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
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急剧升温。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引发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危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骤然剑拔弩张。乌克兰危机起因诸多,内部纷争难以和解,外部势力插手不断,但本质上是地缘政治争斗,源于俄美因北约东扩引发的战略博弈。
北约东扩的缘起
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北约战略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冷战结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和争议的最重大事件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作为冷战遗物的北约非但没有解散,反而不断增加新成员,扩展势力范围。迄今为止,北约成员国已经从冷战结束时的16个国家增至28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北约现在40%以上的成员都是前共产党执政的中东欧国家。
一、北约为何要进行东扩
保留北约,向东扩展,是美国政府的主张。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北约为了合法生存提出的主要依据。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正式决定扩大北约。同年10月,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仔细研究北约东扩的原则、程序和时机问题。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首先,北约东扩代表美国的重要政治利益[1],是美国巩固和扩大冷战成果,推广美国的民主价值观,维护冷战后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的要求。美国认为,北约不仅要扩大,而且应发展成为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大西洋共同体。其次,北约东扩代表欧美双方的共识。冷战虽已结束,但是欧洲对美国仍然具有至关重要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美国既需要通过北约维护其在欧洲的战略利益,又要通过北约来控制欧洲,确保自己对欧洲安全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欧洲至今尚不具备独立处理自身安全问题的能力和机制,欧洲安全仍然离不开美国的参与;英、法及其他西欧国家也希望通过扩大北约来制约德国向中东欧迈进。再次,北约东扩是对中东欧国家的请求做出的答复。华约解散后中东欧国家之所以把加入北约作为目标,一是能够从机制方面寻求对国家安全的保证;二是可以从组织体制上得到不再陷入战争灾难的保证;三是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与其说出于对安全的担心,不如说是为了取得西方自由大家庭的成员身份以“回归欧洲”。最后,北约东扩矛头无疑针对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固然无法与昔日的苏联同日而语,但它毕竟是欧洲大国与核大国,还有庞大的核武库,对美国国家利益仍是最大的潜在挑战者。通过北约东扩遏制和防范俄罗斯,造成俄难以复兴的条件,正是美国的战略意图。
二、冷战后北约三轮东扩
冷战结束前夕,苏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提出的唯一条件是:统一后的德国既不加入华约又不加入北约,而成为非军事化的中立国。时任英国首相梅杰、法国总统密特朗、德国总理科尔和美国总统布什等都向戈尔巴乔夫许诺:华约解散,苏联从东德及东欧其他国家撤军后,“绝不会让北约扩张哪怕一英寸”;“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东欧国家都不可能加入北约。” 然而这些脱口而出的承诺都是“君子协定”,未在书面协议上“画押为据”。此后北约大举东扩的事实证明,西方用一张口头支票,就从苏联手中骗取了德国和东欧。
冷战结束至今,北约共进行了三次扩大,增加了12个新成员:1999年3月12日吸收波兰、捷克、匈牙利;2004年4月2日吸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2009年4月1日吸收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这些新成员都是东欧国家,其中九个国家是前华约组织成员,三个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还有两个是前南斯拉夫的共和国。昔日苏联的统治范围一直达到易北河畔,它曾经在欧洲拥有六个盟国,有一块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1亿人口的战略前沿。现在这一切丧失殆尽,而且苏联也一分为15个国家,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遗产的主要继承国。
北约第一轮扩大是实现其东扩计划迈出的实质性一步。首轮东扩把北约的防线向东推进了700—900公里,更加接近俄罗斯边界,面积增加了485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6000万。其地面部队增加了近13个师,坦克、空军和海军兵力各增强15%,北约的战术航空兵从波兰境内已能威胁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等重要城市。
北约第二轮扩大是该组织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扩充,一次吸收七国加入。二轮东扩后,总人口达8.199亿;总面积达2397.98万平方公里;军队人数达474.76万。北约构筑了北起波罗的海,中间经黑海、高加索,直至中亚的“弧形战略防御线”。波罗的海三国领土与俄罗斯接壤,并且涉及俄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安全,卡住了俄罗斯向欧洲“发展”的通道。而且,俄罗斯对斯洛文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常规力量发展的不受限制感到忧虑。北约东部边界进一步向东拓展,迫使俄放弃了“中东欧是其势力范围”的思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多次声称,中东欧地区不能存在“灰色区域”或所谓的“缓冲地区”,北约要与俄罗斯拥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北约第三轮东扩是该组织首次吸纳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入约,意义非同寻常。它表明北约在东扩的同时,日益看重南翼的安全。从根本上说,北约东扩再度肯定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俄罗斯的安全空间进一步缩小,欧洲的地缘安全格局被大大改写。
三、俄强烈反对北约东扩
由于北约东扩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并对俄国家核心战略利益构成威胁,因此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并成为多年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复争执的焦点。[2]然而,由于俄在苏联解体初期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只能通过与北约妥协与合作来延缓北约东扩的进程。俄罗斯在与西方国家经过多次较量和相互妥协后,于1997年5月27日签署了《俄罗斯与北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本文件》。文件中北约承诺让俄罗斯对北约事务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北约保证不在新成员国境内部署核武器,以此换取了俄对首轮东扩的默认。
吸收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并非美国的最终目的,要想挤压和遏制俄罗斯,最重要的是将独联体国家纳入西方势力范围。如果说俄美围绕北约东扩的第一轮较量主要涉及东欧地区的归属,第二轮较量的主战场则转移到独联体地区。对于俄罗斯来说,丢掉独联体意味着失去最后一道地缘安全屏障,垮掉恢复大国地位的最重要基础。叶利钦担任俄总统时曾特别告诫:如果北约吸收波罗的海国家或乌克兰参加这个联盟,它将越过一条危险的“红线”。[3]普京为北约扩张划下的地理界线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这两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能加入北约。” 可见,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的真正目标,在于阻止北约向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挺进。
乌克兰棋局博弈
乌克兰危机中普京总统出其不意占领克里米亚,是对北约不断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反弹。俄罗斯坚定地认为,收复克里米亚捍卫了俄的核心利益,实现了其“还给世界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夙愿。
一、乌克兰的地缘战略价值
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欧亚是个棋盘,对世界领导权的争夺在此从未停止过。[4]早在20世纪初,英国地缘战略学家哈·麦金德就提出欧亚“支轴地区” 概念,稍后又提出中东欧“中心地带”概念:谁统治了东欧谁就可以控制中心地带;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直言,“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的重要地带……乌克兰的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其地缘战略选择将受到极大限制”。
二、乌克兰是俄罗斯的“禁脔”
乌克兰是独联体第二大强国,从历史和文化上看,乌克兰与俄罗斯剪不断、理还乱。乌克兰首都基辅是俄罗斯宗教的发源地,被称为“俄罗斯阿兰·毕加城市之母”。乌克兰在数百年时间里是俄领土,在俄罗斯人传统心理上,乌克兰是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普京第三届总统任期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再次整合后苏联空间,加速推进以俄为核心的欧亚一体化建设,“构建共同的经济空间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原苏联地区最重要的事件”,而乌克兰是俄实现大国复兴的战略支点。俄罗斯不满足仅与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建立关税同盟,长期以来一直谋求将乌克兰纳入这个共同的经济空间。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一直力挺乌克兰加入北约。虽然因为2008年南奥塞梯事件和乌克兰政治内乱,乌克兰“入约”计划暂时搁浅,但是乌克兰并未放弃争取加入欧盟。俄罗斯则把欧盟东扩看作是乌克兰全面融入包括北约在内的西方阵营的第一步。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俄罗斯就会失去其在乌克兰的势力范围。更有甚者,如果乌克兰在加入欧盟后进而加入北约,俄就会面临北约零距离的军事威胁,俄罗斯设在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黑海舰队则有被赶出的可能。可见,俄罗斯失去乌克兰,就失去了战略纵深。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是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实质则是俄罗斯与欧盟的博弈影响了乌克兰的国内政治游戏,打击了那些渴求早日入盟获益的乌克兰人的急迫愿望。
三、普京对西方进逼的强硬反击
乌克兰危机引爆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乌克兰南部,东临亚速海、南濒黑海。俄罗斯族人约占其总人口60%,克里米亚自18世纪中叶起归属俄罗斯。1954年,赫鲁晓夫以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年为由,将克里米亚赠予了乌克兰。苏联解体后,许多俄罗斯人希望从乌克兰人手中收回这一“厚礼”,乌克兰当然不情愿。
俄罗斯之所以对克里米亚耿耿于怀,主要由于其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有多个天然良港,其中包括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这个深水不冻港历来是苏联四大海军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司令部驻扎地。1997年5月28日,乌俄两国达成俄罗斯为黑海舰队租借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协议,租期为20年。作为回报,俄同意豁免乌克兰拖欠20多亿美元的天然气款。2010年4月21日,两国再签协议,租期从2017年延长至2042年,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的天然气价格降低30%。这一“租期换折扣”的协定大大改善了乌俄关系。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长期运筹帷幄、顺势而为的结果。俄在北约首轮东扩时未有良策,险守“红线”;面对北约二轮东扩,再次吞咽苦果。然而俄罗斯总统不甘听凭西方摆布,而是审时度势、寻求机会,甚至认为,武力解决不是“跨不过去的门槛”。早在2007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就曾向西方发出全面警告,谴责美国“在每一个领域都越界”,并声称他决意要阻止美国的这种越界行为。此后,普京在“前苏联地盘”上连续出招:2008年向德、法施压,阻止了美国接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成为北约候选成员国;同年在俄格冲突中让南奥塞梯宣告独立,并且把阿布哈兹置于俄保护之下,导致格鲁吉亚的领土减少三分之一;2013年阻止乌克兰与欧盟达成《联系国协定》;2014年3月,普京从一个弱势的位置“战略突袭”,以低风险低成本,一举击中北约的软肋,让乌克兰无法成为欧盟和北约的盟友。普京的目的十分明确:捍卫俄的核心利益,在东欧地区重新赢得影响力、阻止北约向俄罗斯边境方向扩张。此举力图让西方国家意识到,无视俄罗斯正当的国家利益是要付出代价的。
未来何处是“边界”
乌克兰危机暴露出一个长久以来存有争议的问题,北约应重点履行保障集体安全的义务?还是更多地去关注国际政治?冷战结束后至今,北约进行了三次扩大,然而它并未偃旗息鼓,其基本原则是任何欧洲民主国家都可以选择加入任何联盟。目前,北约虽有心通过继续东扩以加强其威慑力,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军费开支下降,北约不得不放缓东扩步伐,暂无十分急切的意向改变现状。
一、北约的“第四波”扩大
在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北约承诺吸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但是此后突如其来的南奥塞梯事件和乌克兰政治内乱让北约改变了想法。边境冲突成为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原则性障碍,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绕不开的门槛。美国很难不顾忌欧洲成员国反对,为北约东扩采取冒险和激进措施。在2014年9月的威尔士峰会上,拉斯穆森秘书长表示,北约门户开放政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北约将继续秉承这一政策,向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国打开大门,“任何第三国无权否决北约扩大”。北约同意出台一揽子计划帮助推进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启动有关黑山候选国资格的磋商,最晚在2015年底做出决定是否邀请黑山入盟。未来有望加入北约的候选成员国还有波黑、马其顿。值得注意的是,自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有关国家自卫能力的公开讨论升温。瑞典和芬兰也在考虑是否放弃长达两个世纪的中立政策,寻求加入北约以获得安全保护。
二、北约不断扩大带来的问题
北约之所以热衷于不断扩大,并不是看中这些潜在成员国的国力或强大军力,而是着眼于加快战略调整步伐。但北约无休止的扩大必然导致联盟的内部矛盾增多和可控性减弱,从而降低政治凝聚力和军事能力。如同一种讽刺的说法,北约还会扩大,不断膨胀,甚至胀破。
首先,北约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美国与欧洲老成员已有分歧,摩擦不断;新成员则可能把彼此之间长期存在的边界和民族纠纷带入北约;潜在的候选国如波黑、马其顿等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这些都会影响北约的决策一致性。其次,从军事角度来看,前几轮东扩已经使北约背上中东欧二等军事力量的重负。要用越来越少的军队去保护越来越大的领土,显然是绠短汲深。如果继续东扩,北约将会在军事上变得更弱,中东欧新成员至少要花上一代人的时间才能达到军事上与北约比肩。虽然由于乌克兰危机,一些东欧国家愿意增加军费,但仍处在经济低迷状态下的西欧国家则很难增加支出。再有,北约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官僚主义和文山会海已使官员怨声载道。北约不断扩大后这种现象将会更加严重。美国前国防部长伊克尔认为,“主张北约接纳东方新成员的人并不试图从军事上加强北约”,他们似乎没有考虑过,“将被输入的这些血液中是否有一部分已经感染了病毒,最后使本来是健康的接受输血者死于非命”。
三、欧洲安全谁来保障
乌克兰危机以来,北约的军事动作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北约与俄罗斯从伙伴变对手的较量愈演愈烈。这表明冷战结束二十多年来,美俄双方在欧洲安全构想上存在的原则分歧并未消除。美国认为“唯有北约才能对付欧洲所面临的安全挑战”,主张建立以“新北约”为中心的欧洲安全框架。俄罗斯极力想构筑以俄为首、以欧安组织为核心,把北约融入欧安组织的欧洲安全机制,让所有欧洲国家都有权利和机会加入保障欧洲安全的进程。到底是以北约还是以欧安组织为核心,实质上反映了美俄争夺未来欧洲安全体系主导权的激烈斗争。
北约一直声称“只有该组织能确保其成员安全”,其在东欧采取一系列“高度警觉”的军事措施显示其保护盟友的决心。然而,近年来俄与北约军事“险情”大幅增加,给欧洲尤其是东欧地区的安全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冷战后这一地区重现刀光剑影,中东欧地缘政治带的军备竞赛再度开启。在与俄罗斯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下,北约能否真正保障欧洲安全?这不仅是北约面临的课题,也是国际社会的疑问。
北约东扩的对象不包括俄罗斯,但东扩的过程绕不开俄罗斯。俄始终认为,“没有俄罗斯,特别是如果反对俄罗斯,在欧洲就不会有任何安全。应由俄国和北约共同保证东欧国家的安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更加强烈谴责“北约东扩的危险堪比恐怖主义”,只为其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却没有顾及其他国家的安全。
被称为现实主义大师的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指出,乌克兰危机根源是北约东扩。“西方的三项一揽子政策(北约东扩、欧盟东扩、推动民主)给即将燃起的大火提供了更多燃料。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要为这场危机承担大部分责任。美欧信奉了一种有瑕疵的国际政治观点,遵循的是关于国际政治的自由主义理念。其结果是,挑起了严重的乌克兰危机。”[5]看来,北约东扩不是一张好牌,它不仅激起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而且可能在欧洲引发军事冲突,并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
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童)
[1] [美]亨利·基辛格:《美国必须支持北约东扩》,载《洛杉矶时报》1997年1月12日。
[2] 俄罗斯政治分析家库瓦尔金指出:“我们自愿放下了‘铁幕,但现在他们却又铸起了一堵钢墙”。
[3]《叶利钦要北约别插手波罗的海国家事务》,载《卫报》1998年5月15日。
[4] [美]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43页。
[5]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什么说乌克兰危机是西方过错》,载《外交》2014年9/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