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文 张勇军 黄 皿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特诊门诊,广东深圳 518036
强直性脊柱炎(AS)作为一类慢性炎症疾病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公认的难治疾病[1]。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没有明确答案,发作可能与遗传及免疫系统有关。病人发病多表现为肩背部及背部疼痛剧烈,无法正常行走甚至直立,四肢麻木等,有一定致残率。患者受累最为明显的部位主要以骶髂关节为主。及时为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消除炎症,预防畸形是治疗本病的关键。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CT平扫及X线等进行共同确诊,取得良好成效。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诊治的90例AS 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T扫描与X线扫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骨科收治的(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关于AS 诊断标准[2],并进行相关病理生理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抗原B27 阳性等)进行确诊。100例患者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2±22.3)岁,平均病程为(11.3±6.1)年。所有患者体征检查均有脊柱关节活动受限,骶髂关节压痛及叩击痛反应,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活动障碍,骶髂关节疼痛等。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日常护理及相关治疗。患者在此基础行骨盆正位片及腰椎正位、侧位片。X 光机应用Philips Duo Diagnost X线机。CT扫描患者保持仰卧,下肢伸直,由骶髂关节下向头部进行连续轴位扫描,层厚与层距均保持8 mm,应用骨窗及软骨窗进行观察。CT 机为日本东芝Aquilion 16排螺旋CT机。
比较CT平扫及X 扫描的检测情况以及AS 骶髂关节病变的分级等指标。其中,(AS)分级诊断标准根据1966年纽约AS 骶髂关节病变X线分级诊断标准[3]。包括:0级:无异常;Ⅰ级:有侵蚀、硬化可能性;Ⅱ级:明确侵蚀、硬化存在,关节间隙无明显异常;Ⅲ级:关节面出现侵蚀及硬化,同时关节间隙出现增宽或狭窄,部分出现强直;Ⅳ级:大部分甚至完全强直。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显著(P<0.05)。CT平扫能够更为清晰的观察出骶髂关节的微小病变,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和意义,见表1。
结果显示0级-Ⅳ级诊断人数中CT 人数与X线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X线扫描及CT平扫AS 病变分级诊断
另外,通过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得出,X线0级关节6个,其中有3个在CT 检查中分别提高到Ⅰ级(2个)和Ⅱ级(1个);X线Ⅰ级关节30个,CT 检查中10个提高到Ⅱ级,9个提高到Ⅲ级;X线Ⅱ级关节18个,CT 检查中4个提高到Ⅲ级。另外,通过比较得出结论,X线与CT 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到Ⅳ级病变,二者检查结果差异不大。
目前,年轻患者占强直性脊柱炎总人数比率逐年增加,其发病主要与遗传基因以及人体白细胞抗原27 有关[4]。本病起病时多以久坐后髋部以及腰背部麻木、疼痛、僵硬,另外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为主。该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于发病早期或中期出现脊柱强直或脊柱变形驼背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肌肉萎缩,无法直立行走等,存在一定致残率。AS 发病部位主要见于腰部、颈部、骶髂关节处,患者早期一般出现骶髂关节炎,继而病变部位向上发展延伸至颈部。因此,判断骶髂关节部位病变是诊断AS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影像学检查中X线扫描已成为常规诊断AS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骶髂关节两侧关节面均呈耳状,X线扫描时产生遮挡使平片发生重叠和遮盖,同时,由于X 片分辨率低,对早期较小病变不易查出,容易影响医务人员判断[5]。因此,除应用X线扫描作为诊断依据外,临床上还可进行CT平扫等手段来进一步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CT平扫所呈影像分辨率明显高于X线,除能精确显示关节间隙早期发生的微小病变外,也能够呈现骶髂关节数目、形态及钙化等,所提供报告相较于X线来说更具有科学价值[6]。针对骶髂关节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关节间隙间诸如关节面受侵蚀程度,关节面僵直或硬化等病变,CT 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其病变范围及程度[7]。该研究分别采用CT平扫与X线扫描对90例AS 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结果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P<0.05),且AS 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结果显示0级-Ⅳ级诊断人数中CT 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另外X线与CT 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上AS 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来说,除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外,还应配合CT平扫等辅助手段共同进行诊断,尤其是针对X线与CT扫描差异较大的Ⅰ、Ⅱ级骶髂关节炎,CT 检查结果更具有诊断意义。但是,尽管CT扫描相对于X线来说具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能明确显示关节软骨及软骨旁组织炎症,因此,对于CT扫描结果0级及Ⅰ级的骶髂关节炎来说,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扫描以进一步确定检查结果[8-9]。另外,医务人员自身应提高专业知识以及正确认识及判断平片的能力,有效避免误诊。对于确诊疾病患者,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病情延误或误诊,控制病情发展并进行相关抗炎防畸形治疗,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对AS 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疾病诊断来说均具有重要意义[10]。CT平扫分辨率高,横断图像清晰,对于X线无法显示或显示不具体的病灶来说,CT平扫均能够精确体现,为疾病诊断提供正确科学的依据,以降低疾病误诊率。同时,CT扫描对于AS 的诊断价值在于,它能够确诊早期病变,在X线检测不能达到AS 诊断标准配时,它能够提高诊断级别,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后的目的。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共同进行,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治疗。临床上适合的病例,应早期或超早期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1]丁建林,易旦冰,陈耀强,等.64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1(8):561-564.
[2]查广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低场MRI 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29(1):3398-3401.
[3]雷振,李羽佳,徐娜,等.多层螺旋CT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32(2):4032-4035.
[4]刘国庆,周子和,刘兴华,等.128层螺旋CT 高清成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10(3):216-218.
[5]文峰,王培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 诊断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6):485-488.
[6]陈爱丽.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 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0(6):939-940.
[7]王昊,阎小萍,孔维萍,等.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6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10(2):289-290+288.
[8]梁慧英,冯兴华.冯兴华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认识的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0(9):2012-2014.
[9]王岩,毛克亚,张永刚,等.双椎体截骨术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1(2):108-112.
[10]寇介丽,李伟雄,米存东,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10(5):99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