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然 莫庆仪 梁展图 马力忠 梁桂明
广东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胃病毒感染形成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及发热等。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病的主要病原。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脑脊髓炎、脑炎、循环障碍、心肌损害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分析在重症手足口病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该院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于收治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17例,年龄在12~33个月,平均年龄为(22.5±3.5)个月;对照组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0例,年龄在13~35岁,平均年龄为(24.0±3.5)个月。参照手足口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由3位医师同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所有患儿均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对照组患儿给予20%甘露醇静脉快速注射,0.5 g/(kg·次),8 h/次,同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输入,2 g/(kg·次),2 d/次,并给予免疫调节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0.2 mg/(kg·次),1 d/次。
痊愈:连续3 d 体温正常,皮疹完全消退,且无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坏表现。显效:连续3 d 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以上其中一项系统有损坏表现。无效:以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该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的对比[(±s),d]
表2 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的对比[(±s),d]
组别(n)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观察组(48)对照组(48)3.12±0.25 6.27±1.21 6.45±1.36 10.24±1.28 3.43±1.14 6.52±2.64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常见于3岁以下小儿,且年龄越小,重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种以上,但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EV71,而EV71 对小儿的感染可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徐安然认为,EV71 是一种特殊受体,能通过结合顺利进入细胞,而这种特殊的受体主要分布在脑干、脑桥内皮及脊髓处[1]。另外,EV71 还具有强大的嗜神经性,使神经系统受体类的表现呈多样性,如恶心、呕吐、头痛、肢体乏力、嗜睡、抽搐等。临床研究表明[2],中脑、间脑、脑桥、延髓等部位均是该病的病理靶区。EV71 感染出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麻痹或死亡。对死亡病例的MRI 病例片及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EV71 导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部位及状况与脊髓灰质炎相似。张宝莉认为,EV71 具有较强的毒性,在各种肠胃病毒中,其毒性仅次于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破坏凝核、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细胞,使这些部分的神经元细胞功能丧失,并降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减弱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拮抗作用,使该系统产生失衡亢进,从而出现儿茶酚胺瀑布式反应。而神经源性心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引起的[3]。
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对手足口病治疗的特效药物,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甘露醇、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在合并呼吸衰竭、肺水肿的患者中应及时给予呼吸机、气管插管等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对肺水肿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能有效阻断肺水肿与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通过对肺水肿吸收的促进,从而起到保护肺泡Ⅱ型细胞的作用。王喆认为,糖皮质激素还能有效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与合成,从而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3]。正常人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均为皮质醇,正常成人的分泌量为15~25 mg/d,该激素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一种必需激素,严重影响着糖类、蛋白质、水、脂肪、电解质代谢与各种组织器官。而药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抗炎及免疫抑制等作用,在临床上对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时间在8~12 h 之间,因此不用频繁给药。张慧敏[4]认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分子的机理有2条途径,也就是基因组信号传递与非基因组信号传递,也就是通过分别调节细胞核内的DNA 与合成胞质内的酶活性,从而诱导产生抗炎蛋白[5]。
在该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且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有效缩短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徐安然.重症手足口病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243-244.
[2]阮菁如,梁英,黄佳峰,等.危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8):857-860.
[3]张宝莉,汪保国,吴泰顺.手足口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2(11):1406-1408.
[4]王喆,刘亚敏,马敏君,等.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2(41):62-63.
[5]张敏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11):1704-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