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众所周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正在改变不少中国企业的生存状态。以前那种“粗放式”经营管理也能迅速发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集团化管理水平,以对主业以及其它多元化投资单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一般都具有资产规模庞大、业务结构复杂的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集团管控模式,对下属企业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企业的重要议题,这是目前许多正在快速成长、实现集团化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控制太死,不但力不从心,而且子公司会失去创造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使整个集团失去活力;如果控制不力,就会出现子公司各自为政,偏离集团发展战略,挥霍公司资源和转移利益,形成内部单元之间的不当竞争。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将成为集团化管理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内涵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其确定过程需要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二、管控模式类型及其特点
1.财务管控型。其特点是: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等,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集团总部负责给下属企业确定年度财务目标。财务管控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各下属单位业务相关度低;产权关系松散;对集团影响不大或风险小等。财务管控型的管控模式是最为分权的管控模式,强调结果控制是这种管控模式的明显特点。在财务型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所以把重点放在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上面,并不强调业务的战略管理和营运管理。下属企业每年会被给定各自的财务目标,被赋予完整的业务经营权,下属企业只要达成预期财务目标总部就不会有什么经营干预行为。
2.战略管控型。其特点是: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和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业务单元)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集团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集团总部主要负责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等。战略管控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各下属单位业务相关性较高;产权关系紧密度较高;下属单位的业务运作比较成熟;下属单位对集团影响较大等。在战略型管控模式下,由于集团总部对下属业务单位的放权分责,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也不会设置太多的运营管理职能。总部主要致力于综合平衡,如:平衡资源需求、协调经营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培育高级主管、品牌战略管理、推行标准化、知识与经验分享等。这种管控模式的优点就在于集团内部的各级组织责任分明、角色清晰,从而能够把指挥性和积极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3.操作管控型。操作管控型的管控模式是集权度最高的管控模式,强调过程控制是这种管控模式的鲜明特点。在操作型管控模式下,为了保证集团战略的实施和集团目标的达成,集团总部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实施几乎无所不管、无所不理,因而把各种相应的职能管理在总部层面设置得非常广泛和非常深入。操作管控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产权关系紧密度高;总部为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而下属单位或子公司为成本中心。在操作型管控模式下,为了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正确进行决策,能够应付解决符种常规和突发的问题,总部所需要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总部规模通常也会相当庞大。
三、管控模式的选择原则及影响因素
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确定出公司的治理结构、划分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选择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及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等。在管控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企业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总部与下属业务单元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并且保证集团总部和下属业务单元之间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和各自利益的平衡。
影响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所处行业特点、企业发展战略、组织规模、企业家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因素之间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总的来说,博睿世纪认为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集团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现实状况来进行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集团的发展战略因素主要是指:首先要考虑的是集团公司总部的功能定位,包括:资源整合、协同支持、风险控制、引导方向、管理输出、运营管理等;其次要考量下属子公司经营的业务在整个集团战略中的战略地位。战略地位越高,集团的管控强度越大。我们在衡量下属子公司的战略重要度时可以考察其从短期出发,目前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在集团公司中所占的比例,并且从行业发展背景为出发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判断下属子公司的经营业务是否是集团公司未来要发展的核心业务。
企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考量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管理成熟度以及发展阶段,管理成熟度是指下属子公司管理是否成熟,管理越不成熟,集团的管控强度越大。我们可以从管理团队是否比较成熟,部门是否已经比较健全,人员配置是否已经基本充实等角度考察下属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发展阶段主要是要判断是处于创业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等。
当然,影响企业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组织规模和集团公司高层的领导风格。组织规模决定了集团总部的管理幅度和范围,在企业集团发展初期,成员企业较少,或者基本分布在同一区域,这种情况下集团有足够的能力对成员企业实行更紧密的集权型管控。而当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时,需要管理和协调的事务越来越多,全部交由集团总部来决策便会影响到决策速度和质量,这就需要集团总部逐步放权,向分权型管控模式过渡。每个人在做出各种决策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追求决策者对安全感的把握,亦即决策者对管控的紧密程度源于他对局势掌控程度的一种需要。企业家亦是如此,有些企业家善于把握细节,事必躬亲,在集团管控当中体现为集权型管控。而有的企业家则更善于抓大放小,在集团管控中体现为分权型管控,除了个性使然之外,企业家成长环境对集团管控也有影响。
在集团公司经营实践中,由于不同的下属企业所处行业、发展背景、发展状况与外部竞争环境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究竟采取哪种控制模式,很难做出规律性的选择。不过,从全球集团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战略管控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跨国企业集团普遍采用的管控模式。应用战略管控模式,集团总部既能避免财权分散的风险, 又能使下属业务单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该模式需要集团公司的各层级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