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耀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大凡能在考场上获得高分的作文,其亮点各有千秋,可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就是语言流光溢彩,文采飞扬。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一种激情,有一种舒畅感,犹如口渴之时畅饮了一杯醇香的龙井茶。语言“有文采”,是高考作文评分“发展等级”中的一项,具体要求有: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总之,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让文章语言璀璨夺目。
【技法导航】
“有文采”的语言来自精心的打磨。那么,如何打磨作文语言使之文采飞扬呢?
1.锤炼词句,笔墨传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写作也是如此,有时,一两个精彩的词语便能令语言瞬间生色不少。描述写作对象时,我们要尽量选用那些准确精妙、新鲜传神、形象生动的词语,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叠音词和色彩词的锤炼,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描写葛朗台夺梳妆匣时,精心选用了一个动词“扑”,十分准确地刻画出葛朗台冷酷、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又如2013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涉险过关》:
我的手已经伸进了口袋,我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小本子,捏紧,慢慢抽出来,慢慢……
讲台上一双鹰眼向我射过来,冷峻而严厉。对峙了几秒钟之后,我又把本子轻轻塞回去。
这里的“伸进”“摩挲”“捏紧”“慢慢”“轻轻”等词语,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一个学生考试要考第一而产生想得到点“意外收获”的复杂心理,也为“我”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得出“成绩重要,手机重要,爸爸的脸面重要,可真实、诚信更值得我去珍惜”这一正确的想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2.善变句式,灵动畅达
大凡优秀文章,往往都能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和具体的语境,精心地选择灵活多变的句式,使作品语言更加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一般来说,长句表意准确、严密、细致,气势磅礴;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有力,节奏鲜明。整句整齐对称,声韵和谐,气势贯通语意鲜明;散句活泼灵动,错落有致,避免单调。再加上反问、感叹、陈述等的不同语气搭配使用,能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开头: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这是一个结构紧凑、表达缜密的长句,作者在表示悲哀的同时也在申斥敌人,有一种气贯长虹的奔放之势,充分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沉郁、悲痛、激愤的感情。
又如2013年高考湖南考生的《让坚持与理想为伴》结尾:
理想若是船,坚持便是帆;理想若是种子,坚持便是泥土;理想若是向日葵,坚持便是眼光。让理想与坚持为伴,那么不管实现理想的路有多难走,我们也能抬头大声说道:“我愿意!”
语句强化论点,句式上有整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整齐而不呆滞,通畅而又灵活,摇曳多姿。
3.修辞美妙,文采斐然
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中学生在写作(特别是考场作文)时,修辞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篇文章如果能够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定会光彩夺目。运用比喻,描写会更加形象妥帖;运用排比,语言会更加气势磅礴;引用诗词,文章会更加韵味悠长;运用反问,话语会更显犀利有力……比如张晓风《春之怀古》片段:
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作家以拟人手法把春天的到来摹写得有形、有声、有色,使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请欣赏2013年高考湖南考生的《若把苦难作云梯》片段:
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夏莲淡雅,它不惧沾染铅华,亭立出绝代的风姿;秋枫凄艳,它不惧粉碎身躯,舞动出生命的赞歌;冬梅清傲,它不惧雪花欺凌,坚守出灵魂的倔强。它们告诉了我们追求的真谛,为梦想去飞翔,就不惧十丈软红,颠倒磨折之苦。
这段文章结尾的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将抽象空洞的说教化为具体形象的感悟,文意表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4.意蕴丰富,铸就华章
文章语言要内涵丰富,具有“象外之旨”、“言外之意”,令人玩之无穷,味之不厌,还能启迪人思考,给人教益,这是语言出彩的一个重要标志。具体可以运用象征、双关、婉曲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让文句添韵味;或者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使文句言简意丰、文采飞扬;或者借用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这样一句话: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作者借路灯的“没精打彩”描写了荷塘环境的幽暗和寂静,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景中含情,意在象外,令人回味悠远。
又如2013年高考天津考生的《忆而知之》片段:
风携着落叶,丢下一路的凋零,孤单的背景徘徊在林阴小道。寒意侵袭,习习的微风吹皱了一潭心湖的涟漪,淡淡的思绪,轻轻的忧愁,无法抵挡那一份往昔的温存。纵使时光荏苒,那抹遗留的划痕,不曾逝去。
这段文字采用散文式的描写手法,娓娓而谈,写得多么富有情味,不只是语言的洗炼畅达,更是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文意表达更富意蕴。
5.幽默诙谐,富有情趣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譬如湖南卫视汪涵的风趣,能让我们会心一笑,毕福剑在“星光大道”上的幽默,能使我们捧腹大笑。写作时如能运用大词小用、仿拟改编、褒贬互用、移植嫁接等方式,适时地风趣、幽默一把,就能让文章立刻鲜活亮丽起来,从而赢取满分或高分。如学生习作《幸福就是现在》片段:
哇,好精致的卡片!咦,怎么是新年卡?我不解地找开了,是Orange的。“My dear,你这两天老死沉沉沉的,人家都说你像在冬眠!所以呢,我寄张新年贺卡给你,告诉你,新年快来了,春天快到了,醒醒吧!”“我,像冬眠?小心明天我扒你皮!”我对着贺卡想象着Orange被我挠痒挠得跪地求饶的样子……我笑了。
叙事清新活泼,书面语与口语交替使用,较好地凸显“我”的心情。尤其是Orange风趣的个性化语言,使鲜明的人物个性跃然纸上。阅读此类佳作,如品香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总之,“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我们的作文只有语言出彩求新了,才能令人赏心悦目,才能给读者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嫁”得出去,赢得高分。
【佳作展示1】
忆童年
李静洁
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家乡的臂弯里。至今我还经常想起我的家乡和在家乡度过的日日夜夜。
家乡小村边有许多树,小村就像安放在绿色摇篮里的婴儿。每天春天,柳树总是第一个吐出一片片新叶,惹得燕子从南方翩然而至,在它耳边呢喃。这时候,我和伙伴们爬上歪脖子柳树,折下柳枝做成柳笛,吹奏着快乐的童年。微风一吹,柳絮漫天飞舞,我们便追赶着那些白茸茸的小东西跑,阳光也受到我们的感染,愈发明媚起来。不久,杨树上挂满了“毛毛虫”,我偷偷地拾上几个,放在伙伴们的书包里。上课时,伙伴们打开书包看到“毛毛虫”怪叫,老师见状也哭笑不得,拿我们没办法。
村头那几棵榆树也不甘示弱,枝丫直入云霄,像是会魔法似的一夜间把水灵灵、绿莹莹的榆钱儿就挂在了枝头,馋得我们这些孩童垂涎三尺。先开花后发芽的是桐树,花在枝头笑着、闹着,远远望去颇有些“红云几万重”的感觉。一夜风雨过去,落花如雨。我们用线把花托串起来挂在脖子里,想象着自己是童话里的公主。
最惹人喜爱的是槐花,花香很淡,若有若无,好像远方传来的轻音乐,淡雅怡人。花朵盛开时,一树的花宛如一首首诗,我连夜里做梦都能闻见花香。如果不在树下驻足,闭上眼睛吸几口花香,就是辜负了这花、这树。
人这一辈子能在春天里走过多少次呢?我常常在心灵深处暗暗地伤感,难道走出童年就意味着永远无法重返?难道我人生征途上只有浓浓的思恋?
我和伙伴们最喜欢在月色溶溶的夏夜围成一个圈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月亮都惹得跟我们转。
最好玩的是秋日下午,杨树叶子随风飘落,金色的阳光在叶片之间流淌着。我们拿着钉子,拖着绳子,把杨树叶子穿成一串,呼啦啦地一路拖回家,便可让妈妈做出一顿丰盛的佳肴。
如今,我远离家乡求学,在梦里,我常常回到我的家乡,闭上眼睛,便有暗香浮来。哦,那树,那花,那袅袅的炊烟,那让我忘也忘不了的童年哟!
【点评】文章感情真挚细腻,并将情思幻化成童年点点滴滴的回忆。在流光溢彩中,一个清纯、多情的女孩儿从美丽童年中向我们款款走来,悄悄地吟唱着,犹如风铃在耳畔回荡……童心如花,真爱无数,文章字里行间都溢满诗意。全文句式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相结合,有一种灵动的美;成功地运用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亮丽,文采飞扬。
【佳作展示2】
英雄之我见
程海明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历史的大浪淘不尽英雄的故事,英雄是民族的不谢之花,是世人永恒的仰慕。然而,何谓英雄?藐视一切,傲视群雄,敢同对手争高低,不向霸王让一分,这固然是英雄,其实,懂曲折,知退让,运筹帷幄,从容把握局势的人,同样是英雄。
翻开史书,因及时“退让”而终获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
蔺相如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赶紧叫车夫回避,门客不解,以为蔺相如有失卿相风度,他淡淡一笑:“二虎共斗,势不俱生。”在个人恩怨和国家利益面前,蔺相如胸怀大局,及时退让,这一让消除了一笔狭隘的怨恨,成就了一段珍贵的友情,换来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赵国多年的安定。适时的忍让,并不意味着软弱可欺,而是一种策略,一种风度。退让,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展示的是智慧、胸襟和境界。
谁都希望有辉煌的人生,谁也不想成为窝囊废,但辉煌的人生常常需要适时退让。勾践甘受为臣之羞,终成一方霸主;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刘邦甘受项羽之威,终得汉家天下。他们的辉煌,是才智使然,是毅然使然,是客观环境使然,也与他们的适时退让密切相关。如果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率性而为,不知退让,恐怕难有后来的成功。
古语说得好:“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世界充满辩证法,“进”与“退”这对冤家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荆棘当道,披斩而行是“进”,绕道而走也是“进”,“退”是为了“进”,战术上的“退”正是战略上的“进”;面对火海,勇往直前,丧身而未能达到目标,“进”而未进,这样的“进”,其实是一种“退”。
不必空谈“进”和“退”的辩证法,我们还是回到生活中来吧。公交车上你正准备坐下,突然有人从你背后抢了座位,真是岂有此理?不,无需动怒,不妨报以微笑,一笑敌千军。一时兴起,与朋友吵架了,好几天不理他,谁愿意示孬?不,你可以想想也许错的是自己,主动与朋友打声招呼,他会感激你的真诚与宽容。受到批评,怒火中烧,难道我是好捏的柿子?不,不要急于争辩,退一步反省自己,我们才能重新获得赞誉。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崇拜英雄,但英雄不是不到南墙不回头的莽汉,进退自如,能够把握机会取得最终胜利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点评】文章文采飞扬,语言很有说服力。这主要得益于如下方面:一是修辞用得好,尤其是比喻巧妙恰当,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二是构置排比句或对偶句,使用反问句或感叹句,形成多种句式相结合的句群,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之美。三是引用一些古典诗文,传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