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敏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 ,广东 广州510440)
龙归硝盐矿由广东南方制碱有限公司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建成投产,为公司直属生产矿山。广东南方制碱有限公司属广州市国有大中型化工原料生产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矿区外西部有流溪河自北东往南汇入珠江,广从公路(105国道)、广花公路在矿区东西两侧通过,北二环高速公路横跨矿区中部,交通方便。龙归硝盐矿盐层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5 m)以下 481.27~638.72 m之间,与地表水联系不紧密,气象水文条件对矿山建设及生产影响小。开采方式采用钻井水溶法,离心泵提升,输盐水管道运输,全部开采流程由机械完成,所需劳动力少,占用土地少。矿区生产所需主要原料是淡水,初级产品为卤水,矿区生产用水取自流溪河。盐矿1994年建成投产之际,就进行了地面沉降监测。
1994年开始,矿区Ⅰ采区共建设21口采盐井,2005年全面停采。此期间,矿山测量组在各井口附近共布置了28个地面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均在盐井5m范围内。从1994年1月17日开始观测,至2010年10月,历时16年零8个月,共完成了21次观测。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至2002年多数点已被毁坏,后期补埋部分监测点,延续观测。完成全程连续观测的点有8个,监测成果显示,矿区在本阶段有明显沉降,形成一个以某两个监测点连线为中心,呈北东向的椭圆沉降中心区域,长轴方向约600 m,短轴方向约400 m。最大沉降量累计达 690.0 mm,日均沉降量 0.22 mm。
矿山第二建设时期,龙归硝盐矿Ⅱ采区共16口采盐井,矿山测量组在各井口附近地面布置了17个沉降监测点,于2006年10月开始观测,至2010年3月,历时3年半,共完成了5次观测,其后监测点遭破坏而停止监测。从本阶段的测量成果看,Ⅱ采区地面沉降量不大,累计平均沉降量为18.59 mm,最大的沉降量为35.0 mm,整体沉降较均匀,年平均沉降量为 5.7 mm。
2012年后,矿山测量组增加了监测点,首期监测点63个,其中利用未破坏的旧点7个。新设置基岩水准基点1个,基岩监测点2个、盐井井管监测点8个、地面沉降监测点18个。
从2012年以来的监测成果表明,Ⅰ采区持续沉降,Ⅱ采区沉降加速,沉降量最大的监测点年沉降量达325.06 mm。同时基岩、盐井、地面以相同的速度和数量下沉,如图1。沉降区形状与盐矿床埋藏形状相似,呈椭圆状,长轴北东向。
图 1
测量工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和《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要求进行监测。
2012年6月以来,经过对矿区及其周边约4 km2范围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调查,截至2012年11月,共发现采区影响范围内的墙体裂缝36处,主要是地面或路面开裂、围墙裂缝等天然浅基础的构筑物变形,范围约0.95 km2。
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点处的大部分以天然地基浅基础建(构)筑物,如水泥路面、围墙等,少数以具有一定基础埋深,如北二环涵洞和二至三层楼墙体。大部分围墙裂缝呈斜向或纵向型,少数为水平方向,裂缝长度1~4 m,最长达8 m;裂缝宽 0.5至30 mm,最宽达80 mm。
2013年12月,对采区影响范围内的36处裂缝进行跟踪调查,监测裂缝宽度,北二环高速公路涵洞预设的伸缩缝增大3 mm,北二环高速公路涵洞的23条裂缝中也只有3条增大约0.3 mm,其余裂缝无变化;13条民房围墙裂缝中有2条增大1 mm,外墙小瓷片脱落增多。其余裂缝没有显著变化。
龙归硝盐矿主要开采矿体特征:
1号盐层:是矿区主要盐层之一,其规模仅次于3号盐层,盐层呈近东西向的似平行四边形,面积1.60 km2,厚度一般 9.43 ~20.69 m,最厚可达 25.96 m,最薄为 4.20 m。
2号盐层:于1号盐层之下3~4 m,范围稍小。盐层也呈近东西向似平行四边形,面积 1.07 km2,厚度较小,一般2.67 ~3.68 m。
3号盐层:为矿区规模最大的盐层,于2号盐层之下7~10 m,盐层呈北东向似矩形,东面向前突出,面积达 2.42 km2。厚度一般为 16.98~23.54 m,厚度较稳定。
4号盐层:于3号盐层之下约4~6 m,盐层呈南西向规则的尖卵形,面积较小,仅 0.86 km2。厚度一般 2.43~3.76 m,西北部较厚,西南部较薄。
5 号盐层:面积约 0.62 km2,厚度 3.06 ~3.50 m。
本矿区盐层上部大多以钙泥质岩为主,易于软化,在水溶法开采扰动下自然平衡易遭受破坏,可能引发地裂缝、地面沉陷。采盐形成的盐穴一般出现采空-应力变化-顶板变形-顶板及上覆地层垮塌-地面沉降的变化,龙归盐矿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开采形成采空区后,矿盐仍会进一步发生溶解、软化,顶板、夹层有可能垮塌,垮塌后的泥岩在水中会软化,无法对上部岩石形成支撑,在新的空间,又有可能产生新的垮塌,垮塌形成的穹顶慢慢升高,基岩面挠曲下沉,并产生地面沉降。
根据国内同类矿山的经验,地面沉降由于受岩盐矿床特征、埋藏深度、矿区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建井质量、采矿强度及生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此变化的发生时间短的只要五年,长则要五六十年。其沉降是以盐穴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方式反应到地表,如果相邻盐井间距布置不合理、开采不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会使单腔盐穴发展为多腔连通盐穴,使地面沉降范围扩大,进而引起大面积地面沉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龙归硝盐矿区目前开采规模有所扩大,从一期的单井生产方式,到二期的单井及定向水平连通对井联合开采方式。定向水平连通对井相对单井而言,可采盐层的区域、水平段的溶盐通道等增加了几倍,大大提高了溶盐面积,能产出大流量、高浓度的盐水,回采率大大提高,产能也大大提高,最终形成多层采空区的时间加快。
同时矿区内普遍分布砂和填土等第四系覆盖层,稳定性较差,厚度7~15 m。初步分析判断,随着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范围可能继续扩大。
综上所述,龙归硝盐矿开采存在一定地质环境安全隐患,尤其是一期、二期开采形成的沉降区的叠加影响,使Ⅱ采区沉降速率加快,累计沉降量大。
本文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对龙归硝酸盐矿地面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地质方面的成灾条件分析,对成灾原因和过程的认识以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建议在后续的监测中能采用更多监测手段进行监测,如高精度的GPS网、分层标监测等,争取对龙归硝酸盐矿区的地面变形有个更系统、全面的评价。
[1]盛忠义,朱鸿英,蔡常理.广州市郊龙归硝盐矿区勘探地质报告.地质矿产部第十二石油普查勘探大队.1984.9.
[2]胡凯南,李海龙,葛信达.广东省广州市龙归矿区硝盐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