纪80年代后,我党逐渐调整对外交往思路,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精神,开始积极探索与德国社民党的接触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了同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以及国际组织建立联系。
中联部原副部长刘敬钦作为历史亲历者,见证了勃兰特访华的整个过程,回忆起这段历史,仍感到历历在目。他回忆,勃兰特在访华时曾表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中德两国可以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大有作为。中国共产党也摒弃意识形态差异和社会制度分歧,求同存异,在党际交往四原则基础上,积极谋求与社民党的接触和交流。正因为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的过人胆识和伟大智慧,才创造了中德党际交往的新模式和两党30年的辉煌历史。
当然,两党交往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的接触也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勃兰特访华时,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担任德语翻译,他谈到了一个小插曲。当时邓小平同志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养源斋会见并宴请勃兰特主席,由于双方长期没有接触交往,再加上意识形态差异,寒暄落座之后略显尴尬。邓小平于是开始同李进军攀谈,问他的德语为什么说得这么好,还谈到了自己1926年到柏林时找不到咖啡馆,却发现遍地是啤酒馆的往事。看到勃兰特兴致勃勃地关注着他们的谈话,李进军立刻将谈话内容翻译给勃兰特,于是,邓小平和勃兰特从咖啡、啤酒以及德国和法国文化差异谈起,越谈越投机,两党友谊从此开启。
话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
务实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中联部利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优势,与德国社民党一道为中德地方合作搭建平台,推进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实施。例如促成西藏大学与德国黑森州吉森大学在拉萨建立高原医学研究中心。该项目已于2012年正式启动,经过双方的多次交流与沟通,2014年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届时中德将在高原医学、教师培训、学生交换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在西藏共建高原医学常设实验室。
另一个例子是两党共同推动建设了广东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揭阳金属生态城的目标是打造成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平台,以及德国工业小镇模式的新型高科技生态产业新城,是创新揭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模式的有益探索,是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访德时提出的发展中德创新伙伴关系目标,与德国开展新一轮全面合作的领跑者和先行者。
这种通过举办政党对话论坛等形式,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搭台唱戏,是中联部近年来探索党际交往的新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因为,政党之间探讨的是推动务实合作的思路和解决办法,而政府之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开展合作的具体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路必须先行,才能为之后的合作打下坚固基础。这也是中联部通过党际交往渠道不断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实现突破的原因所在。
研讨会上,代表们对中德开展的务实合作均给予高度赞扬,也对中德未来将开展的合作领域充满期待。德国社民党总书记法希米表示,德国当前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生态可持续性,只有做到生态环保,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德国与中国同样面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两国可以在能源转型、科技创新、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此外,会议还倡议中德两党在现有的可持续发展对话、外交与安全政策对话、两党青年政治家交流等基础上,把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作为重点,探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将法治国家建设对话打造成新时期党际合作的新支柱、新亮点。
展未来:推动
两党关系迈向新高度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了德国,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出要与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德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进一步提出在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着力发展中德创新伙伴关系,用“创新”二字赋予中德关系新的内涵和思维。
中德关系的向前发展离不开两党关系的推动融合。赵乐际在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和德国社民党30年的党际交往给予高度评价,他说:“30年来,两党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服务国家、造福民众,形成了党际交往的新模式。当前,中德交流的紧密程度前所未有,两党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与德方一道,坚持相互尊重,加强战略规划,深化交流合作,巩固两党政治互信,不断推动两党关系向新的高度迈进、向新的领域拓展,努力为两国人民谋取更大福祉。”
中德两党关系已走过30年春秋,虽然中间经历过曲折和风雨,但双方始终秉持相互信任原则,着眼大局、妥善处理,形成了成熟、稳定、健康、务实的党际关系,用德国社民党副主席君贝尔的话说,“即使有分歧,也绝不会伤及两党关系的实质,就像夫妻会闹矛盾一样”。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也对当前的两党关系给予高度赞扬,他说:“当前中德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领跑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与德国社民党的关系也一直是中德关系的领跑者。”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正如王家瑞部长所说,中国共产党和德国社民党应以建立关系30年为契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重在规划未来,使两党关系在引领双边关系发展,造福两国人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