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霏
自二十世纪初内部控制概念被首次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一个世纪。相对来说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学者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完善的内控制度可合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信息完整及有效使用、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持续、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完善的内控制度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控制程序制订规范。内部控制的制订要形成科学有效机制,重点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全面控制放在首位,建立与实施对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第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内控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还应当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建立长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机制 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应遵行全面性、重要性及客观性原则,对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即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内部控制范围;第四,要能提高经营效率,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指导的内容
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由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构成,具体规范和指导的内容有:
1.指导企业如何实现内部控制五目标
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内控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授权,并且相互制衡,才能使内控制度设计有效运行,提升管理效能。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以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2.合理规范职能人员发挥职权的有效性
这有赖于依靠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企业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分权制所能发挥的优势也就越大。不少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因此加强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赖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要特别关注如何加强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3.重视风险管控,加强风险应对能力
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下,识别企业各类潜在风险是履行具体控制程序的基础和起点。灵活运用多种风险识别工具,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准确描述、分析、判断,选择与企业风险可承受的应对策略,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损失降至可承受范围内。
4.内部控制评价及内部控制审计二者有机结合,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配套指引中的18项应用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涵盖了企业管理控制的各个层面。企业的内控工作从体系的建立到人才的培养需要统筹计划,内控工作与财务审计工作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它已经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为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紧缺状况,企业可以抽调财会、审计和生产管理等业务骨干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内部控制人才。
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围绕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扎实开展工作,深入宣传、认真执行、严格监督、严肃考核,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规避生产经营风险。随着实施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实现价值目标,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1.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管理权责分配。内控机制的运作必须在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监管需要的职能机构。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对企业组织架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了董事会及其全体董事的责任,在设立过程中应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杜绝各层管理人员职责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对于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三重一大”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同时要加强审计委员会工作独立性。内部控制要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科学选择经理层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及时知悉企业最重大的风险及经理层是否恰当地予以应对。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其作用在于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领导开展内控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这样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的局面。
3.切实抓好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资源配置状况和经营活动的详细安排。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的决策权都应落实到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企业要做好预算控制工作,除了要明确界定内部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控制重点,还应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质量。
设计内部控制的总体思路是:以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参考内部控制范例,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根据企业业务特点,风险可承受度制订内部控制制度。
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进程看,内部控制经历了考核,管理,控制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和相互协调为指导思想的内部控制制度。早期的内部控制思路是以会计审计为目标,注重账簿之间的核对、账实核对及会计报表数据可靠性等内容上。随着内部控制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不难看出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控与被控是需要永远协调的一对矛盾,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是对各种技术或工具的逻辑整合,内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